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5 15:04:00 【

1、阅读题  巴金的《家》中,当三弟觉慧怒斥大哥无能的时候,瑞珏挺身而出说:“他不是这样的”。请说说你对瑞珏这句话的理解。(5分)
?
?
?
?


参考答案: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1分)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2分)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觉新既要承担源于长房长孙的所谓“责任”,又尽可能地帮助两个弟弟。(1分)所以,理解他的人知他是顾全大局,顶天立地的男儿,绝不是无能无用之辈。(1分) (每点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考查对作品的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要结合人物的形象特点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盲人居住区
  在那灾难的日子里,有一段时间唐山瞎了,唐山聋了。可是,无边的废墟上,却有一支奇异的盲人队伍走来。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肩上背着破旧的胡琴、三弦,面部显得那样沉静、冷峻。他们来自何处?他们走向何方?
  有人从中认出了鼓书艺人资希圣。
  盲人在废墟上要救人是极其困难的。资希圣带领着他们,循着呼救声,一家家地扒开厚重的胶质板,用手一遍遍摸着,摸到那些受伤者的躯体,把他们抬出倒塌的房屋。在这支盲人救险队伍中,惟一的一个明眼人是一位女盲人的丈夫,一个跛子,他不停地大声喊叫,给资希圣那群人指着方位。他们越扒越觉得情况严重:那么多血漉漉的伤员,那么多已经发凉的尸体!他们摸着、找着,从盲人宿舍摸到健全人住处,把受伤的健全人也一个一个抬下废墟……
  盲人用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感受着那些灾难的日子。
  当他们要搬运尸体的时候,他们循着风中飘来的窒息人的气息找到了遗体集结点。当他们要生火的时候,他们嗅着空气里的烟味找到煤和劈柴。喧闹嘈杂的人声把他们引到街心,引到领取救济水、救济米的长长队伍中。空中隆隆的飞机引擎声使他们知道在洒药,于是不再扬着头张嘴说话。他们极其敏感,甚至在救灾部队中吃饭,那汤多米少的稀粥都能使他们立刻意识到救援部队也很困难。
  “不不,我们不吃了!”资希圣放下饭碗,对一个军官说,“你们缺粮了!”
  “嗨!我们就是不吃,也不能让你们饿着!”
  资希圣在废墟上走着,似乎在找他的什么。忽然,他踩到了什么。“嘣……”一声悠长的、回音袅袅的琴弦的音响。那声音立刻使废墟上的空气都发颤了。
  啊,就是它,那是他心爱的三弦,他的生命。
  一根古老的弦首先在废墟中昂扬地颤响了。
  八月的骄阳下,盲人们的足迹布满一座废墟又一座废墟。肩上,是那些从废墟里扒出来的被砸断、砸裂了的乐器,缠着绳子,贴着胶布,就像他们头上、胳膊上还缠着的渗血的绷带。他们穿着短裤、背心,有人甚至赤着脚。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走在被晒得滚烫的路上。他们的脸上没有悲伤和忧郁的痕迹,在这动荡的大地上,他们显得那么安静,那么清醒……
  这又是资希圣的决定:天降大灾,人可不能垮掉。我们要把宣传队恢复起来,去演唱,去鼓舞唐山人民抗震救灾!
  那情景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在断壁残墙下,在还在清理尸体的废墟旁,在伤员的呻吟中,忽然间,飘来了那些音调不准的乐器的合奏声。也许,从盲人心中流出的音乐似乎更富有一种魅力吧!废墟上回荡着一种奇迹般的旋律。那低声诉说着什么的音响,犹如一条绵长而宁静的气流,默默地穿透着这块刚从黑色灾难中挣脱出来的惊恐的土地。同样是默默地在倾听的人们,仿佛在这旋律中感受着什么。温柔的力,明哲般的力,说不清那是一种怎样穿透血迹斑斑的心灵的力。也许,那盲人,那琴弦,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力。唐山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在这音乐声中得到了一点什么,从而汇成了一个整体,因为每颗心都还活着,就像这旋律,正是这活着的东西,使这些惨遭劫难的人们得以呼吸,得以生存。
  资希圣那苍凉的声音在黑色的废墟上久久回荡:?
  说的是一九七六年,
  七月二十八日那一天,
  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
  地震的中心在唐山。
  许多的房屋被震毁,
  许多人压在废墟间。
  ……
1.“那低声诉说着什么的音响,犹如一条绵长而宁静的气流,默默地穿透着这块刚从黑色灾难中挣脱出来的惊恐的土地。”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什么含意?
