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5 15:46:31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特点与“己欲达而达人”的“达”相同的是
A.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B.修己以安百姓
C.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D.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A:意动? C:做动词? D 形容词做动词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小题1: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1分)
小题2: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安贫乐道
小题2:(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自己无关,(3)浮云至轻至淡,比富贵无足轻重。


本题解析:这两问,皆需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去理解和把握。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点评:经典文化的理解,应求得对经典文化的初步的大体的把握,了解其代表性人物的主要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明白其材料述说的主要意思,与材料所涉及人物的主要思想相参照,基本上就能理解材料所表现的观点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孟子·滕文公下》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注】①载不胜:战国时宋国的大夫。②庄岳:齐国一人闹市区的名称。③薛居州:人名。
小题1: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学习语言,如果一个人教他,而其他人在一旁干扰,就无法学好。
B.孟子认为,如果把一个人放在适合学习语言的环境中,就能够学得好。
C.孟子认为学习语言需要好的环境,一国之君也应该重用善士,一个薛居州这样的善士就可以导正宋王。
D.这段文字孟子是以学习语言为喻,说明环境对人影响的深远。

小题2:三字经中提到孟母“择邻处”,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请结合选文并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孟子、孟母、荀子都谈到了环境之于人的重要,无论是学习还是修德。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与品学兼优的学生多接触,从而使自己的学习、品德都有提升。


本题解析:
小题1:“一个薛居州这样的善士就可以导正宋王”错,孟子认为只有所有的人都像薛居州一样,那么就可以导正宋王了。
小题2:孟子、孟母、荀子的共同之处在于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所以答题时要围绕这一中心来答。但本题还是可以从“近墨者未必黑”的角度来回答。
点评:本题的突破在于不是考查文言知识,而是考查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尤其是第二小题,既是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更是自己观点的表达,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王卞于军中置宴。一角牴夫甚魁岸,负大力,诸健卒与较,悉不敌。坐间一秀才自言能胜之,乃以左指略展,魁岸者辄倒。卞以为神叩其故秀才云此人怕酱预得之同伴先入厨求得少许酱彼见辄倒耳。”
【注释】①角牴夫:摔跤手。


参考答案:以为神/叩其故/秀才云/此人怕酱/预得之同伴/先入厨求得少许酱/彼见辄倒耳
(3分,每处0.5分,断句超过6处,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先入厨”后面断开不扣分。)


本题解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利用对话标志、句尾句首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标志来断句。此题设计三个人,应首先再“秀才云”前后断开,再根据句意王卞很佩服秀才,故在“神”后断开,然后推断其它几处应断开的地方。
参考译文:
王卞在军中设宴款待宾客。有一位摔跤手体格魁梧,力气大,很多健壮的士兵和他较量,都敌不过。席间有位秀才自夸自己可以战胜这位力士,秀才略伸出左指,力士就倒在地上起不了。王卞大为惊讶,以为秀才是个神人,叩问他原因,秀才说:“他怕酱汁,我事先从他同伴那里得知,因此我先到厨房里要了一些酱汁,他看到我手上沾有酱汁,自己就倒在了地上。”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 ”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l)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l)太祖生气了,撕碎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面色不改,(跪在地上)慢慢地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过些日子)他将旧纸片缝补好,再次像当初一样上奏。
(2)刑法是用来惩罚有罪之人的,赏赐是用来酬报有功之臣的。惩处赏赐是国家的惩处和赏赐,不是陛下一人的惩处和赏赐,难道能够因个人的喜怒而独断吗?


本题解析:
(l)为文言省略句,翻译应补出所省略的内容。
(2)“恶”、“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为“有罪之人”、“有功之臣”。“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判断句,翻译为“惩处赏赐是国家的惩处和赏赐,不是陛下一人的惩处和赏赐”。“岂得以喜怒专之!”是反问句,翻译应译出反问语气。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