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5 16:13:50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特 技
[日本]星新一
电视台的新闻广播员,其日,一如往常,刚要播放稿件,竟违背自已的意志,信口开河起来。
“下面报告新闻。发现了一起行贿受贿案件。据报,K企业定期向主管机关的高级官员重金行贿……”
播后,电台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讲了原稿上根本不存在的事儿?”
“我也不知道,是无意之中说出口的。是脑袋出了毛病吧?”
“脑袋出毛病?真丢人,人家会抗议的。胡诌下去,我们电台就会威信扫地。”
电台里的人都吓得面色如土,广播员也静等着革职。然而,奇怪的是压根没有人打来电话表示抗议。
不仅如此,电台还得到情报说,电台点名的那几位高级官员已经引咎辞职。还听说,对此报道半信半疑的警方,在K企业进行搜查,很快就发现了行贿的证据,立刻逮捕了嫌疑者。
电视台里的气氛一下子变了,肯定播音员第一个报道了爆炸性新闻;赞许的呼声代替了责难。
“真是惊心动魄!你说的全是事实,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也不大清楚。只是这念头在脑子里一闪,就变成话语脱口而出了。”
“说不定这是特技哪。你具有发现暗地违法的能力。今后可要大力发挥你的才能哟,我们电视台的听众,会一下子增多的。”
“哦,但不知能否一帆风顺。”
第二天的新闻节目时间里,这位广播员又胡诌起来:
“播送去年偷税者前十名名单。第一名……”
随后,不仅播放了偷税的金额,还详细地报道了他们偷税的手段。这次又给他说中了。
税务署的人员立刻出动,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证据。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
“了不起,是大众的战友!用你的特技,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坏家伙揪出来,让我们大家心里痛快痛快!”
这位播音员便住在电视台,每天三次上电视,每一次他都报道一条爆炸性新闻,声望越来越高。
但是,接连几天,他的身体便支持不住了,每周都想方设法地请假。他打算回家。可是就在他回家的一路上,不管是谁,一见了他便逃之夭夭。
有的也许骗取了公司的旅差费,是违章乘车的人;装病不上班的、学生时代考试作过弊的、骗过女人的等等,全都有点什么把柄。他们不愿接近这位电视台里最有威信的播音员,也许害怕自己的弊端也被宣扬出去,那就吃不消,因此,尽作鸟兽散了。
他心神不快,总算回到了家。但是,妻子不见了,据说几天前就逃之夭夭。特技即使对她,也毫不例外。
小题1:“特技”在文中指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小题2:小说中说“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小题3:赏析文中“电视台新闻广播员”的形象。(4分)
小题4:找出文中两处“意外之笔”,并分析其作用。(6分)
小题5:现代小说强调虚构,请从“虚构”的角度,简要赏析本文。(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主人公具有发现暗地违法的能力。(2分)
小题1:①交代了社会背景,揭示了社会现实;② 与下文人们的躲避形成对比,并深化了主题。(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1:电视台的新闻广播员是一个能认清社会黑暗并与之抗争的斗士,他利用“特技”揭露社会黑暗,并一度取得成功;但他又是一个悲剧人物,面对当时社会,他为自己的抗争而不安,想放弃,最终在强大的黑暗势力面前他成了孤独之人。(4分,两个方面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小题1:示例一:主人公担心自己信口开河报道的第一则爆炸性新闻会带来种种危害,而事实上却得到了许多赞许。其作用是:使故事情节曲折,吸引读者;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示例二:最后,主人公的妻子也逃之夭夭,他成了孤独的斗士。其作用是: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揭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人心的丑恶。(6分,每处3分。找出“意外之笔”1分,分析作用2分。有欠缺酌扣)
小题1:主人公的特技是虚构的,作者采用荒诞的艺术手法揭示生活的真实,表现当时社会的混乱、黑暗、罪恶;同时荒诞手法的运用,具有夸张和讽刺的艺术效果,使主题更为突出。(5分,分析虚构的运用3分,揭示虚构的效果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针对小说的核心要素提问,学生只要仔细阅读文章,得出结论必较容易。“特技”在文章中出现三次,都是在播音员言中别人舞弊之事以后,可见“特技”一定与此有关,最后一次虽然没有说出什么秘密,不过妻子的外逃正说明,妻子有什么秘密事情发生,她怕丈夫揭穿。因此,综合得出“特技”就是能“言中他人非法勾当的能力”