?
? ?
?
2.在这部分中,主要从哪个角度反映了唐山大地震的惨烈?
?
? ?
?
3.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这群特殊的盲人群体,是如何面对这场灾难的?作者特意选取他们作为介绍对象的用意何在?
? ?
?
?
4.第四段横线上的三个词语应依次填入什么?
? ?
? ?


参考答案:1.比喻。这个句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的合奏声给予人们的力量。
2.主要从盲人们救人时的感触上:那么多血漉漉的伤员,那么多已经发凉的尸体。
3.(1)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描写盲人:态度,沉静、冷峻;行动,团结起来抗灾救人,利用自己的特长用乐声去鼓舞人们的斗志。
? (2)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灾难面前都能如此,更何况那些健全的人!作者以此为典型反映了唐山人民的坚强,勇于同灾难作斗争的生命力。
4.听觉 触觉 味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4题。
  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对一些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在果蝇群体中,通过系统地选择晚生育的个体,成功地获得了寿命长的品系,这些果蝇的代谢能力明显提高。此外,有的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增加,有的对饥饿、干燥、高温的耐受能力提高。但这种寿命的延长是在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且幼虫密度很高,食物受到极大限制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也就是说,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同时,这些抗逆境的能力分属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衰老有多种机制,延长寿命的途径决不止一种。对果蝇研究的结果表明,衰老和寿命是多基因控制的。
  线虫是在完成发育以后,主要是在生殖以后开始出现衰老的。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以及基因间相互作用的途径已比较清楚。至少有6个基因参与此作用,一些基因突变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这表明生物体存在着与寿命长短相关的单个基因,在果蝇中也发现了与寿限有关的基因。
  人类有一种早衰综合症,患者儿童期情况很正常,在青春期间生长延缓,以后很快就出现衰老。引起这种疾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基因编码的1432个氨基酸的序列,同DNA螺旋酶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又表明这两种蛋白质也许有相似的功能。DNA螺旋酶参与DNA的代谢,因此,推测DNA代谢发生缺陷可能是病人出现早衰的一个因素。这个例子说明,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
  总之,衰老和寿限都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环境因子的作用是随机的,而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则是遗传的。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或是参与细胞的生存和损伤修复,或是参与对老年性疾病的易感性。因比,可从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种研究策略来探究衰老和寿限的遗传机制,揭示相关基因的功能,尽可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最近有人说,把人的基因组图谱弄清楚了,人可以活上500岁甚至1200岁。依据无非是上面提到的果蝇和线虫的实验结果,并以此来推算人类的寿限。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如果人能活到1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让人类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才是遗传学家在21世纪追求的目标。
1.不能说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项是(? )
A.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B.果蝇寿命的延长是以相关基因在一定条件下的表达为前提的。
C.除遗传外,环境因子对生物体的寿命也产生影响。
D.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是由其基因组图谱所决定的。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在逆境条件下成功地在果蝇中选出了寿命长的品系。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必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C.线虫的与寿命有关的基因的突变都可使其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
D.目前还不能断定DNA代谢发生缺陷是导致早衰综合症的因素。
3.文末“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句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所指的一项是(? )
A.果蝇的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
B.果蝇的幼虫密度很高。
C.果蝇的食物受到极大限制。
D.果蝇的寿命受多基因控制。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之所以不能确定单基因突变与人类衰老的关系,是因为只采取单基因遗传研究的策略,而没有把单基因遗传研究与多基因遗传研究结合起来。
B.尽管引起人类早衰综合症的基因已被研究者克隆,但并不表明人们已经找到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基因研究要造福人类,依然任重而道远。
C.既然线虫的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使其寿命延长,那么人类也只需用基因突变的方式,就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以达到延长自己寿命的目的。
D.从某些生物体到人类,研究者在基因方面作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探索,科学的日新月异使我们人类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参考答案:1.D
2.D
3.A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天鹅之死
汪曾祺
“阿姨,月亮是白色的,跟云的颜色一样。”
“阿姨,天真蓝呀。”
蓝色的天,白色的月亮,月亮里有蓝色的云,真好看呀!”
阿姨,树叶都落光了。树是紫色的。树干是紫色的。树枝也是紫色的。树上的风也是紫色的。真好看!”
“阿姨,你也好看!”
“我从前好看。”
“不!你现在也好看。你的眼睛好看。你的脖子,你的肩,你的腰,你的手,都好看。你的腿好看。你的腿多长呀。阿姨,我们爱你!”
“小朋友,我也爱你们!”
“要上坡了,小朋友,小心!”
