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3-15 15:54:31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央视将“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的社会话题以小品形式《扶不扶》搬上了春晚舞台,面对摔倒了该不该扶的问题,你是怎样的观点?请以“扶不扶”为话题,结合身边实际做深入分析,缘事析理。
要求:文题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老人跌倒到底我们该不该扶起来?
这个讨论我觉得很有必要。尊老爱幼、救死扶伤历来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谁家没有老人,谁人不会变老?
由于媒体曝光出诸多诸如彭宇案之类的扶助跌倒 老人做好事反被老人诬为肇事者、甚至被法院以“常理判断”等逻辑推理的理由判决巨额赔款等案例,越来越多的人对搀扶跌倒老人心存忌惮。
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有可能惹来无尽的麻烦。社会公德,传统道德,在我们犹豫的目光中渐渐丧失。
当跌倒老人该不该扶作为问题,被全社会、被公众、被媒体热烈讨论的时候,其实已经证明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的公德已经破产了。显然,似乎作为社会人,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无良的南京法官、天津法官,以及制裁那些诬赖彭宇们的老人,理应受到谴责,但见死不救的围观者,是否也会受到道德、公义和良心的谴责?
武汉市88岁的李老汉在离家不到百米的菜场口摔倒后,众多围观者无人敢伸出援手,最终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震惊。公众对老人跌倒出现的冷漠和麻木不仁,整个社会都应该检讨,甚至每一个人都应该检讨。以前一直觉得类似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应该怎么扶这些事情不是个问题,但现在还真成了一个大问题。类似南京法官、武汉老人这样的案例,虽然不能说是普遍的现象,但其折射出来的社会现实却是很严峻的。
我们对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的讨论,这绝非故意夸大问题的严重性,而是针对目前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滑坡出现的现象提出质疑,因为类似人情冷漠、麻木不仁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跌倒老人身上,还有更多其它的案例,比如见义勇为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故事,比如围观跳楼自杀时出现一片幸灾乐祸的“快跳”的喊声,比如公车上乘客对小偷熟视无睹的常态等等,不一而足,这都早已成了全社会反思的问题,完全是一个社会问题。
自从南京徐老太事件开始,中国就开始进入国民道德沦丧期,开始瓦解中国人民的道德,想徐老太这种人开始肆意妄为,有法律支持,又可以获取巨额的回报,而且没有任何成本。而彭宇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从而开始冷漠国人的同情心,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尔后如钓鱼执法等一系列事件,彻底麻木人们的怜悯之心,造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导致八旬老人倒地1个多小时而无人敢伸出援助之手。我可以肯定,大多数围观昔都是善良的人,可是谁也承担不起那巨大的代价。你能说人们冷漠?
苍蝇多的地方,是垃圾的原因还是苍蝇的原因?


本题解析: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考生要写好此文,要先明确中心论点,然后结合当今的实际情况来论述,可以运用对比、引证等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王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拾垃圾的58岁的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身负重伤的小悦悦送进了广州军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接近脑死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10月21日2岁的小悦悦进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10月21日零时32分离开人世。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60分)
阅读下面漫画材料(丰子恺《草不知名略似兰》),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实至名归?
名,声望名气也;实,真实实力也。人生在世,十有八九都在追求名利。殊不知,名为表,实为里,名实相依,方可实至名归。可见名实兼备并非易事。?
现代社会,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人们变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的想要成名。盛名远扬、风光无限后,其他人慕?名?而来,要其解答疑惑,谁料,久仰的?名?人竟是一个绣花枕头。惊讶之余,顿生鄙意也不足为奇。原来?名?人也不过如此!?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近年来兴起了出国热,有些?求学?之子不是想着学到国外的真才实学后报效祖国,却盘算着留洋镀金后,也当个?海龟;有些刚出道的歌手,不想着怎样把歌唱好,而是打算靠着网络、人气迅速窜红,殊不知她的成名也只是过眼烟云。?
而有些人却有实无名。生活中有很多勤勤恳恳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创造出了不少财富,可是他们默默无闻,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我为他们感到惋惜。在这个张扬个性与自我的社会,
名气也成为成功的一个要素。名气可以带来更多的机遇,让你的勤奋创造更多的价值;名气可以带来动力,精益求精才会让事业显得更辉煌;名气还可彰显你的人生价值,付出了?实?的同时也收获了?名?,岂不是人生一件快事??
可见,名实相符是最好的。一个人有多少实力就换来多少名气,这样的名气不是?吹?出来的,是不含水分的。纵使有再多的人来考验你,也不必害怕;如果有这份才干,同时又有出名的机会,那就不要推托。毕竟,成功的自我是应该得到张扬的。?
对于名气,要欣然接受;对于实学,要主动记取。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


本题解析:本题中的漫画选自丰子恺漫画集《护生画集》,这幅画本来有题字“尹似村《小园绝句》云:‘春草自来芟不尽,与花无碍不妨多。’深得司马温公所云‘草非碍足不芟’包容气象。”但题中只选取了画面,写作时可结合画的题目“草不知名略似兰”从名与实、生命的平等这些方面构思。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有一本书叫《虚掩的门》,你只需翻一下,上下五千年、大千世界就在你面前敞开了。生活中有许多神秘的或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理解,难以登堂入室,但只要你有勇气、善思考、敢行动,美好神秘的世界之门就会向你敞开,原来它只是虚掩的。
? 请就“虚掩的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词语..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