小题1:分析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揭示主题、抒发情感、交代背景、推动情节)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领起下文、铺垫、上下文对比、上下文呼应)。首先,这句话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之败坏,听众们打来电话说明,坏人一直得不到惩治,黑幕一直无人敢于揭开;其次,他揭露丑恶的时候,人民奉若神明,而一旦走到身边,则避之不及,这是对比。而且,这再次从侧面显示社会的黑暗,深化了主题。
小题1: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历来是设置密度最大的考点之一,一是由于这个考点能看出学生基本的鉴赏能力,二是学生容易入手,三是能看出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人物形象的分析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定身份——看外表——理行为——析心理。
小题1:首先学生要搞清楚“意外之笔”的意思,就是情节上的突然变化然人出乎意料。这样“意外之笔”就容易排查了。
小题1:围绕“虚构”分析本文,学生一般会停留在故事情节的“虚构”上,而忽略人物的虚构,人物特点的虚构,整体环境的虚构,更深一步,学生可能更难探究“虚构”的讽刺意义以及主题揭示的作用。所以,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水城浪漫
谢春燕
? (1)小时候,脑子里就有了水城威尼斯的印象。记忆最深的是电影中的一个画面:一位满脸沧桑的小提琴手站在威尼斯水巷前如泣如诉地演奏,旁边有一位热泪盈眶的少年在倾听。对于心灵的伤痛者,水城威尼斯似乎契合抚慰心灵的需要。
?(2)我们是晚饭前到达威尼斯的。因为是信马由缰式的游览,脚步就有了随心所欲的惬意。落日的余晖洒向城郊宽阔的大运河,照在拱形的卡拉特拉瓦大桥上,产生一种令人惊叹的壮美。纷纷响起的快门咔嚓声传达着我们的期盼:把这一刻变成艺术,变成永恒。
?(3)沿着S形的大运河前行,这是“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看到200幢宫殿、豪宅和7座教堂。晚霞落在河面上的嫣红尚未散尽,初上的华灯又倒映出串串明珠。这些始建于5世纪,多诞生于1416世纪的建筑,尽情展示着各自的风韵。于是我想同为世界知名水城的苏州,那里是“水”点缀“房”,威尼斯则是“房”点缀“水”;若把苏州比作清纯少女,威尼斯则恰同雍容贵妇。
?(4)无导游的感觉真好,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我们可以随时折转方向进入小水巷,去欣赏水边阁楼阳台上的居民生活景象。他们一边悠闲自在地喝着啤酒,一边漫不经心地打量着游人。显然,他们已习惯了将自己的生活状态作为景点的一部分展示给外界,在被别人欣赏时,也欣赏着别人。
?(5)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住临水而没有噪声和废气污染的房子,是威尼斯居民先天的优势。在只有7.8平方公里、34万人口的威尼斯,有着480条水道、400座桥。水道好比内陆城市的巷道。因此威尼斯的浪漫风情总离不开“水”。
?(6)到威尼斯自然会注意到穿梭于水巷中的“水上公交”贡多拉。从前,威尼斯的贵族们喜欢乘坐雕刻精美、装饰着绫罗绸缎的贡多拉相互斗富。而经过数百年理念荡涤与倡导节俭,现在渡口上停泊的是一行行两头上翘的月牙形的蓝色小船,质朴而内敛,不再有奢华的气息。
?(7)漫步至临海的圣马可广场,只见鸽子与海鸥齐飞,人流与水流同行,散发着安然和谐的浪漫。
?(8)威尼斯的夜晚,水面倒映着月色,经过白日的喧嚣,一切重归平静,贡多拉在如丝般的碧波上静静前行。据说,威尼斯是由一个荒僻小岛因为逃难商人的到来而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的。这座城市的绝大部分规划在浅水湾上,海水之下靠木桩支撑,是一座建在木桩上的城市。
?(9)浪漫中的威尼斯多少掺杂一分伤感。由于阿尔卑斯板块的上升,造成威尼斯陆地不断下沉,正在被海水慢慢侵蚀。有人甚至预言,80年之后,风情万种的威尼斯可能会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无可挽回地沉没。据说当地政府已采取多项拯救措施,真希望这些措施能够让奇迹出现,使浪漫水城永远以美丽的风姿与人类相伴。(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10月30日,15版)
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水城威尼斯可以抚慰伤痛者的心灵,因而“我”记忆最深。
B.水城威尼斯的特点是“水”多,浪漫风情总离不开“水”。
C.文章第(4)段写威尼斯人的生活,既表现了威尼斯人的悠闲,又表现了威尼斯人的懒惰,感觉与威尼斯的美景不太吻合。
D.威尼斯没有汽车,没有噪声和废气污染,但也给交通带来不便。 ?E.“我”喜欢水城威尼斯的浪漫,也对它的将来表现出忧虑。
2.文章的题目是“水城浪漫”,结合全文说一说“浪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3)段写苏州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真希望这些措施能够让奇迹出现,使浪漫水城永远以美丽的风姿与人类相伴”,你是如何看待水城威尼斯的将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E