“哦!看见玉渊潭了!”
“玉渊潭的水真清呀!”
“阿姨,那是什么?雪白雪白的,像花一样的发亮,一,二,三,四。”
白蕤从心里发出一声惊呼:“是天鹅!”
“冬泳的叔叔,那是天鹅吗?”
“是的,小朋友。”
“它们是怎么来的?”
“它们是自己飞来的。”
“它们从哪儿飞来?”
“从很远很远的北方。”
“是吗?——欢迎你,白天鹅!”
“欢迎你到我们这儿来作客!”
天鹅在天上飞翔,
去寻找温暖的地方。
飞过了大兴安岭,
雪压的落叶松的密林里,闪动着鄂温克族狩猎队篝火的红光。
白蕤去看乌兰诺娃①,去看天鹅。
大提琴的柔风托起了乌兰诺娃的双臂,钢琴的露珠从她的指尖流出。
她的柔弱的双臂伏下了。
又轻轻地挣扎着,抬起了脖颈。
钢琴流尽了最后的露滴,再也没有声音了。
天鹅死了。
白蕤像是在一个梦里。
她的眼睛里都是泪水。
她的眼泪流进了她的梦。
天鹅在天上飞翔。
去寻找温暖的地方。
飞过了呼伦贝尔草原,草原一片白茫茫。
白蕤考进了芭蕾舞校。经过刻苦地训练,她的全身都变成了音乐。
她跳《天鹅之死》。
大提琴和钢琴的旋律吹动着她的肢体,她的手指和足尖都在想象。
天鹅在天上飞翔,
去寻找温暖的地方。
飞过太阳岛,飞过松花江。
飞过华北平原,
越冬的麦粒在松软的泥土里睡得正香。
“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森林起了火了。
白蕤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因为她说:“《天鹅之死》就是美!乌兰诺娃就是美!”
有人命令她跳《天鹅之死》。
“你不是说《天鹅之死》就是美吗?你给我跳,跳一夜!”
她跳《天鹅之死》。她羞耻。
她跳《天鹅之死》。她愤怒。
她跳《天鹅之死》。她摔倒了。
天鹅在天上飞翔,
在天上飞翔,
玉渊潭在月光下发亮。
“这儿真好呀!这儿的水不冻,这儿暖和,咱们就在这儿过冬,好吗?”
四只天鹅翩然落在玉渊潭上。
白蕤转业了。她当了保育员。
自从玉渊潭来了天鹅,她隔两三天就带着孩子们去看一次。
孩子们对天鹅说:
“天鹅天鹅你真美!”
“天鹅天鹅我爱你!”
甲、乙两青年,带了一枝猎枪,偷偷走近玉渊潭。天已经黑了。
一声枪响,一只天鹅毙命。其余的三只,惊恐万状,一夜哀鸣。
天鹅还在吗?
在!
在那儿,在靠近南岸的水面上。
“天鹅天鹅你害怕吗?”
“天鹅天鹅你别怕!”
湖岸上有好多人来看天鹅。
他们在议论。
“这个家伙,这么好看的东西,你打它干什么?”“想吃天鹅肉。”
“现在的人变坏了,变得心狠了!不知爱惜美好的东西了!”
有人说,那一只也活不成。天鹅是非常恩爱的。死了一只,那一只就寻找一片结实的冰面,从高高的空中摔下来,把自己的胸脯在坚冰上撞碎。
孩子们听着大人的议论,他们好像是懂了,又像是没有懂。他们对着湖面呼喊:
“天鹅天鹅你在哪儿?”
“天鹅天鹅你快回来!”
