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5 15:14:27 【

1、阅读题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许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进士。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沈静有谋略。授乐陵知县。六年春,流贼刘七等屠城邑,杀长吏。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县初无城,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令民屋外筑墙,墙高过帘,启圭窦①,才容人。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余皆入队伍,日视旗为号,违者军法从事。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贼果至,旗举伏发,窦中人皆出,贼大惊窜,斩获无遗。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事闻,进秩二等。时知县能抗贼者,益都则牛鸾,郯城则唐龙,汶上则左经,浚则陈滞,亦所当贼少。而逵屡御大贼有功,遂与鸾俱超擢兵备佥事。逵驻武定州,州城圮濠平,不能限牛马。逵筑城凿池,设楼橹,置巡卒。明年五月,贼杨寡妇以千骑犯濰县,指挥乔刚御之,贼少却。逵追败之高苑,令指挥张勋邀之沧州,先后俘斩二百七十余人。未几,贼别部掠德平,逵尽歼之,成名大著。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尝言于孙燧?日:“宁王敢为暴者,恃权臣也;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重贿由于盗薮④,今惟翦盗则贿息,贿息则党孤。”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及宸濠缚燧,逵争之。宸濠素忌逵,问许副使何言,逵日:“副使惟赤心耳!”宸濠怒日:“我不能杀汝邪?”逵骂日:“汝能杀我,天子能杀汝。汝反贼,万段磔汝,汝悔何及!”宸濠大怒,并缚之,曳出斫其颈,屹不动。贼众共推抑令跪,卒不能,遂死,年三十六。初,逵以文天祥集贻其友给事中张汉卿而无书。汉卿语人日:“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⑤乎?”逵父家居,闻江西有变,杀都御史及副使,即为位,易服哭。张汉卿对人说:“宁王府是必然要叛乱的,汝登恐怕也要成为文天祥了吧?”许逵的父亲住家里,听说江西发生事变,都御使和副使被杀害,马上就立了牌位,换了丧服,为许逵哭悼。嘉靖元年诏逵死事尤烈,改赠逵礼部尚书,进荫指挥佥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忠义》)
【注】①圭窭:在墙上开的“圭”字形门洞,便于堵上亦便于打开,较隐秘。②宸濠:即时任宁王的朱宸濠,后作乱被诛。③孙燧:时任都御史兼江西巡抚,因反对朱宸濠叛乱,与许奎一同遇害。④薮:聚集。⑤文山:文天祥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遗之粟弓马刍:喂牲畜的草料
B.县初无城,督民版筑版筑:筑土墙
C.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左右:支配,操纵
D.贼众共推令跪抑:按,压

小题2:许奎死后谥号“忠节”。以下各组句子巾,全都体现的一组是:
①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沈静有谋略?②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
③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④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
⑤逵日:“副使惟赤心耳!”?⑥即为位,易服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逵忠于职守且有谋略。任乐陵知县和任兵备佥事驻守武定州时,他都率领当地军民,采取积极措施备战,打败了前来侵扰的贼寇。
B.在针对宁王朱宸濠的斗争中,许逵有胆有识。他对暴横的宁王党徒严厉制裁,并向巡抚孙燧提议:对付宁王为暴,关键是打击贿赂。
C.当朱宸濠发动叛乱并绑缚孙燧时,许逵挺身而出作抗争。朱宸濠威胁许逵,许逵非但不屈服,还斥骂宸濠是反贼,将受严惩。因而许逵与孙燧一同遇害。
D.知子莫若父。许逵父亲一听闻江西发生事变、都御使和副使均被杀的消息,就知道儿子许逵一定由于不肯苟且、坚贞不屈而殒命了。
小题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事闻,进秩二等。
(2)汉卿语人日:“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后来(贼寇)又多次进犯,多次被击退,于是贼兵相互告诫,不再敢靠近乐陵城。此事报知朝廷,许逵得以升官二级。(“数”“却”“戒”“遂”“闻”必须准确译出)(2)张汉卿对人说:“宁王府是必然要叛乱的,汝登恐怕也要成为文天祥了吧?”(“语”“必”“反”“其”“乎” 必须准确译出,“其”必须译为推测语气词)