2.①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水城威尼斯能抚慰伤痛者心灵。
? ②威尼斯的建筑具有雍容华贵的美。
?③威尼斯的居民生活悠闲、安然、和谐。
?④威尼斯有着480条水道、400座桥,没有噪声和废气污染。
3.把苏州比作清纯少女,把威尼斯比作雍容贵妇,意在形成对比,突出强调水城威尼斯雍容华贵的美。
4.角度一:威尼斯因陆地不断下沉,正在被海水慢慢侵蚀,最终将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角度二:由于当地政府已采取多项拯救措施,浪漫水城长时间内还将以美丽的风姿与人类相伴。(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小题。
洞庭湖远眺
林 非
㈠几十年来常常在梦幻中张望着岳阳楼华美而又雄壮的轮廓,这是因为范仲淹那两句激昂慷慨和满怀豪情的话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能让我浮起如此缥缈与朦胧的图景。
㈡终于来到了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瞧这茫无边际的水波,在不住地晃荡和起伏着,暗绿色的滚滚浪涛,轻轻拍击着绵延到天空尽头的朵朵白云。这溅起的丝丝浪花,也叩打着高耸的堤岸,叩打着我滚烫的胸膛,像是郑重地提醒着我,人们应该怎样走向宽广和辽阔,怎样通往远方的世界?从蔚蓝色的天空顶端,千万道金碧辉煌的大阳光纷纷地抛掷下来,像燃烧的炭火,像闪烁的星辰,在微微荡漾的湖面上粼粼地放光;随着悄悄颠簸的水纹,这璀璨的金光不住地颤抖着,蹦跳着,快速地扩散开来,反射出一圈圈耀眼的线索来,像要把整个天空都镶成一片鲜艳透明的玻璃墙壁。
㈢在随意的遐想中缓缓地回过头去,仔细地凝望着苦苦思念了半生的岳阳楼。这让我一见倾心的洞庭湖,已经浩瀚晶莹得使自己无限神往,而这小巧玲珑的岳阳楼又使自己生发出异常兴奋的情怀。我的眼光紧紧盯住了岳阳楼,瞧着这上下三层金黄色的琉璃瓦,整整齐齐地翘起尖尖的檐角,像是都张开了熠熠放光的翅膀,想要飞往蓝天和白云里去。覆盖在顶层的这座屋檐钩成了盔甲的模样,在中央还竖着一株用玻璃球串起的立柱,使这金光璀璨的盔甲显得威武而又俊秀。我轻轻抚摸着厅堂外面几根漆得鲜红的木柱,猜测这清代末年重修的雕梁画栋,为什么要在如此秀美和纤细的小楼顶部,戴上一顶戎装的盔甲?是不是胸怀着忧虑的设计者,用它来象征提防和抵御列强侵凌的不屈意志?
㈣听说从东汉以来,就在这湖泊的附近建造了楼阁,将近两千年的沧桑变迁,经历过多少次水患、火灾和兵燹的侵袭,已经先后倾圮和崩溃过三十余回。一种不屈不挠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催促着大家不断地建造自己所设计的岳阳楼。范仲淹撰写题记的那幢宋代建筑,会比眼前的这一座庞大和恢宏得多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伟大和高旷的声音,总是在我的耳旁震响,就使得那座早已消失的楼阁,似乎还影影绰绰地升腾在明朗的天际。
㈤瞧着这一阵阵飞溅的浪花,被金碧辉煌的阳光闪烁出星星点点耀眼的火花,我禁不住念起《岳阳楼记》里“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名句来。当范仲淹想象着洞庭湖滔滔汩汩地流淌时,想象着这儿晴空万里或阴雨霏霏的景色时,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深深地感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竟十分潇洒地无视着自己掌握在君王手中浮沉的命运,在大自然的洗礼中倏地超越了向专制王朝磕头跪拜的礼节。像范仲淹这样提出了激励着整个民族的伦理规范,率先为天下的苍生而忧虑,这只有充满抱负的志士仁人才能够做到,无知无识抑或醉生梦死的人们当然无从想到要承担这样的重任;然而“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许是更难于做到,把自己生活的享受降低到整个国家里最贫困的水准,坚持着终生都这样去刻苦地砥砺,如果不具备“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卓绝品性,哪里能够这样办到呢?范仲淹标出的这种道德理想实在值得景仰,可是我想他作为当时朝廷的大臣,肯定很难像孟子所说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去完成“天将降”下的“大任”。人应该怎样生存于这茫茫的世界?当然要尽量替大家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如果人人都力争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整个人寰肯定会变得非凡的美丽。然后再将此种纯真的意志发挥到极致,才有可能趋向范仲淹所提出的伟大目标。
㈥我始终张望着洞庭湖中央这一阵阵飞溅的浪花,张望着蓝天白云里喷射出火光的一团红日,深深地相信人类总会逐渐抛弃卑俗与丑陋,不断地走向壮丽和崇高的境界。
小题1:作者在洞庭湖上“远眺”,看到了一些什么?
