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3-15 16:21:52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小题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4分)
②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小题2:本段表现了《孟子》散文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3分)
(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二)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岂徒孔子知之,冉有亦知之,即季孙亦未尝不知之。探其意中所怀挟者而告之曰,吾恐在此不在彼,亦因其所惧者而惧之也。季孙之忧,自在萧墙而其欲则在颛臾知忧不在此而曰忧是以为君子之所疾。
(选自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七)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无乃尔是与过:过错
B.陈力列,不能者止就:担任
C.既来之,则之安:使……安定
D.岂孔子知之徒:只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季氏将有事颛臾有动中,必摇其精
B.危不持,颠而不扶襟三江带五湖
C.今由求也,相夫子客亦知夫水月乎
D.冉有亦知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小题3:请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3处)(3分)
自 在 萧 墙 而 其 欲 则 在 颛 臾 知 忧 不 在 此 而 曰 忧 是 以 为 君 子 之 所 疾。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2分)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分)
小题5:“因其所惧者而惧之也”中两个“惧”的内涵分别是什么?结合两段选文简要回答。(2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骞,临淮东阳人也。骞沈厚有智谋。初,骞父矫为尚书令,侍中刘晔见幸于魏明帝,谮矫专权。矫忧惧,以问骞。骞曰:“主上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意,不过不作公耳。”后帝意果释。
起家尚书郎,迁中山、安平太守,并著称绩。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御吏中丞,迁尚书,封安国亭侯。蜀贼寇陇右,以尚书持节行征蜀将军,破贼而还。会诸葛诞之乱,复以尚书行安东将军。寿春平,拜使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安东将军,进爵广陵侯。转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持节、将军如故。又转都督江南诸军事,徙都督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封郯侯。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车骑将军,封高平郡公,迁侍中、大将军,出为都督扬州诸军事,余如故,假黄钺。攻拔吴枳里城,破涂中屯戍。
咸宁初,迁太尉,转大司马。骞因入朝,言于帝曰:“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绥边之材,将为国耻。愿陛下详之。”时弘为扬州刺史,不承顺骞命。帝以为不协相构,于是征弘,既至,寻复以为凉州刺史。骞窃叹息,以为必败。二人后果失羌戎之和,皆被寇丧没,征讨连岁,仅而得定,帝乃悔之。
骞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绩。与贾充、石苞、裴秀等俱为心膂,而骞智度过之,充等亦自以为不及也。累处方任,为士庶所怀。既位极人臣,年逾致仕,思欲退身。咸宁三年,求入朝,因乞骸骨(大司马、宰相)。赐衮冕之服,诏曰:“骞元勋旧德,统乂东夏,方弘远绩,以一吴会,而所苦未除,每表恳切,重劳以方事。今听留京城,以前太尉府为大司马府,增置祭酒二人,帐下司马、官骑、大车、鼓吹皆如前,亲兵百人,厨田十顷,厨园五十亩,厨士十人,器物经用皆留给焉。又给乘舆辇,出入殿中加鼓吹,如汉萧何故事。”骞累称疾辞位,诏曰:“骞履德论道,朕所谘询。方赖谋猷,以弘庶绩,宜时视事。可遣散骑常侍谕意。”骞辄归第,诏又遣侍中敦谕还府。遂固请,许之,位同保傅,在三司之上,赐以几杖,不朝,安车驷马,以高平公还第。帝以其勋旧耆老,礼之甚重。又以骞有疾,听乘舆上殿。
元康二年薨,年八十一,加以衮敛,赠太傅,谥曰武。及葬,帝于大司马门临丧,望柩流涕,礼依大司马石苞故事。(选自《晋书·列传第五》,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中刘晔见幸于魏明帝,谮矫专权谮:诬陷
B.复以尚书行安东将军行:兼任
C.今听留京城听:听说
D.骞辄归第,诏又遣侍中敦谕还府第:家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具体表明陈骞“沈厚有智谋”和“并著称绩”的一组是(?)(3分)
A.主上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意,不过不作公耳骞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绩()
B.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绥边之材,将为国耻蜀贼寇陇右,以尚书持节行征蜀将军,破贼而还
C.骞窃叹息,以为必败帝于大司马门临丧,望柩流涕
D.既位极人臣,年逾致仕,思欲退身攻拔吴枳里城,破涂中屯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帝接受禅让,陈骞以辅佐天命的功勋,升为车骑将军,封为高平郡公,升为侍中、大将军,出任都督扬州诸军事,其余官职依旧,假黄钺。
B.咸宁三年,请求入朝,于是乞求准许退休,不再担任位极人臣的宰相职务。皇帝赐他衮冕之服,直接答应了他的请求,还改建太尉府,让他留住在京城。
C.皇帝为了表彰陈骞的功勋,赏赐很多,又给乘舆车,出入宫殿加鼓吹,如同汉代萧何的事例。
D.退休之后,官位如同保傅,在三司之上,赐给他几案和手杖,不必上朝,安车驷马,以高平公的身份回家。皇帝因为他功勋大年龄高,对他很礼敬。又因为陈骞有病,听任他乘轿上殿。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弘为扬州刺史,不承顺骞命。帝以为不协相构,于是征弘,既至,寻复以为凉州刺史。(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骞履德论道,朕所谘询。方赖谋猷,以弘庶绩,宜时视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
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天福五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不从幸,乃授以宣敕。高祖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岁余,罢平章事,迁左仆射。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
(选自《新五代史杂传·和凝》,有删改)
注①宣敕:诏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好礼文士礼:以礼对待
B.吾恨未得死所尔恨:怨恨
C.每倾赀以交之赀:财物
D.因妻之以女妻:嫁给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意晋兵之速也审容膝之易安
B.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臣以险衅,素遭闵凶
C.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尔其谨事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凝自幼聪明,考取进士后,被贺瑰召为从事。当瑰战败逃走时,他不离不弃,独自跟随,并临危不惧,射杀追兵,救了瑰的性命,忠勇可敬。
B.和凝知人识人,为过选拔人才,自信又有胆识,在担任贡举之职时,他敢于破旧规,拆掉荆门,打开省门,所录取的进士均为当时才名杰出之士。
C.和凝深得晋高祖的喜爱,多次被召见询问时事,他有远见卓识,料定已有反心的安从进必将趁高祖幸邺时谋反,于是帮助高祖预先谋划,平定叛乱。
D.和凝作为主考官,乐于行善,喜欢提携在科举考试中排名看后的进士,如所选进士及第第五名的范质,后来当了宰相,时人都为和凝此举感到荣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葡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3分)
译文:
(2)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①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4分)
译文:
(3)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3分)
译文: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义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