本题解析:
小题1:左右:名词的为动用法,做……的左右,辅助……。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的答案A即为词类活用。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从全句看这是一句定语后置的句子,按给出的意思是“操纵权臣的人”,主客倒置。
小题2: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许奎”性格特征是“忠节”,①强调相貌和沉静多谋的性格,④陈述的对象是孙燧,⑥陈述的是杜逵的父亲,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B“对付宁王为暴,关键是打击贿赂”误解文意。据原文许逵语“宁王敢为暴者,恃权臣也。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重贿由于盗薮,今惟翦盗则贿息,贿息则党孤”可知,许逵认为对付宁王为暴,关键在于剪除盗贼,选项事件错误。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1)数——多次,却——被击退,戒——告诫,闻——报知朝廷,进秩——升官。(2)语——对人说,必——必然,反——叛乱,其——必须译为推测语气词,恐怕。
【参考译文】
许逵,字汝登,是固始县人。正德三年考中进士。长得长身大嘴,猿臂燕颔,性格沉静而有谋略。被任命为乐陵知县。正德六年春,流寇刘七等人在各城邑大屠杀,杀害主要官吏。各州县长官大都关闭城门,消极防守,有的还弃城逃走,有的则送给贼寇粮草弓马,乞求贼寇不要来攻。许逵一到任,就激昂慷慨地制定以战为守的计划。乐陵县城原来没城墙,他就督促百姓修筑土墙,不出一个月,城墙就修成了。他让老百姓在房屋外修筑一道墙,墙高过窗户,墙上凿出圭形小门,只容一人进出。每家选派一个强壮的人拿着利刃守候在小门内,其余人都编入队伍,每天依旗帜号令行事,违者以军法论处。又招募了敢死队,埋伏在巷道里,大开城门。贼寇果然进城,许逵的令旗一举,伏兵四起,圭门内的人都跃出,贼寇大惊,乱跑乱窜,全都被杀或被擒。后来贼寇又多次进犯,多次被击退,于是贼兵相互告诫,不再敢靠近乐陵城。
此事报知朝廷,许逵得以升官二级。当时能抗击贼寇的各位知县,益都县有牛鸾,郯城县有唐龙,汶上县有左经,浚县有陈滞,而这些人所抗击的贼寇数量都少。许逵因为多次抵御大贼寇有功,于是与牛鸾一道,被越级提拔为兵备佥事。许逵驻守武定州,该州城墙已倒塌,护城河已被填平,连牛马都不能挡住。许逵指挥军民筑城挖池,修建瞭望台,布置巡逻队。第二年五月,贼人杨寡妇带领一千骑兵进犯潍县,指挥使乔刚抗击贼寇,贼兵稍稍退却。许逵追击贼兵,并在高苑击败了他们。又命令指挥使张勋在沧州截击贼兵,先后俘虏、斩杀了贼寇二百七十多人。不久,贼寇的另一分支到德平县掳掠,许逵将他们全部歼灭。于是许逵等人都声威大振。正德十二年,许逵被调任为江西副使。当时宁王朱宸濠的党徒专横暴戾,许逵依法对他们严厉制裁。许逵曾对巡抚孙燧说:“宁王之所以敢于暴戾,是因为依仗着朝中权臣。权臣之所以愿意辅佐他,是因为贪图他的重贿。宁王用以重贿的资财,源自他所豢养的众多盗贼,如今只要剪除盗贼,重贿就会停止,行贿停止了,朱宸濠的党羽也就孤立了。”孙燧深深认同许逵的观点,因而逢事都与许逵秘密商议。到朱宸濠绑缚孙燧时,许逵站出来争辩。朱宸濠向来忌恨许逵,问许副使有什么话说,许逵回答:“副使只是有一颗赤心罢了!”朱宸濠怒道:“难道我不能杀你吗?”许逵骂道:“你能杀我,天子也能杀你。你这个反贼,将被碎尸万段,到时候你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朱宸濠大怒,让人将他一起绑了,拉出去,用刀砍他的脖颈,但许逵屹立不动。众贼兵推按他,企图强迫他下跪,但始终未能做到,于是许逵被杀害,年仅三十六岁。当初,许逵将一部文天祥文集赠给担任给事中的好友张汉卿,但却没有附上书信。嘉靖元年,世宗改追赠许逵为礼部尚书,封赏许逵儿子为指挥佥事。人怪问故。父日:“副使,必吾儿也。”世宗即位,赠左副都御史,谥忠节,荫一子。又录山东平贼功,复荫一子。人们感到奇怪,问他原因,许父说:“那个被害的副使,必定是我儿子。”世宗即位后,追赠许逵为左副都御史,赠谥号“忠节”,并封赏许逵的一个儿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对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缦立远视,而望焉 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
B.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C.雷霆惊      乍:突然。
D.乃中《经首》之  会:指聚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⑴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戚,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⑵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逐政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www.91exAm.org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简忠介。?(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票: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南平教谕署:委任
B.墨者多自免去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C.执政阴沮之阴:暗中,秘密
D.素疾大户兼并疾:憎恶、痛恨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敢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5分)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忤”“市”“遁”各一分,句意2分)
(2)(5分)不久给事中戴凤雨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或“督察南京粮储事官”)。(“已而”“劾”“鱼肉”“缙绅”各占1分,句意1分,满分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B.墨:贪污,不廉洁。)
小题1:(①说明海瑞廉洁为官;③和④分别是从皇上和任江南织造的宦官的反应来间接表现。)
小题1:(“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有问题,原文中说“帝犹优诏奖瑞”“……瑞遂谢病归”可作为佐证。)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中举人。代理南平县教谕,迁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圪求福。总督、巡抚等边面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没有人敢说时政。海瑞单独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疏,十分愤怒,把上疏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感到叹息。
隆庆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免去。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监织造,因海瑞来减少了舆从。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徐阶罢相后在家中居住,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给予优待。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又裁减邮传冗费,土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遂被改任南京粮储。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因此遂因病引退,回到琼山老家。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再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留不允许。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
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08山东卷)
小题1: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治长》)
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将进酒》)
小题2:江畔何人初见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小题3:知我者,谓我心忧;??。? (《诗经·黍离》)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苏洵《六国论》)
小题4: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弦弦掩抑声声思,?。? (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
小题1:不耻下问?惟有饮者留其名
小题2:江月何平初照人?东篱把酒黄昏后
小题3: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小题4:善假于物也?倾诉平生不得志


本题解析:这些句子考到学习态度、感伤情怀、崇高爱国思想、优美意境、对历史的思考、各家学派进步思想等。平时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戍卒叫,函谷
杀人如不能
B.人君当神器之
背愈,虽困剧不止也
C.卬其首
人或怜之,为去其
D.缦立远视,而望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