答:??
小题2:第㈡段划线句描写浪涛拍击白云、浪花扣打高岸,寓含着什么深义??
答:??
小题3:联系全文,分析结尾段的作用与好处。
答:??
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始时写梦幻中的岳阳楼既“华美而又雄壮”,又“如此缥缈与朦胧”,从景物的形与神两个方面表现了岳阳楼的特点。
B.文章描写岳阳楼时,着重指出“覆盖在顶层的这座屋檐构成了盔甲的模样”,借“猜测”巧妙地把楼的设计与“先忧”精神联系起来,行文巧妙自如。
C.作者认为“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境界,但只要从力求替大家作出一份贡献起步,就有可能逐步趋向范仲淹所提出的伟大目标,显示了实事求是的态度。
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注重展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和小巧玲珑的岳阳楼的景象,又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的道德情操。

E.本文将梦境与现实加以对比,表现了对人类不断走向壮丽和崇高境界的坚定信念。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在洞庭湖上“远眺”,看到了:⑴洞庭湖上的壮美景色;(2)范仲淹提出的道德规范;(3)人类总会走向壮丽和崇高的境界。
小题1:人应该目标远大、胸怀广阔,努力走向宽广和辽阔。
小题1:1)结尾段的“我始终张望洞庭湖”与开头段“常常在梦幻中张望着岳阳楼”相呼应,结构严谨。(2)“飞溅的浪花”“蓝天白云里喷射出……红日”,既与主体段洞庭湖壮美景色相呼应,又形象地写出了壮丽和崇高的境界。(3)“不断地走向壮丽和崇高的境界”,紧承上句,深化了主题。
小题1:B 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清文章的思路的能力。有些关键词语、句子对我们理清文章思路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这里的关键句子包括:(1)中心句。(2)过渡句。(3)表达方式明显不同的句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作者的匠心,这里的“眺”既有空间意义,更有时间意义。作者以“远眺”来安排文章的思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题一要联系语境;二要注意写法,此处借助具体的景物描写表达抽象的思想。浪涛拍击白云表达要有远大的目标,实际上浪涛怎么可能拍打到白云。浪花扣打高岸也是如此。作者用这些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道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结尾的作用。解答此题可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思考。如开头与结尾从结构上首尾呼应,从内容上形象表达一种境界。再者结尾一般有深化主题的作用。不可泛泛而谈,一定要结合文章的相关句子来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A项:误在把“缥缈与朦胧”视为“寄寓的思想”。D项:误在“表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的道德情操”;E项错误,因为首尾两段不存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株野百合开了
李汉荣
那天我在南山游荡,在一个长满艾蒿的坡地,我被一股浓郁的草木香气迷住了,我停下来,让脑子里什么念头也没有,只让鼻子和肺专心工作。我闭着眼睛深呼吸了一会儿,像做了一个梦似的睁开眼,竟看见一束雪白的光灼灼地、然而又很温柔地在面前闪着,是一株野百合开了。刚才我来到这艾蒿地的时候,只看见它还是含着苞的,我被草木苦香所陶醉而忘情地闭目呼吸——就趁我走神的时候,它悄悄地完全地绽开了自己。这之前,我知道站在我面前、害羞地躲在艾草身旁的这株美好植物,是会开花的,如一个女孩儿出嫁是迟早的事情。但是我没有想到它这么快、这么奇妙地开了——趁我闭目呼吸的时候,它开放了自己。
你可想象我该是怎样地惊喜以至于狂喜,是那种透明的狂喜。心灵被纯粹的美、圣洁的事物打动,连心灵里那些皱褶的部位,藏着细小阴影的部位,都被这突然降临的神一样的光芒完全照亮了。我们这些成人,即便是善良的人,也早已被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们过于复杂地重塑,心,已经成为一团交叠的欲望或一种混浊的冲动的代称;而透明的心,更是我们日渐远离,终于不知为何物如上古神话一样陌生的东西了。我们似乎懂事了,懂得了钱、官职、名声、市场、名牌服装等等的无比重要,除此之外,那些与心灵有关的事物,比如美德、彩虹、上帝、屋顶上方专注地凝视着我们的那颗星星、旷野上一位散步的老人投给我们的那一瞥善意的眼神,等等,都是不重要的,因为这些东西都不能存入银行产生利息,或投进官场赚取暴利。我们是真正地成熟了,成熟的最可靠的标志是我们荒废了感动,却学会了盘算,而且成了一把快速演算的算盘。我听见一个市侩曾经认真地教导一群孩子:像我这样,每一根头发都想着“发”,每一个表情都知道向权力微笑,你们就快成熟了。啊,都成熟了,都懂事了,你指望浩浩荡荡的市侩的洪流,造出一个怎样的海?
