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这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电话、电视、伊妹儿让我们虽远在天涯却近在咫尺。但生活在快节奏的今天的我们,虽然不懈地追求,却总觉有几分失落。如何才能找回我们的本真,找回我们的……
请以“呼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人生何其短暂,如流星之于夜空;生命何其卑微,如尘埃之于苍穹。而我们又何其短视,如盲人之黑天摸象。总以为今天很长,明天就是永远;总以为自己很高,登顶即为山峰。在有限的人生里极度挥霍;在浩渺的宇宙中肆意践踏。对时间要珍爱,对生命要敬畏,我们才能找回本真的自己。
写作时要深入内心,通过一些有情趣的事来获得内心的幸福感。只有想办法使内心强大,才能顺应自己的内心而生活,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幸福的学习、生活。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他看到天边的落日,绚烂壮丽,情不自禁地跪下,继而泪流满面。一旁的中国人不解地问他为何有如此举动,他说他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落日,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他本能的反应就是用下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震憾。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盛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烧死。
一个外国人走在北京的大街上,见每个路口都有几个警察,问陪同:“他们在干什么?”答曰:“指挥交通”。外宾不解:“路上不是有交通信号吗?为什么还要警察指挥?”陪同无言以对。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1:智商是人的智力商数。是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量,表示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商是相对稳定的,智商取决于人的先天素质。
材料2:情商又称情绪智力。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能更多的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当今社会,情商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关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这是一则关系类型的给材料作文。材料涉及“智商”和“情商”两个方面。
从材料上看,显然情商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方面比智商更重要,这一点,分析材料时必须读懂。在立意时,需要学生以“情商”角度为主,以“智商”角度为辅,进行立意。
可以从正面评论情商在个人成长的作用。也可以从反面谈论只重智商带来的后果。
结构上可以运用“引—议—联—结”的思路展开。这样可以保证自己有话可说。在短时间内连缀成文。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错?觉
(印度)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品读这首小诗,你有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幸福的错觉
我的子民们,幸福不在天涯,而在智者的心中。
? ——《圣经?旧约》
河的此岸渴望着对岸的幸福,但河的彼岸却又渴望此岸的幸福——泰戈尔的短诗《错觉》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人都追求着隔岸的美丽,却忘了自己脚下这一方幸福。
在我看来,追求幸福本无非议,但若一味沉浸在追求的状态而忘记了享受幸福,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应该忘记那些飘渺的幸福,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感动。
向往别人的幸福是愚蠢的。
舒婷的《神女峰》写道:“金龟子,仲夏梦,交织在一起,伫立江畔万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夜。”人人津津乐道于神女的传说,渴望那一份幸福,却没看到神女的叹息:光环下的她,何尝不渴望凡人之情!可惜,就连爱人的怀抱也只能是奢望。可见,幸福的双方各有苦衷,幸福背后也许是一场辛酸。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也曾让我感动。百战百胜、纵横无敌的孙悟空人人羡慕,可是,面对挚友的死去,他无能为力,面对爱人的追问,他只能沉默——神性的代价是失去美好的感情。最终,驾着七彩祥云也只能看着爱人死于怀中;法力无边也只能享受一拥的离别。他,其实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幸福。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何必过分在意他人的幸福呢?
追求自己的幸福是睿智的。
自古以来,名利二字吸引无数人投入,成为人们的“幸福”所在,其实,这两字其实是在吞噬着人们的美好灵魂!有些智者深谙此理,于是跳出了红尘名利,寻得了真正的幸福。陶渊明布衣蔬食栖于田园,淡泊了喧哗,收获了宁静。林逋梅妻鹤子,悠然吟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苏轼仕途不顺,但他仍乐天知命,“从此不系舟,江海寄余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们都是聪明人,不随世俗,寻找自己的幸福,从而使得它们的生命无比厚实,精彩。
可惜,总有些人随波逐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一心向往别人的地位,却不肯从自身开始做起。总是绷紧了弦去关注别人,怕有一天会心碎的。
学会欣赏自己吧!你也有着别人羡慕的地方。尽情去挥洒你的人生激情,何愁得不到幸福!别人的,就由它去吧;你的生命由你自己创造,不要沉迷于幸福的错觉!
