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3-15 15:46:31 【

1、单选题  填空。(6分)
小题1: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 __”;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__”;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 __”;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 __”。
小题2:《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 __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名作。
小题3: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 ___》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参考答案:
小题1:恐美人之迟暮 、朝如青丝暮成雪 、老病有孤舟 、羡长江之无穷
小题2:史铁生
小题3:《人间戏剧》


本题解析:考查名篇名句。分别出自教材背诵篇目,题材、体裁、册次均有兼顾。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狂自免。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东海王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事,欲求自免,因劝勒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不?” 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总角尝山涛造:拜访
B.遂狂自免阳:假装
C.衍自说少不事豫:参与
D.当可不活:救活

小题2:下列各组内容,全都表现王衍“误天下苍生”的一组是(?)
①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②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③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幕仿效
④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
⑤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⑥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
⑦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尊号。
A.①④⑥⑦
B.③④⑤⑥
C.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王衍有高才又美貌,而且聪明颖悟如同神仙,他常常把自己比作子贡。
B.王衍善于玄谈,又身居高位,加之他声望很高,所以后进者都学习他,以致整个社会形成了一股骄矜浮华的风气。
C.石勒都认为王衍才华出众,但不能为自己所用,力主杀之。
D.王衍死前对自己的人生感到后悔,认为如果抛弃空谈努力匡正天下,就不会落到被杀的结局。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①申陈事状,辞甚清辩。(3分)
②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3分)
③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①陈述事件情状,言辞非常明白清楚。(3分)
②羊祜的名望德行尊贵显赫,而王衍小小年纪却毫无屈从卑下的神色,众人都认为他非同寻常。(一句1分)
③没过多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破,石勒唤王公和王衍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溃败的原因。(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大意可知,活:让他活。所以选D。
小题2: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表现王衍“误天下苍生”。①为王衍私事,⑤为王戎对王衍的评论,不是王衍行为。所以选C。
小题3: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表述不正确,“不能为自己所用,力主杀之”是孔苌的观点。所以选C。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申陈” “辞” “清辩” “俄而” “举”、被动句、“以晋故”。
参考译文:
王衍字夷甫,神态表情清明秀美,风度姿态端详优雅。童年时间经拜访山涛(205~283,“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为之)叹息很长时间,(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是哪个老太婆,生出这么个孩子啊!然而贻误天下百姓,未必不是这个人哪。”王衍十四岁时在京都,拜访仆射羊祜(221—278,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出身名门,以清德闻于天下),陈述事件情状,言辞非常明白清楚。羊祜的名望德行尊贵显赫,而王衍小小年纪却豪无屈从卑下的神色,众人都认为他非同寻常。杨骏(?—291,西晋大臣。因女为晋武帝皇后,受武帝宠信,势倾天下)想把女儿许配给他,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于是假装疯癫使自己躲过这桩婚事。晋武帝听说他的名声,问王戎(234—304,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王衍从兄)说:“王夷甫和当今在世的哪个人不相上下?”王戎说:“没见过当世哪个人和他不相上下,应当从古人中去找这样的人。”
王衍已有高才美貌,(又)聪明颖悟如神,常常自比为子贡(姓端木,名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敏而好学,闻一知二,有治才,善辞令,甚至被认为“贤于仲尼”),加上声威名望很高,今当世之人钦佩敬幕。善发玄远之言,只以谈论《老子》《庄子》为事。经常握着白玉为柄的麈尾,和(洁白的)手同一颜色。如果所谈道理有不稳妥之处,随口就能更改,世人送他名号为“口中雌黄”。在朝在野之人对其一致称颂,称之为“一世龙门”。(王衍)历居显要官职,后进士人无不仰慕仿效他,推选察举士人入朝为官,都把王衍作为样板,高傲自大、虚浮妄诞,于是成为时风流俗。
王衍虽然身居宰铺的重要职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只考虑保全自身的办法。等到东海王司马越(?—311,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最后的胜利者,西晋后期独揽朝政)病死,众人共同推举他为元帅。王衍因为贼寇(指不断侵扰西晋的刘渊为首的少数民族部落)纷起(非常)恐惧不敢当此重任,推辞说:“我从小就没有做官的志趣,只不过按部就班升迁,才做到现在这职位,今天这样的紧急大事,怎能让我这本无才能之人定夺呢?”没过多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破,石勒唤王公和王衍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溃败的原因。王衍向(他)陈说西晋遭受灾祸与失败的缘由,(并)说所有谋划都与自己无关。石勒非常爱慕他(的才华),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希望自己以此免于处置,还劝石勒称尊号当皇帝。石勒大怒说:“你的名望超过四海之人,身居朝廷重任,年轻时入朝为官,一直做到满头白发,怎能说从不参与政事呢?使国家破亡风俗败坏,正是你的罪过。”(石勒)命左右之人(将王衍)扶出(帐外),对他的同伙孔苌说:“我走过天下的地方也够多了,却从没见过像这样的人,应该让他活命吗?”孔苌说:“他是晋朝位居三公的高官,肯定不会替我们尽力,又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石勒说:“总之不能用刀杀他啊。”让人夜里推倒墙埋杀了他。王衍临死时,回头(对从人)说:“呜呼!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提倡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不至于弄到今天之步田地。”死时五十六岁。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
小题1: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不超过4个字)(1分)
?
小题2:简析孔子与老子在这一主张上的区别。(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重视道德(或重德,贵德)。(只答“道德”,并非主张,不给分)
小题2:孔子的道德是仁义之德,主张为政在上,应以君子的仁义善德教育、感化百姓。老子的道德是遵道之德,主张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德,万物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方能成长壮大。(两个要点,各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孔子所说“子欲善而民善矣”与老子所说“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来概括即可。
小题2:比较孔子“子欲善而民善矣”与老子“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就可分析出孔子强调的是教化的作用,而老子强调的是遵循自然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掣 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
2. 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说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
3. 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