多么可叹,我们慷慨地将心灵弃置于黑暗中,并生怕它跑出来干扰我们去赴魔鬼的筵席,所以我们在埋于暗处的心上再压上砖石覆上灰土让它长出毒菌,这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吃肉、喝酒、猜拳作乐了。在市侩安排的晚筵上,必须是没有灵魂的人,才能获得最大的快感。
多么可叹,谁还怀疑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没有道理?我们已经进化到不需要灵魂也能快乐生活的境界。我们只崇拜利益的灯盏,而抛弃了心灵的信仰之光;在池塘里我们争夺每一条鱼每一只虾,甚至想刨挖出池塘最深处、据说在地壳附近深埋的盘古老先生的化石,然后盗卖给和你一样贪婪的人。池塘就是我们全部的乌托邦,在池塘之外,我们失去了壮丽的精神的天河。
没有了星星,天空可以无限地黑下去,没有了灵魂呢?人会是个什么样子?
我想的似乎远了一点。总之,荒废了心,荒废了感动,我们失去了透明的情怀,我们不再或很少能够领略那种纯粹的、有着神圣感的幸福,那种为心灵显现的事物,我们看不见也看不懂了。
我就这么站在这株野百合面前,感动着,忏悔着。我感到我不配面对这么洁白、纯真的礼物。我的内心里有着很多的不洁和阴影。我真想把人类中的相当一部分都领到这株野百合面前,在清澈目光的注视里,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灵魂。
真的,我感到惭愧,我感到不配。我什么也没有做,而它,野百合,却送给我奇迹般的礼物。我真正感到植物的伟大了,植物站在任何能够存活的地方,哪怕潮湿、光线不足,只要能与土地和天空发生联系,植物都会把绿色、把鲜美的花、把芬芳的果实拿出来,以这种美好的方式证明自己有一颗美好的灵魂。而我们,占有了多少阳光、雨水和历史的土壤啊,我们能拿出多少绿叶、花朵和思想的氧气呢?即使我们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心里也常常充满黑暗;即使我们的根须扎进本来还算肥沃的土里,我们也难得抽出青翠的枝条。贫瘠的灵魂使我们既辜负了自己,也辜负了岁月的期待。我们站在植物面前,太像一个阴影。
在我的惭愧之外,百合花却一直微笑着。
小题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6分)
(1)我们是真正地成熟了,成熟的最可靠的标志是我们荒废了感动,却学会了盘算,而且成了一把快速演算的算盘。
(2)池塘就是我们全部的乌托邦,在池塘之外,我们失去了壮丽的精神的天河。
小题2:文章第七段中说“我就这么站在这株野百合面前,感动着,忏悔着”,联系上下文,你觉得“我”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忏悔”?(4分)
小题3:第八自然段中作者说“即使我们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心里也常常充满黑暗;即使我们的根须扎进本来还算肥沃的土里,我们也难得抽出青翠的枝条”结合全文,你觉得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抽出青翠的枝条”?(6分)
小题4:开放的“野百合”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将追逐利益的人们比喻为算 盘,揭示了人们工于算计的市侩特征(1 分);将荒废了感动只追求利益的行为用反语称作“成熟”(1 分),表达了对当世人丧失了灵魂的否定和不满(1分)。
(2)充满市侩气息的社会(1分),让我们变得市侩也刺激我们更多的世俗欲望(1分),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我们丧失了圣洁的灵魂和纯粹的精神。(1 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感动是因为开放的野百合以其纯粹的、圣洁的美,照亮我内心的阴影,给我以透明的情怀和纯粹的有着神圣感的幸福。(2 分)忏悔是因为作为一个成人,我的内心里有着很多的不洁和阴影,已不再或很少有领略这种幸福的能力,这让自己感到不配面对这么洁白、纯真的礼物。(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作者这样说是因为我们这些人的心早已没有了感动,已经被世俗经欲望和市侩气息所染,灵魂有太多的不洁和阴影,所以即使身处优越的环境,也难以展示灵魂的纯净和美好。(2 分)要“抽出青翠的枝条”,就要努力摆脱市侩气息,不要让心被交叠的欲望所掩盖,(2分)找回自己心灵的信仰,更多的关注并努力保持一个纯粹透明的灵魂。(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开放的“野百合”象征(1分)纯粹、圣洁的精神世界,代表着作者的美好梦想
和追求(1分)。作者以“野百合”的洁白、纯真与我们的市侩和庸俗进行对比(1分),
表达出对充满市侩和庸俗气息的社会的否定(1 分)。以开放的“野百合”引出下文深层的议论,并在结尾呼应开头,使全文结构圆转自如。(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家不应该放弃精神担当?
贺绍俊
  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体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从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到孔夫子的“大道天下”,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切编织成一个绵延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移植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身上,蝶化为“五四”启蒙精神。因此从精神谱系上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文人是一脉相承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因此鲁迅将自己写小说看成是声援“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的“呐喊”。中国现代文学正是以其浓郁的政治情怀,才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营垒,才密切融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也才有效地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
  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往往导致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但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因为对社会职责的放弃,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这一点在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到了80年代末期,伴随着“向内转”,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后来,有人抱怨说文学被边缘化了,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边缘化不是一个被动式,而是自我放逐的必然结果。
