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②,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昊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④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参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③会曰: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孕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厉清节?厉:通“砺”,磨炼? B.滂执公仪诣蕃?执:捉拿,拘捕
C.请署功曹?署:代理,暂任? D.滂死则祸塞?塞:消弭,平息
⒍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滂憎恨邪恶的一组是(3分)
①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②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③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④滂在职,严整疾恶
⑤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⑥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自己如存有私心,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而且曾在休息时候拒绝召见为乡人所不齿的外甥。
D.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愿拘捕范滂,县令郭揖愿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既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无比敬仰。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3分)
②?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4分)
③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3分)
参考答案:⒌B
⒍A
⒎C
⒏⑴现在(你)成全了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
⑵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
⑶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
本题解析:⒌执:执行,施行
⒍②是表现范滂为陈蕃不能优礼相待而心怀遗憾,弃官而去;⑥是表现范滂恪守孝道
⒎(非“主动上书”,而是遵奉诏书行事;“寝而不召”,理解有误
⒏⑴①去就:辞官。(1分)②“得无……邪”句式。(1分)③文意通顺。(1分)
⑵①以:因为。(1分)②审:查清,弄明白。(1分)③参实:查实。(1分)④文意通顺。(1分)
⑶①令名:美好的名声。(1分)②寿考:长寿。(1分)③文意通顺。(1分)
附参考译文: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
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宗资于是作罢。
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军惊而坏都舍。(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
B.朝济而夕设版焉。(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
C.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你要想死,而且(要带上你)父亲,你就上前决斗,不然就回家关上门好好等着。)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你要想让你老子死,你就上前决斗,不然就回家关上门好好等着。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复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各有所执,皆缀花瓣,俨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众乐皆作,与真乐不异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玙之乐”。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管”。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羽并将以东,后不知所在。
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假儒妻。说在宫内时,见戚夫人侍高祖,常以赵王如意为言,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辄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诗以和之。又说在宫内时,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趣良时。十月十五日,共入灵女庙,以豚忝乐神,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如此终岁焉。戚夫人死,侍儿皆复为民妻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盈:满
B.辄使夫人击筑/辄:就
C.吹笛击筑/筑:拍打?
D.菊华舒时/舒:绽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作蟠螭,以口衔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则众乐皆作君/则幸得脱矣
C.后出为扶风人假儒妻/愿为小相焉
D.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乃赋《离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入咸阳后,见到许多奇珍异宝,但一概不动,表现了他的政治谋略。
B.对咸阳宫的珍宝描写,有传说的虚构成分,作者只是对传说加以记载,而不出面评论。
C.侍女对皇宫生活的回忆,充满了留恋之意,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含蓄地批评侍女贪图享乐的思想。
D.所选笔记段落,记事细腻,表现了笔记文的特点,作者不动声色地细细记载一些事情,结合历史全面来看,就会发现隐得很深的一些情感态度。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
?
(2)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趣良时。
? ?
参考答案:1.C
2.A
3.C
4.?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
5.(1)吹(玉管)的时候,就(仿佛)看见山林间有车马,隐隐听见马车的声音阵阵传来,吹完玉管,也就不再看见什么了。
(2)曾经用吹拉弹唱跳舞来互相娱乐,大家争先恐后地制作穿上鲜艳的衣服,来欢乐地度过美好的时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田儋,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宗强,能得人。
秦将章邯围魏王咎于临济。急,魏王请救于齐,齐王田儋将兵救魏,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魏军,杀田儋于临济下。儋弟田荣收儋余兵走东阿。
