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3-15 16:21:52 【

1、单选题  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A.四角龙的头角
B.头角上的骨架
C.被穿越过的颞孔
D.穿越颞孔的肌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种指代性词语大多指代该词前面相邻的内容。这内容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句话的一部分。如果是一部分,则还需再切或再分析,选准相关的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
务多务审其所谓。(《荀子·哀公》)


参考答案:(4分)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答对两处给1分)


本题解析:断句步骤总结:1. 通读,凭语感断,先易后难;2. 抓词语,① 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 “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 “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②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③抓语句核心,一般是谓语,然后前后追问,进行推断。3. 观句式: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4. 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5. 找名词(或代词)。名词或代词往往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即可确定停顿。6. 找顶真。顶真是古汉语一种常见的修辞形式,句子往往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主语,也就是现代汉语的兼语句。7. 依总分。文言文的句子,也有总分式的,我们可据此判断停顿。8. 检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而准确地断句。比如行政事务、名物制度等。
【参考译文】
所谓士人,即使不能彻底掌握治国的原则和方法,但必定有所遵循;即使不能尽善尽美,但必定有所操守。因此他了解知识不求多,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的知识;说话不求多,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所说的话。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茂林竹?修:高 ?
B.况修短随化,终于尽?期:日期 ?
C.未尝不文嗟悼?临:面对,引申为阅读 ?
D.所以兴怀,其一也? ?致:思想情绪,情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季真,赵州永兴人。性旷夷,善谭说,与族姑子陆象先善。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谭风流,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表知章及徐坚、赵冬曦入院,撰《六典》等书,累年无功。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一日并谢。宰相源乾曜语说曰:“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然学士、侍郎孰为美?”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玄宗自为赞赐之。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
申王薨,诏选挽郎,而知章取舍不平,荫子喧诉,不能止,知章梯墙出首以决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肃宗为太子,知章迁宾客,授秘书监,而左补阙薛令之兼侍读。时东宫官积年不迁,令之书壁,望礼之薄,帝见,复题“听自安者”。令之即弃官,徒步归乡里。
知章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
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卒,年八十六。肃宗乾元初,以雅旧,赠礼部尚书。
              (选自欧阳修、宋祁编撰的《新唐书?贺知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知章及徐坚             表:上表推荐
B.侍郎衣冠之选             衣冠:衣着,穿戴。
C.人皆靳之,坐徙工部          靳:嘲笑,奚落
D.令之书壁,望礼之薄          望:埋怨,怨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B.以宅为千秋观而居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与族姑子陆象先善      秦伯说,与郑人盟
D.以雅旧,赠礼部尚书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
B.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
C.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
D.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知章考中进士后,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先后担任过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礼部尚书等职务。
B.本文为《贺知章传》,记叙中却插入了薛令之辞官回家之事,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贺知章当时所受恩宠之深。
C.贺知章不仅诗文精佳,且书法品味颇高,尤擅草隶,他的寥寥十几个字的书法作品被当时人们视为珍宝收藏流传。
D.不论是玄宗还是肃宗,都很赏识贺知章,他不仅有在任时的“一日并谢”的恩宠,也有辞官回家时“帝赐诗”的厚遇。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B (衣冠:代称缙绅、士大夫。)
小题2:C(A项中前一个“为”动词,可译为“成为”;后一个“为”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B项中前一个“而” 表承接,可译为“然后,就”;后一个表转折,可译为“却”。C项中两个“与”均为介词,可译为“同,跟”。D项中前一个“以”介词,因为;后一个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小题3:B(找出短句的标志性词语,如“曰”“然”“然后”“此”,在这类词语的前后断句。理清词语搭配,划定领管范围,如“怀”的领管范围是“之道”“之文”。了解古人行文习惯,如对仗、对举、互文,确定断句范围,“侍郎”对应“学士”。)?
小题4:A(礼部尚书是贺知章死后,肃宗追赠的,他生前不曾担任过。)
参考译文
贺知章字季真,赵州永兴人。性情旷达平和,擅长谈论喜欢说笑,和姑表兄弟陆象先交好亲善。陆象先曾经对别人说“季真言谈清雅,英俊有才华,我一天见不到他,浅陋和悔恨就会产生”。
(唐武则天时代)证圣初年,贺知章考中进士,破格录取群类科,接连多次升迁后担任太常博士。(开元中)兵部尚书张说是丽正殿的修书使,上表推荐贺知章、徐坚、赵冬曦等进入丽正殿书院,一起修撰《六典》等书,多年没有什么成效。开元十三年,升迁为礼部侍郎,兼任集贤院学士,一日之间,两次谢恩(两次得到皇上的恩宠)。宰相源乾曜和张说谈论说:“贺公身兼双重使命的荣耀,足够看出他所受的恩宠;然而学士和侍郎哪个更好?”张说回答说:“侍郎是士大夫的选择,不过也只是一个备员充数的官;学士怀藏先王的治国之道和国家纲纪、法度的典籍,并懂得怎样运用它。这就是侍郎和学士的差别。”唐玄宗亲自称赞赏赐他,升迁他为太子右庶子,充任侍读。
申王死,皇上下诏选牵引灵柩唱挽歌的挽郎,任礼部尚书的贺知章奉召挑选,选取和舍弃有失公平,那些落选的承荫子弟在他家门口大声地吵闹、诉说,贺知章的手下无法制止,贺知章就登梯子,爬上墙头探出脑袋来解决问题,人们都嘲笑他。因为这件事转调到工部。肃宗担任太子时,贺知章升迁为太子宾客,授予秘书监,左补阙薛令之兼任侍读。当时东宫的官员多年来没有得到升迁,薛令之就在东宫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诗中埋怨俸禄微薄,没有得到升迁,皇上(唐玄宗)看见了,就写了“听凭你自己的安置”。薛令之于是辞官,步行回到自己的家乡。
贺知章晚年更加放荡不羁,常在平民聚居地游戏玩乐,自称“四明狂客”和“秘书外监”。每次喝醉了,就撰写诗文,不停地写,所写诗文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指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不曾删改和修饰润色。他擅长草书和隶书,有多事的人就准备好笔墨跟随他,贺知章心情愉悦满足的时候就不再拒绝,然而只是在纸上写十几个字,世人把它视作珍宝流传。
天宝初年,因为生病,他梦中游历帝居(天帝的宫殿),几天才醒来,于是向皇上请求回到家乡当道士,皇上下诏同意他的请求,贺知章把家宅改名为“千秋观”,居住在那里。他又请求皇上赐周宫湖几顷水面作为放生池,皇上下诏赐给他镜湖剡川的一角。他辞官回家时,玄宗写诗送他,皇太子率百官为他饯行。后又升迁他的儿子曾子做会稽郡司马,赏赐他绯鱼,让他侍养。死时八十六岁。肃宗乾元初年,贺知章因为是皇上的旧臣,追赠为礼部尚书。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
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通达事理的人不拘泥于外物,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污浊,您为什么不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众人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行为高出世俗,使自己被放逐呢?
C.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怎么能用洁白的身体去接触外物的玷污?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鱼的肚子里,怎么能够用清白的人格,去蒙受人世间的尘土呢?
D.怒而飞,其翼若垂(边陲)天之云。
一发怒就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