孩子们的眼睛里有泪。
他们的眼睛发光,像钻石。
他们的眼泪飞到天上,变成了天上的星。
写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清晨
(选自《汪曾祺作品精选》,有删改)
【注】①乌兰诺娃: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曾两次到访中国。
小题1:小说叙述了两个故事,请分别概括这两个故事的内容。(4分)
小题2:小说中画线的文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
小题3:小说以“天鹅之死”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故事一:年轻美丽的白蕤热爱芭蕾舞,文革时受到迫害,后在玉渊潭做了幼儿保育员。故事二:四只美丽的白天鹅从遥远的北方飞到玉渊潭越冬,其中一只被两个偷猎的青年猎杀。[4分。答对一个故事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以充满童真的对话展现了玉渊潭的美丽风光,营造了如诗如画的意境。②通过新奇的想象,表现了孩子纯真美丽的心灵,与后文青年猎杀天鹅的冷酷丑恶行径形成鲜明对比。③衬托女主人公白蕤的美丽。④与结尾孩子对美的呼唤构成呼应,突出主题。[5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①小说借美丽的天鹅飞来玉渊潭过冬,却死于捕猎青年枪口之下这件事,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美的摧残。②“天鹅之死”象征着芭蕾舞演员白蕤艺术生命的终结,小说通过叙述白蕤在“文革”中遭受厄运、不能再登台表演的故事,表现了对那个摧残艺术美的时代的批判。③作者借“天鹅之死”,呼唤人性的回归。无论是现实中还是舞台上的天鹅,他们的死都是对人性冷酷的控诉。[6分。答对一点3分,答对两点6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概括故事内容,可以按照“主体+事件”的模式来概括。先找出主体,也就是故事的主要形象,也就是“谁”;然后找出事件,也就是“怎么了”。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小题2:分析划线文字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方面考虑主旨、感情、人物形象等方面,结构方面则考虑前后文的呼应。
小题3:要发掘小说的意蕴,应该联系人物命运、文章主旨、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还要联系内容来谈,不能空对空。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打开闸门
(1)
聂小汶走进那间办公室时,神情有些恍惚。
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回国之后,这大半年来,她不断在找工作、面试之中兜兜转转。不断在被拒绝,重新填写履历表、应征之间摆摆荡荡。犹如被隔绝在栏栅外的迷失的羔羊一般,寒冷、饥饿、无助,委实使她心力交瘁。并非纯粹的经济不景气,并非她资格有问题。她有大学文凭,精通中英文,有辅导员的资格,甚至有张神学院文凭,又如何?她不断退而求其次,从应征广播导播、到教会同工、到基金会的秘书、到福音出版社的编辑,到商展会的协调员,碰壁就是碰壁!
这是今年来第7份应征的工作了吧?
难怪她紧张,她精神恍惚…?再一次失败,她准崩溃了!
“聂小汶,你可以进去了。”秘书呼唤她的名字,她打起精神,踏进那间办公室。
她面对的是一个超年轻的CEO,叫作ALEX,他劈头第一问题是:
“根据你提供了履历,你曾经在感化院做过辅导员?”
“是的…”
ALEX皱眉,把身子微微靠向椅背。他看来是那种精明干练,胸有成竹,凡事都逃不过他的锐利的目光。这种领导者,可能有不平凡的经历,可能是奖学金得主,可能毕业于国外的名牌大学。不管有多少可能,肯定一点的是,你绝对别想欺骗他。
“那么,关于Boy’s Home集体逃跑事件…”
又来了!她的精神又蹦紧了!总要面对的!是吗?逃避不了的,是吗?就像烙印般的印记,对吗?几乎每一次面试,她都栽在这个问题上。少年集体逃跑事件,逃跑事件!谁应该为打开闸门负责?谁的疏忽?…
聂小汶的眼眶一下子盈满了泪水。
(2)
为什么?为什么你会打开闸门?而没有锁上,是故意的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那些都是打架、混流氓、偷窃的坏孩子啊!你放走他们,没想到后果吗?没想到这是多么糟糕的事吗?本来,他们在Boy’s Home被改造,被管制与再教育,还有机会改过自新,重返社会。但你这样…这样轻率地放走他们,他们就会回到阴暗的后巷,继续打架、偷窃、吸毒,重新再犯罪,重新再堕落。你为什么打开闸门放他们走?为什么?
--羊,你见过羊吗?被困在羊栏里的羊。
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想说什么,我想说什么?你体会不到吗?你真的体会不到吗?他们是人啊!我再说,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被锁困在窗口有铁支的房间里。每天运动、上课、吃饭、上厕所,剩余的时间都被关在犹如牢房的有铁栅的房间里。他们需要自由,需要被释放,而不是凶神恶煞的管理员。他们是一群有灵性,有领悟力的孩子。十三岁到十五岁,那么小的孩子啊!如果你是他们的父母,你会怎么想?我能怎样?当然,我承认,我犯了错,我不该打开闸门的,我打开闸门,他们便窜进社会的各个角落,难保他们不会再遇见犯罪的诱引。他们没有足够的抵抗力。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你要为这错误,负起责任!
为什么只要我负责?这个社会不用负责吗?
社会归社会,你归你…
(3)
小汶瞪着年轻的CEO。他准会和许多的主导面试的主管一样,杀出同样的话吧?--你要为这错误负起责任,对不起,我们不能聘请你。
但是,年轻的CEO没有这么说,他静静端详着小汶半响。
“后来怎样?”
“什么后来怎样?”