停止追梦吧!醒了,就该继续上路。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忘却对岸那道迷离的风景,踩着自己踏实的脚印,去寻求自己的幸福吧。
本题解析:
1.材料解读
泰戈尔在小诗《错觉》中,巧妙刻画了河的此岸和彼岸“忽视自身拥有而互相歆羡对方不已”的生动形象,借此反映和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盲目艳羡别人而无端自卑自怨”的心理现象。从题目“错觉”可以看出,诗人无意彻底否定或批判谁,只是把这种现象客观地表现出来,引发读者的深层次思考,启迪世人客观冷静地对待自己与他人所拥有的优势,不必自添烦恼;进而树立自尊自信,给自己快乐和幸福感。
从诗歌里,我们也完全可以读出这么一层含义:幸福快乐的感觉来自于自己的平和心态,别人未必如你想象的那样幸福美好。我们有个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克服心理错觉,是让我们成熟起来的一门必修课。
2.文体选择
作文说明中提到“自定文体”,表明没有固定的文体限制。结合自己的审题立意,依据“最好表达”的原则,充分展示自己的精彩,这应该是应考的窍门。
无论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文,或是其他文体,都要注意文体特征,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3.立论角度与主题方向
在教材必修3《多思善辩,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这个作文专题里,有关于立论角度的训练,学生应该不陌生。读懂了题前材料(这首诗),立论或确定主题方向就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错觉的危害与对方的美。由于盲目歆羡对方(对手),增加了自己心理负担,减少了自己的快乐幸福感,这不是竞争与危机意识,而是缺乏自信的自卑表现。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国家,都要预防和克服这种盲目心态。而如果对方真的有值得向往和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当然不能妄自尊大,而应该甘当小学生了。
快乐幸福感。我们最大程度的幸福感不是盲目无知和自我陶醉,也不是夜郎自大,不思进取,而是冷静客观地对待自己生活(或者其他拥有)所建立起来的幸福感(满意度)自信。盲目歆羡对方而让自己减少甚至丧失快乐幸福感是一种人性的悲哀。正确把握盲目自满与充分自信的区分,才能让我们的生活趋向更加精彩和幸福,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富强,才能使我们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自信与自知。自信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是无处不在的,自信的重大意义也是深入人心的。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事例,完全可以具体诠释“应有的自信于学习、事业乃至人生的重要意义”;援引古今中外高度自信觉悟者的典型事例也能雄辩地说明自信于人生或国家的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俄国是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鞋子好不好,只有穿鞋的人知道。”这就是对于我们国家制度和治国方略的高度自知和自信。
克服心理错觉。当今中国社会是个国际化进程中的急剧变化的社会,特别是社会透明度和言论自由度的提高,对国民接收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克服盲目相信、盲目跟风、盲目崇拜、妄自菲薄等诸多心理错觉和行为偏差刻不容缓!
写作提示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面对这类有一定思辨性的材料,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写议论文,所以,议论文肯定是此次考场作文的主角。
如何写好议论文?首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整体构思:中心论点是什么?从哪些角度展开论述?选用哪些论据?如何使用论据?有人说先打个腹稿,其实,在实际操作中,草拟一个“构思提纲”更好,那样可以有效控制因为紧张而产生的行文随意性。然后才是考虑和进行开头、结尾、语言把控的问题。根据历次作文判卷情况看,学生考试作文模式化倾向明显,比如论据的高度类似,结构的大致一样,语言表达上的所谓文采等等:这样的文章难以企望高分。作文确实有一定的套路,但是千万不能写成了“国标舞”;文采是学生语言修养的重点内容,但是一定不能追求没有严密逻辑思想的语言外壳;论证过程是议论文的核心,学生必须要弄清楚议论文中的“论证”不同于数理逻辑中的线性“证明”。根据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的实际情况,议论文备考重点应该突破审题和论据表述这两个瓶颈,只要老师做出“四两拨千斤”的示范性修改,大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增分效果。
