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3-15 15:40:33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①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孟子·离娄下》) 【注】①极:穷困,这里作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其处境极端困难。 小题1:下列有关上面两个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舜事尧是为臣的行为准则,尧治民是为君的行为准则。 B.孟子认为,历史榜样是人们效法和遵循的准则,不依榜样行事,就会失去规范。 C.孟子用对比的手法一正一反地告诉齐宣王如何才能让臣子在他死后为他服孝。 D.孟子用“寇雠何服之有”这个反问句向齐宣王强调了应该向臣子让步的重要性。
| 小题2:上面两个选段内容所体现的孟子思想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3分)
2、单选题 给下面各句中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A.忽微 B.没有 C.微小 D.略微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A.穷苦困难 B.贫穷困苦 C.走投无路 D.处境危险 (3)今提一匕首人不测之强秦。(? ) A.拿着 B.携带 C.提着 D.掷击 (4)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 A.捉拿 B.携带 C.提拔 D.掷击
3、阅读题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菲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秀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牖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飕。前后多植美竹,为消暑之所,会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曲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二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轩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衽采药,决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之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司马光反对新法,被贬为西京(洛阳)御史台,熙宁六年(1073),购地二十亩,筑园。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延凉飕——延:迎取。 B.辨其名物而揭之——揭:为……做标志。 C.事物之理,举集目前——举:借取。 D.虽推以与人——推:推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皆以蔓药覆之——以相如功大,立为上卿 B.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踽踽焉、洋洋焉——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引用孟子、孔子的语句,意在说明“王公大人之乐”“圣贤之乐”是高尚的,而作者自己的“独乐”是迂腐庸俗的。 B.本文记述了独乐园的布局,既有方位介绍,又有形状描摹,并依据区域的景观特点或功能命名,突出了“独乐园”命名之寓意。 C.作者在此小园中悠闲自得,生活内容丰富,时而在“读书堂”思考事理,时而在庭院中钓鱼灌花、登高望远,其乐胜于园外之乐。 D.作者以问答形式说明自己并非不想推了于人,而是别人不肯同此乐,所以才独享其乐,这就委婉地表达了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7题。 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①相望。敬则志尚恢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於人。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善。咸亨中,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故授洹水尉。久之,除右补阙。 初,武后称制,天下颇流言,遂开告密罗织之路,兴大狱,诛将相大臣。至是,已革命,事益宁。敬则谏曰:“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既庶而富,遂屠诸侯。此救弊之术也。故曰: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於攻战。天下已平,故可易之以宽简,润之以淳和。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陆贾、叔孙通事汉祖,当荥阳、成皋间,粮饷穷,智勇困,未尝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贪暴之人。及区宇适定,乃陈《诗》、《书》,说礼、乐,开王道。高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对曰:‘马上得之,可马上治之乎?’帝默然。於是贾著《新语》,通定礼仪。此知变之善也。向若高帝斥二子,置《诗》、《书》,重攻战,尊首级,则复道争功,拔剑击柱,晷漏之不保,何十二帝二百年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蘧庐;礼者,先王之陈迹。祠祝毕,刍狗②捐;淳精流,糟粕弃。仁义尚尔,况其轻乎?” 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以老疾还政事,俄改成均祭酒、冬官侍郎。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绘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十八人像以为图,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出为郑州刺史,遂致仕。侍御史冉祖雍诬奏与王同皎善,贬涪州刺史。既明其非罪,改庐州。代还③,无淮南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卒年七十五。 【注】①仕宦之家门前所建用以表彰的建筑物。②祭祀时用的用草扎成的狗。③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孝义世被旌显?被:受到? B.故可易之以宽简?易:代替 C.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毁:诽谤? D. 祠祝毕,刍狗捐?捐:捐献 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秦乃不然,淫虐滋甚?良乃入,具告沛公 B.向若高帝斥二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晷漏之不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以老疾还政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敬则家世代以孝义闻名,屡受表彰。他自己志向远大,品行高洁。高宗跟他谈话以后,非常欣赏他,尽管有人说他坏话,但高宗还是委以重任,先授洹水尉,后除右补阙。 B.朱敬则认为,李斯为相,严刑峻法,富国强兵,使秦国得以一统天下。但此后秦国没有及时调整国策,施行仁政,最终导致亡国,可见为政者需要审时度势,善于变通。 C.武后执政之初立足未稳,鼓励告密大施酷刑,朱敬则当时没有提出批评。在武后政权稳定之后,朱敬则便提出仁义诗书有时的确可以丢开,但有时却必须把它拿出来。 D.朱敬则为人正直,对张易之等奸佞权臣采取拒不合作的态度,受到世人的称赞。出任地方官,廉洁自律,不贪任何财物,回京时只有一匹马随行,家人甚至步走而从。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大龙湫①记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相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螯,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口张,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 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②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廿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欲争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注:①大龙湫:又名大瀑布。在雁山西谷。②石矼:石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苦雨积日夜积:积累,即连续的意思 B.乃见更作两股相倚立更:又 C.水下捣大潭捣:冲击 D.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牵连:联系在一起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又折而入东崦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D.乃解衣脱帽著石上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本文记述了大龙湫在涨水季节和枯水季节的不同景象。涨水季节,瀑布从天而降,轰然如万人擂鼓,壮丽异常;枯水季节,“渤渤如苍烟,乍小乍大”,另有一番情趣。
B.本文第一段主要抓住大龙湫瀑布无比壮观的特征来描写景物。一方面从听觉出发由远及近写瀑布的声响;另一方面从视觉出发先整体后局部写瀑布的形状。
C.作者描写大龙湫瀑布,既用比喻、夸张等直接描写了大龙湫本身的壮观,又通过游人对大龙湫的感受来加以衬托,使人读后有一种变幻莫测、美不胜收的感受。
D.作者语言简练,描绘生动,寥寥几笔,就神形毕肖地写出潭中斑鱼恰如避世的自己一般的悠闲淡雅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