“喔,我是指那些从感化院逃跑出来的孩子?”
“我不知道…我没有找过他们,他们也没有联络我。但隔了些时候,我依稀…从报章新闻看到的,×××又去混社会,干贩毒的勾当,结果被逮捕。×××杀了人……我时常在想,他们如果继续留在感化院,命运会否不同?”
“我还想知道,那次的事,有没有影响你的人生?”
“当然有…”小汶眼眶又红了。半年来,应征工作,竟然处处碰壁。
“你认得我吗?MISS NIE。”
“你是…”
年轻的CEO终于承认,他就是逃跑者其中之一。
聂小汶难以置信地瞪着ALEX。
“你…你真的就是Boy’s Home的逃跑者之一?”
“是的,15年前的事了,难怪你认不出我了。”
小汶恢复了恍惚,努力把紊乱的思绪整理出来。是真的吗?她只记得在作辅导时,有个高高瘦瘦的少年,老爱问她许多问题。
ALEX微笑着:“喏,老爱问问题的那个!”
“啊,我想起来了…”
小汶的记忆慢慢涌回来了,像溪水潺潺而流。是的,ALEX,他的中文名是刘志强。他很早就学会抽烟、赌博,后来也跟着一班少年流氓贩卖非法光碟。15岁那年,他书包里被搜出有毒品,被关入Boy’s Home!他后来发奋读书,顺利毕业;并得到奖学金,出国留学,然后回来开公司。当初,没有打开闸门,他的命运可能改写,谁知道呢?根据他所知,那些从小汶打开的闸门逃跑出来的少年,际遇都不同。××做了牧师,××在癌症基金会作总干事--你没有错啊,你打开闸门,让很多生命得到重生。
小汶流泪了感觉身上的捆绑消失了,完全被释放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面试时Alex直接就问聂小汶是否在感化院工作过,因为他知道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当年打开感化院闸门的辅导员聂小汶。
B“犹如被隔绝在栏栅外的迷失的羔羊一般”一句说明十五年来聂小汶因感化院事件一直不被社会认可和接受,这让她心力交瘁。
C聂小汶放走感化院那些少年后,虽然没有找过他们,也没有和他们联络,但她关注着报章新闻,仍然在为那些少年的成长担忧。
D文章最后写到聂小汶感觉到“身上的捆绑消失了”,是因为她知道Alex一定会录取她,她应征终将成功。
E这篇小说场景集中,以对话形式展开矛盾冲突,而且情节具有巧合性,这些特点与喜剧的表现手法极为相近。
小题2:小说的第二部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聂小汶这个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对于聂小汶来说,你认为她是否应该打开闸门?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答E得3分,选C得2分,选A得1分;选B、D不得分。
小题2:①交待了聂小汶打开闸门的真实想法,凸显人物性格。②对故事情节起到补充交待的作用。③深化小说主题,引发读者思考。(每点2分。其他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3:①心地善良,同情他人。②勇于承担,有责任感。③诚实坦诚,柔韧坚强。(每点2分。其他概括,如果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可酌情给分)
小题4:观点一:聂小汶应该打开闸门。
①孩子的天性是需要自由、需要释放的,感化院禁锢了有灵性、有领悟力的孩子。
②打开闸门会改写一些孩子的命运,使他们的生命得到重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③对于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来说,如果不打开闸门,内心会备受煎熬。
观点二:聂小汶不应该打开闸门。
①孩子们因犯了错误才进入感化院,在感化院的改造和教育下,孩子们有机会改过自新、重返社会。
②打开闸门后,孩子进入了社会,他们会因缺乏足够的抵抗力而重新犯罪。
③作为感化院的工作人员,应该尽职尽责,从常理上讲不应该打开闸门。
(观点2分,原因每点2分;只有观点而无分析不得分;其他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答E得3分,选C得2分,选A得1分;选B、D不得分。(A无法断定Alex在刚一见面时是否认出了聂小汶;B“十五年来”错;D根据文章结尾判断,原因应该是Alex的话让她卸去了心灵的重担)
小题2: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先看该句在文章的哪个位置,然后再具体回答它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小题3:该题关于聂小汶的性格特点,可以在文中找出能表现她性格特点的句子,然后概括出她的性格特点。例如,当她看到被关押的孩子们被羁押不自由时所作的决定,体现了她的善良。解答时在文中一一找出来即可。
小题4: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另外,在第三小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特征)”可能涵盖的内容,如肖像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因此,要注意审题,看题干要求的指向性是什么,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这里指的是性格特征。组织答案时,只要概括即可,不用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