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A.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竭其俸入以事铅椠臣以供养无主 C.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D.葬毕,余无所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 然有有必有无 / 有聚必有散 / 乃理之常 / 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 / 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小题5:(1)每月初一、十五,(明诚)请假出去,典当衣服,得到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来。(得分点:“朔望”“谒告”“质”及句意各1分)(2)在会稽时,我借住在当地居民姓钟的人家里,突然一天夜里,有人在墙上挖洞背了五箱离开。(得分点:“穴”“负”及句意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委”在这里应解释为“舍弃,抛弃”。理解“委”的意思,后面的“弃”是关键。
小题2:A项,助词,句中停顿/代词,的人;B项,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C项,动词,作为/介词,替;D项都是动词,往,到。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只是表层意思,深层含义是作者无可奈何,宽慰自己之语。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本题考查翻译中的断句。解答时要先回到上下文语境中,心中默译一遍,翻译时要关注句中的“也、乃、者、云”这些标志性的虚词,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再根据翻译用斜线断开。
小题5:第一句中“朔望”解释为“初一、十五”,“谒告”解释为“请假”,“质”解释为“典当”;第二句中“穴”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挖洞”,“负”解释为“背”。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以上《金石录》三十卷是什么?是赵侯(封爵之一)德父(赵明诚的字)所著的书。上自三代,下至五代之末,这些见之于金石镂刻的文字共二千卷。
我在建中辛巳年间,嫁到了赵家。明诚当年21岁,还在太学当学生。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典当衣服,得到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回来。两年以后,明诚出仕做官,日积月累,资料越积越多。后来偶尔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一代奇器,也还是脱下衣服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就是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也很不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再宿为信),终于因为想不出法子而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明诚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川的太守,把他的全部薪俸拿出来,从事书籍的刻写。每得一本,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书名。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较量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起 91Exam.org来时反而饮不到一口。甘心在这样的环境中过一辈子!收书的任务既已完成,就在归来堂中建起书库,把大橱编上了甲乙丙丁的号码,中间放上书册。如需讲读,就拿来钥匙开橱,在簿子上登记,然后取出所要的书籍。
到了钦宗靖康元年,明诚做了淄川太守,听说金军进犯京师汴粱,多余的物品既不能全部载去,经多次削减,还装了十五车书籍。这时青州老家,还锁着书册什物,金兵攻下青州,这十几屋东西,一下子化为灰烬了。高宗建炎夏五月,皇帝有旨任命他知湖州,需上殿朝见。一路上不停地奔驰,冒着炎署,感染成疾。八月十八日,他便不再起来,取笔做诗,绝笔而终。把他安葬完毕,我茫茫然不知到什么地方是好。
想到明诚有个做兵部侍郎的妹婿,此刻正作后宫的护卫在南昌。我马上派两个老管家,先将行李分批送到他那里去。谁知到了冬十二月,金人又攻下南昌,于是这些东西便全数失去。我把它们搬在卧室之内的,可谓岿然独存的了。这时高宗皇帝正驻跸在台州的章安镇。于是我跟随御舟从海道往温州,复赴越州,又到杭州。把家里所有的青铜器等古物全部拿出来,准备向掌管国家符宝的外庭投进。我赶到越州,皇上已驾幸四明。我不敢把东西留在身边,连写本书一起寄放在剡县。后来官军搜捕叛逃的士兵时把它取去。所谓“岿然独存”的东西,无疑又去掉十分之五六了。惟有书画砚墨,还剩下五六筐,常常藏在床榻下。在会稽时,我借住在当地居民姓钟的人家里,突然一天夜里,有人在墙上挖洞背了五箱离开。我伤心极了,决心重金悬赏收赎回来。所谓“岿然独存”的东西,这时已去掉十分之七八。剩下的一二件残余零碎的,有不成部帙的书册三五种。平平庸庸的书帖,我还象保护头脑和眼珠一样爱惜它,多么愚蠢呀!