本次作文选写记叙文也是很好写的,就是把审题得到的“思想主题”融合在具体的完整叙事中。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实:有的人遇事就发长篇大论,直抒己见;有的人任何时候都是让事实去说话,以行代言。所以,善于观察思考的学生完全可以用记叙文的形式去完成议论文的说理任务。我们读过的小说、寓言故事,哪个不是大道理的载体,哪个不让我们读后击节称赞啊!当然,写好记叙文,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构思上“提纲”不可少,如文章中心、记叙要素、结构技巧、语言运用等,严防动笔后信马由缰而不可收拾;二是“自我警示”要有:如篇幅范围、人事真实性、情感事理的自然性等,努力写出“农家乐式”的清新文章;三是追求境界,力求突破自我,直指高分(相对和绝对)目标。近年来高考记叙文屡被鼓励,好的文章也被公布,选择写记叙文不是时髦问题,应该是明智之举。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作文。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其实,这“四宁四毋”,何止写字如此,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
请你根据以上文字,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
褪去浮华求本真
深夜滤去了所有的光影,留下最原始最自然的深邃的黑,不要掩饰,也无须去伪装。人们的心也由此沉淀得如此宁静,暴露得如此淋漓尽致。几度深思便觉褪去浮华,还以本真。
当落叶旋着褪色的裙摆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次轻盈的舞蹈,它追求的是真实,纵使华颜已衰,却在最后的决绝中舞出生命的绚烂。当断墙残垣横亘在废墟的一隅沉默,它不需要任何修复,残损才是它想要留给世人的警示,因为那才是曾经岁月的真实。聆听古寺钟声,斑驳锈迹的钟鼎,也能发出禅意的淡定;抚过青瓦枯藤,残败的痕迹中,似摸过历史的纹路;放肆的笑声,无忌的哭喊,那是人们最真实情感的袒露。撕碎伪装的面具,抛弃所有的装饰,褪去繁华,我们需要的只是真实。
华丽的辞藻,恭维的语调,冠冕堂皇的做作,只能是可笑的形式,那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本质。洗尽铅华的真实才是我们向往的,我们需要的是最真最诚实的话语,也许只是只言片语,也许只是低吟浅唱,却也能化作流过心底深海的暖流。当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更是经典而深刻。刻意地显示所拥有的富贵,这只能暴露你内心的虚荣。纵使金杯玉盏,又怎能相抵双手捧饮甘泉的痛快?不必让那些附庸的形式羁绊向往快乐真实的心,简单地看世界,追求真诚而非伪饰。
有时城市太过喧嚣,太过华丽,闪烁的霓虹掩不住城市人内心的空虚,充斥耳膜的音乐躁动地纷乱了内心的琴弦。当一切繁华落尽,又能剩下什么让人喟叹?华丽的城市如同一杯卡布其诺,在氤氲的奶油中得到短暂的甜味,咀嚼之后除了苦涩别无所有。而那些大山里来的人,他们看似狂放的舞蹈,听似混杂的音域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正是那种无保留的情感宣泄,尽在他们眉目间舞蹈中或悲伤或欢乐的音乐,就解开心灵的枷锁,让心灵远飞。像稽康一般,在草屋前握铁,在月下抚琴,让天籁传来,让生活无比纯净。
不为世间浮华言语所同化,不为人世虚幻情感所虏获。人,要追求本真。简洁而朴素,率性而为,超越于世俗的潜在规则与无言约定,言语逢迎与情意交接,去追求本真。拥有了本真,丢弃了浮华,你会得到纯天然的快乐!
除去浮华装饰,看庭前花开花落天外云卷云舒。
保持生命本色,让精神天空晴空一碧高远辽阔。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写好本次作文,理解“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几句话的含义是关键。“宁拙毋巧”,言字应拙朴、自然,本色,而非华巧、机巧;“宁丑毋媚”,言字宁丑而不熟媚轻态,丑中见境,丑中见美,外丑内美;“宁支离毋轻滑”,言字形散乱有骨力但不轻浮不劲利;“宁直率毋安排”言字直率为之,凌云健笔,而非巧做安排,失真失性。不仅写字,鲁迅先生对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联系材料中“这‘四宁四毋’,何止写字如此,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这其中包含着一种价值观。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信仰和理想常常抛到脑后。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材料作文,主题还是比较好把握的,一般不会写跑题,但想要拿到高分也不容易。行文时应围绕价值观问题展开作文。所以本文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隐去浮华,追求本真;②质朴为人,率真为事;③外表的朴素与内心的华贵。符合题旨皆可,亦可进行辨证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