……项王闻之,大怒,及北伐齐。齐王田荣兵败,走平原,平原人杀荣。项王遂烧夷齐城郭,所过者尽屠之。齐人相聚畔之。荣弟横,收齐散兵,得数万人,反击项羽于城阳。而汉王率诸侯败楚,入彭城,项羽闻之,乃释齐而归,击汉于彭城,因连与汉战,相距荥阳。以故田横复得收齐城邑,立田荣子广为齐王,而横相之,专国政,政无巨细皆断于相。横定齐三年,汉王使郦生往说下齐王广及其相国横。横以为然,解其历下军。汉将韩信已平赵、燕,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淄。齐王广、相横怒,以郦生卖己,而烹郦生。齐王广东走高密,相横走博阳……至博阳,而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还击婴。
后岁余,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谢曰:“臣烹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使还报,高皇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
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客。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烹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改,犹可观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田横。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刭,下从之。高帝闻之,乃大惊,以田横之客皆贤,闻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
《史记·田儋列传》
10.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距荥阳?距:拒,对峙。
B.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诣:旨诣
C.田横因谢曰?谢:推辞
D.形容尚未能改?形容:容貌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魏王请求于齐?B.不来,且举兵加诛焉
反击项羽于城阳?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以王者礼葬田横? D.项羽闻之,乃释齐而归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择善而从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章邯夜衔枚击? B.大者王,小者乃侯耳
C.而横相之,专国政? D.兄弟三人更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横兄弟以平民起家,都是豪杰,很得人心,汉高祖赞叹他们兄弟三人相继为王,为田横的刚烈自刭流下了眼泪,并且按王者的礼节安葬了田横。
B.汉王立为皇帝后,田横怕被杀,就和他的部属五百多人逃到海岛。汉高祖爱惜田横的才华,就派使者赦免田横的罪过并召他回来。
C.田横开始不肯应召的原因是他曾烹杀郦生,如果回朝廷与郦商同殿为臣,田横会觉得于心有愧。
D.田横半路自刭的主要原因是他觉得昔日与汉王同为南面称孤,今天自己却被迫要北面事之,因而不愿意忍受这样的耻辱。
14.把文字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齐人相聚畔之(2分)
(2) 专国政,政无巨细皆断于相(3分)
(3) 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3分)
参考答案:10.B
11.D
12.A
13.B
14.(1)齐人都聚集起来反判他。
(2)独揽国家政权,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相国田横决断。
(3)齐王田横即将到来,敢于伤害他随从人马的人,将招致灭族之罪。
本题解析:10.诣:到,往
11.A向/在,B将要/况且,C用/把,D承接连词。
12.A名作状,其他名作动。
13.汉高祖召田横是怕其发动变乱。
14.无
文言文参考译文:田儋是狄城人,是原齐王田氏的族人。田儋的堂弟田荣,田荣的弟弟田横,都是豪杰,宗族强大,很得人心。
秦国将军章邯在临济围攻魏王咎,情况危急,魏王向齐国请求救援,齐王田儋带领军队救援魏国。章邯连夜让士兵口中含木片出击,大败齐、魏的军队,在临济城下杀死田儋。田儋的弟弟田荣收拾田儋的残兵撤退到东阿。
项王听说后,大怒,就北上讨伐齐国,齐王田荣兵败,逃到平原,平原杀死了田荣,项王就烧毁了齐国的城池,经过的地方都被血洗。齐人都聚集起来反叛他,田荣的弟弟田横,收编齐国的逃散士兵,得到好几万人,在城阳反击项羽。汉王率领诸侯打败了楚军,进入彭城,项王听说后,就舍弃齐军而回去。在彭城攻击汉军,接着连续与汉军作战,在荥阳对峙。因此田横又得以收复了齐国的城邑。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而田横为齐相国,独揽国家大政,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相国田横决断。田横平定齐国三年,汉王派郦生前往说服齐王田广和相国田横,田横认为,撤去了他们在历下的驻军,汉将韩信平定赵国、燕国后,袭击并打败了齐原驻历下的军队,趁机进入临淄。齐王田广和相国田横大怒,认为郦生出卖了自己,就烹杀了郦生。齐王田广向东逃到高密,相国田横逃到博阳。到博阳后,田横听说齐王已死,就自己立为齐王,回军攻击灌婴。
一年多以后,汉军消灭了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任彭越为梁王,田横怕被杀,就和他的部属五百多人逃到东海,驻在岛上。汉高祖听说后,认为田横兄弟本来平定了齐国,齐国的贤人大多归附他们,如果让他在海岛中而不去收服,恐怕以后产生变乱。就派使者赦免田横的罪过并召他回来。田横就推辞说:“我曾烹杀陛下的使者郦生,如今听说他的弟弟郦商是汉朝将领,并且很贤能,我害怕,不敢奉诏命。请让我做一个老百姓,留守在海岛中。”使者回来报告,高皇帝就诏令卫尉郦商说:“齐王田横即将到来,谁敢动他的随从人马,就要遭受灭族之罪!”于是又派使者拿着符节把皇上诏令郦商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说:“田横如果来,大则封王,小则为侯。如不来,则派兵加以诛杀。”田横于是跟他的两位门客乘驿车前往洛阳。
离洛阳还有三十里,到达尸乡驿站,在马厩中系好马,田横婉言对使者说:“人臣见天子,应当洗身沐浴。”于是停留在客栈中,对他的门客说:“我开始时和汉王都是南面称王的人,如今汉王做了天子,而我却成了亡国的俘虏,向他北面称臣,这种耻辱本来已经很大了,况且我烹杀了人家的兄长,同他的弟弟并肩侍候他的主子,即使他畏惧天子的诏令,不敢动我,我内心难道不惭愧吗?况且陛下想见我的原因,只不过是想看一看我的面貌罢了。现在陛下在洛阳,如果砍下我的脑袋,奔驰三十里,容貌还不会改变,仍然可以观看的。”于是割刭自杀,让门客捧着他的头,随从使者驱车回奏高帝。高帝说:“唉,竟有这样的事,田横从平民起家,兄弟三人相继为王,难道不是贤能的人吗!”为他流下了眼泪,任命他的两个门客为都尉,派两千名士兵,按王者的礼节厚葬田横。
安葬完毕,两个门客在田横的墓旁挖了坑,都自杀了,身体倒进坑里陪葬田横,高帝听说这事,大为吃惊,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人,听说他的门客还有五百人留在海岛上。就派使者去征召他们。使者一到,那五百人听说田横死了,也都自杀了。因此才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人之心。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小题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
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预之虞
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③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