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然而有有必定有无,有聚必定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问题。(16分)
左雄传
①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
②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
③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痒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迁司隶校尉。
④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稍迁冀州刺史?(2)宜擢在喉舌之官
(3)台阁以为故事?(4)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
(2)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谴。
小题3:第④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
小题4:第③段中左雄说服皇帝的理由可概括为:(1)?;(2)?。(2分)
小题5:文章善用典故,请根据文意推测典故中人物的主要品质,并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3分):
(1)第②段中“王臣蹇蹇之节”是指:?的品质。
(2)第④段中“韩厥之举”是指:??的行为。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渐渐;提升、提拔;典范;同……交好 (每小题1分)
小题2:(1)尚书仆射虞诩,认为左雄是具有效忠皇帝的品质,向皇帝上书推荐他。(采分点:以、上)(2)这时,大司农刘据因为职务上的事情被谴责。(采分点:是、以、被动句)
小题3:(2分)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
小题4:(2分)(1)九卿之位,需有尊严与威望;(2)目前所用之法,不合古制。
小题5:(3分)(1)忠直谏诤;(2)秉公执法(答对一点给2分,2点给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可先联系语境揣摩,再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将各个实词的可能义项逐一代入。题中,“稍”是“渐渐”之意;“擢”是“提升、提拔”之意;“故事”是“典范”之意;“善”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同……交好”之意。
小题2: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第(1)题中的“以”作动词,“认为”之意;“上”作名词,即皇上。第(2)题中的“是”作代词,相当于“这”;“以”作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全句是个被动句,因此,“谴”要译为“被谴责”。
小题3:给文言文断句,要先大致读懂文意,再抓住一些标志,结合文句意思进行。这些标志,有的是虚词,比如,“夫、盖、若夫”等虚词常在句首,“也、哉、乎、耶”等常在句末,“而、然、故、者”等多在句中停顿处,等等;有的是对称式短语,有的是“曰”等对话式词语。除此之外,有时还需依靠找出动词和它们的宾语来断句,有时也还得认真揣测文意。解答本题,第一个标志是句末语气词“焉”,其后应断句。其次,第二个动词“免”之后紧跟表时间词语“后”,可知此字后可断句。
小题4:解答此题,可先在文本中筛选出属于左雄说服皇帝的理由的内容,然后将其翻译为现代汉语后,再进行归纳。比如:“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痒序之仪”可翻译归纳为“九卿之位,需有尊严与威望”;“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可翻译归纳为“目前所用之法,不合古制”。
小题5:解答此题,可先根据该典故所在的语境,揣摩其大意,然后选择恰当的四字短语。比如:“王臣蹇蹇之节”是虞诩向皇帝推荐左雄时称赞左雄的话,大意应该是说左雄能忠于皇帝,敢于直言规劝,因此可归纳为“忠直谏诤”;“韩厥之举”是左雄在周举劾奏左雄时赞扬周举的话,大意是称赞周举虽然是左雄推荐当官的,但却不避嫌疑,因此可归纳为“秉公执法”。
【参考译文】
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汉安帝时,被推举为孝廉,不久升迁为冀州刺史。州部有很多豪门大族,喜欢相互请托,左雄经常把门关着,不与他们来往。
永建初年,朝廷征召左雄入朝,封任为议郎。当时,汉顺帝新新近接位,大臣们懒散懈怠,朝廷政事有好多缺失。左雄几次上书言事,其言辞深刻恳切。尚书仆射虞诩认为左雄有忠诚公道的义节,给皇上写报告推荐他说:“我所见现在公卿以下的百官,大多数是拱手不行,缄默自守,认为得到皇帝恩宠就是贤能,为皇帝尽忠尽节就是愚蠢,甚至互相告诫说:‘像白璧那样纯洁的人不可以做,与众人能相互融合的人多有后福。’我见议郞左雄,多次上封事言事,甚至于引用皇上身遭困厄的事实,以之作为警戒,确实有帝王之臣的忠贞的节操,有周公规劝成王的风范。应该擢升左雄为喉舌进谏的官,一定会有匡扶辅弼的收效。”于是朝廷封任左雄为尚书,第二次升迁为尚书令。
这时,大司农刘据因本职事务被谴责,下诏送尚书府查办,一路上传呼催赶,又用捶撲敲打。左雄上书说:“九卿的官位仅仅次于三公,在大臣之列,行走时有身上的佩玉响着音节,举止间有庠序礼教的风仪。孝明皇帝的时候才有捶撲敲打的处罚,这都不合于古时的法制。”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并下诏改正做法,从此以后九卿再也没有受到过捶撲敲打的处罚。自从左雄执掌纳言之任,对朝廷多有匡扶肃理。每次他上表章奏议,台阁都把他的表章内容作为施政的成例。之后,左雄升迁为司隶校尉。
开初,左雄曾推荐周举担任尚书,周举到任后干得很出色,议论的人都称道这件事。等左雄升任为司隶校尉时,又推举前冀州刺吏冯担任将帅。而冯直曾经因为接受赃款获罪,周举因为左雄举荐冯直一事上奏弹劾左雄。左雄和颜悦色地说:“我曾经侍奉过冯直的父亲而又与冯直交情深厚,现在周举拿这件事弹劾我,这是春秋时晋韩厥那样的义举啊!”因此,天下人对左雄的奉公之心都很敬服。第二年,左雄犯法免官,后来又担任尚书。永和三年去世。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8分)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沛公已去, 间 至军中 间:从小路
B.张良入谢谢:告罪
C.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两次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监督
小题2:下列对省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再拜献(之于)大王足下
B.竖子不足与(之)谋
C.沛公安在(军中)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谢)
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词,与“拔剑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间至军中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 王 也
C.外连横而斗诸侯
D.项伯杀人,臣 活 之
小题4: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邦和项羽的谋士。
B.张良的话,明为道歉,实为指责项羽,项羽没听出他的意思。
C.项羽接受刘邦的礼物,这说明他非常注意外交礼节。
D.范增看出了刘邦是项羽最大的敌人,对自己杀死刘邦的计谋没有被采纳感到愤怒,所以他把刘邦的礼物打破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督:责备
小题1:略
小题1:“破”和“活”都是使动用法。A项“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B项“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C项“外”名词作状语,对外
小题1:“项羽接受刘邦的礼物,这说明他非常注意外交礼节.。”错误,接受礼物说明他寡谋轻信,轻敌自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面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