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3-15 16:07:37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崩:指帝王死。 D.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仁言:好听的话。
2、阅读题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标在文中)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3、填空题 解析重点词。?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切:?? 诸侯春振旅?振:? ? 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务:?? 穷:?? 百姓靡敝?敝:?? ? 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统:? ?
4、阅读题 古诗阅读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①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何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
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梁适叱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注:①猪,同“潴”,水停聚处。 (宋史:《唐介传》) 5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皆帖伏以去 帖伏:顺从。伏,通“服”。 B.峄怒,数驰檄按诘 按诘:诘责质问。 C.且言将远窜 远窜:向远处逃窜。 D.复除宣徽使、知何阳知:管理
| 6.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帝怒,却其奏不视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若属皆且为所虏 D.皆帖伏以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7.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唐介“刚直无畏”性格的一组是
①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 ②民以为利③遂劾宰相文彦博 ④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
⑤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 ⑥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8.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唐介是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谏官,他对张尧佐为笼络同党突然任命四个地方官的行为据理力争,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
B.从文中可以看出,统治集团内部不乏种种卑劣行径,有的人明哲保身,不敢直言,有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谋一己之利,相比之下,唐介的精神更显得可贵。
C.皇帝虽几次发怒,但在理智上不能不承认唐介是尽到了职守,还是接受了谏议,直臣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D.唐介的时代,朝廷里仍有些秉公无私的官吏,他们或据理力争,或揄扬直臣,表现了正气,这也是皇帝最终肯定了唐介的原因之一。
9.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又 虑 介 或 道 死 有 杀 直 臣 名 命 中 使 护 之 梅 尧 臣 李 师 中 皆 赋 诗 激 美 由 是 直 声 动 天 下 士 大 夫 称 真 御 史 必 曰 唐 子 方 而 不 敢 名。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
译文:
? (2) 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译文:
?
5、单选题 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所以遣将守关者”不同的一项是
[? ]
A.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