  所幸的是,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潮,更多作家则是在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但是日常生活叙事并没有取代宏大叙事,相反激发宏大叙事突破过去的僵化模式,构成了当代文学中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交相辉映的状况。两种文学叙事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情怀,借用吉登斯的理论,我把这种两种政治情怀分别称之为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纠缠在一起的难舍难分的关系。这对于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来说,便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因而决定了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举例来说,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制内文学与体制外文学,现实性的文学和个人化的文学,这些看似相冲突的文学类型却能相安无事地并存在一起,它们其实在各自倾诉着各自的政治情怀。
  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的同时,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如欲望扩张、精神匮乏、贫富悬殊、城乡差距、生态恶化等等,这些问题关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也关乎每一个人的个体精神的健康健全的成长发展。因此,一个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既有生活政治的政治情怀,又有解放政治的政治情怀。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这无疑给将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融合为一体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能性。事实上,当代文学进入到新世纪以来,这两种叙事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让作家们的精神担当越来越落到实处。(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3月17日,有删节)
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鲁迅以写小说的方式声援“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这种行为体现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出的?“五四启蒙精神”?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
B.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都是源于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的矛盾对立。
C.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曾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到了80年代末期,伴随着“向内转”,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是因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的放逐。
D.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目前存在着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制内文学与体制外文学等类型,这些看似相冲突的文学类型却能相安无事地并存在一起的现象,它们其实在各自倾诉着各自的政治情怀,决定了“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屈原、孔子、范仲淹到鲁迅等人各自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形成了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使得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从而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B.改革开放之前,文学屈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丧失独立品格的现象较为普遍;而改革开放时则有不少知识分子将独立品格和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
C.改革开放中更多作家在淡薄政治情怀的背景中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逐步使以政治情怀为主流的文学退出了历史舞台。
D.新时期以后的拨乱反正即“解放政治”,和在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即“生活政治”,使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处在同一个时空之中,具有鲜明的“时空压缩”的文化特征,这决定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3.在当今社会,文学家影响社会的力量似乎越来越微弱,但在作者看来,当代的文学家为什么不应该放弃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传统,?改革开放以后知识分子具有了独立品质但却被边缘化的事实表明具有了独立品质后仍需要精神担当,才不会被边缘化。时代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带来的关乎民族命运和未来的各种问题需要文学家用新的文学叙事方式。(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