本题解析: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心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他们每次准备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的拽啊摇啊他们的手肘。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他们好好写字。”鲁国国君说:“怎么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说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就会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了,肯定有很多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②!”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③,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新唐书·卷二O二》
【注】 ①任侠:以“侠义”自任。?②谪仙:指受到处罚而降到人间的神仙。③乐章:这里指可以配乐演唱的诗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龙初还,客巴西遁:隐藏。
B.其诗以激杨贵妃擿:挑剔。
C.永王璘为府僚佐辟:征召。
D.还寻阳,事下狱坐:因为。
小题2: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3分)
① 神龙初遁还,客巴西?② 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③ 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④ 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⑤ 擿其诗以激杨贵妃?⑥ 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记叙了唐代诗人李白充满沉浮荣辱的人生经历,突出地表现了他鲜明的个性和性格特征。
B.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就被州郡推荐参加有道科的科举考试,李白却不去应试。
C.作为文人的李白是孤傲和狂放不羁的,本文就体现出他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
D.李白游览并州时,曾见到郭子仪,认为他是奇才,因此,郭子仪犯了法,是李白救免了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5分)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这个人天生英才,聪慧出众,只要用学问进一步加以磨砺,便可以赶得上司马相如。?(5分)?
(2)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遁”应释为“逃走”
小题1:①陈述对象是李白的先人,⑤是指高力士有意陷害李白
小题1:主客颠倒。应是郭子仪认为李白是奇才。
小题1:(1)“是子天才英特”是个判断句。“是子”即“这个青年”或“这个人”;“少益以学”既是省略句,“益”字后省略“砺之”,又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时要把“以学”移至“少益”前。“天才”指天生俊才;“英特”即聪慧出众;“益”,进一步、稍微的意思(2)“为……”表被动,构成被动句。“亲近”,动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身边受宠的人”。“骜放”,指傲慢不驯。“自修”,即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