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一座村庄的消失
杨小波
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无可挽回的消失。时间的间隔让我每一次都能清楚地看见它向消失迈进的步伐,尽管那步伐细微得如一个人一天内的衰老。
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跪在地,虽然早已对这次归来有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一步走近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近那清清池塘也盛不下的记忆时光。
田野的风挟裹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散发出浓郁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的五脏六腑。原谅我的粗心,我还从没仔细看过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的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碧绿被一大块一大块金黄整齐地划割,划割开碧绿与金黄的田埂上缀满青翠的草和连绵的小野花,间或露出一垄黄褐色的泥土,碧绿金黄尽头的村庄深藏在青葱森郁的树丛中。我也第一次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与差别,鹅黄浅嫩,过渡自然,独立鲜明,展现尽你能想象出的每一种差别的绿色。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浮在万绿丛中的叶。?
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不见了小时候攀爬、粘过鸣蝉的棠梨树。新生出的刺槐树秧密密匝匝;在墙洞里掏过蜜蜂的泥墙已坍塌倾倒;环绕村庄曾让我整天都泡在清清水里的池塘正裸露出碟子样浅浅胸膛,仿佛一步就能跨过。那枯死的皂角树,渐被荒草湮没的塘埂,淤塞欲平的沟渠——这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村庄。
随着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纷飘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至消失。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村子里很静,少见人影,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见十年内建成的房屋。我静静地走着,像行走在一个荒寂的古庙,偶尔听见一两声鸡鸣,遥远得如同在梦中。女儿蹦蹦跳跳,奔向前方矮墙下卧着的大黑狗。我顿时头皮发紧、双腿软麻!那狗竟懒得睁开眼皮,只是有些无奈地掉转了一下嘴巴。我简直怀疑它是否就是一只狗。很难想像,若在十几年前,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村里早已是狗叫声连成一片。
迎接我们的大伯热情地端出烟茶瓜子。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
站在村头,穿过层层碧绿和片片金黄,向东望去,紧依公路两侧,一片林立的黄墙红瓦,那是一个繁盛热闹的集镇,一座曾经的村庄,一座城市的童年,正与身后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转过身,向西望去,是一座隆起的土丘,土丘上密布着一排排黄土堆垒的坟茔,整齐森然,芳草萋萋。
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同样,一座城市的兴起,也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只不过,维系城市记忆的方式往往要依 靠发黄纸页的墨色的文字。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城市兴起于村庄,正如当初村庄诞生于荒野,脚下的荒野也许正掩埋着远古的都市。这只是一种替换,一种轮回,城市与村庄的区别只是时间。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选自《散文》2007年第8期)
小题1:作者记忆中的那个村庄是个怎样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又是个怎样的村庄?请概括回答。(4分)
答:
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答:?
?。
(2)只不过,维系城市记忆的方式往往要依靠发黄纸页的墨色的文字。
答:?
?。
小题3:.文中插入对村中大黑狗的描写有什么特别的用意?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
小题4:文章结尾一段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分析作答。(6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记忆中的那个村庄是个绿树掩映、土地上种满庄稼,充满生机,欢快热闹的村庄。而现在的村庄则是土地荒芜,少见人影,一片死寂,步入衰亡的村庄。
小题2:(1)自从村庄里的人离开村庄,步入城市以后,村庄便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直至消失,最终只能作为一种记忆存在于步入城市生活的人们的脑海中。
(2)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往往对其中的变化缺乏深切的感受和记忆,记载城市的变化,最终只能依赖文字。
小题3:文章通过对大黑狗的慵懒、无奈动作的描写,以小见大,从细节上来具体展示村子的萧条、荒寂;将大黑狗的毫无反应与昔日的一片狗叫进行对比,更能表现出今日村庄的冷落、死寂。
小题4:.对村庄的消失满怀一种怀旧、感伤之情,对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则持一种豁达、接受的态度。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红楼梦》启示录(节选)
王蒙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成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一句中的“写实”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著中显出超脱”一句中“执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一句中“命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一句中“大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一句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表达的在创作中把写实与梦幻结合起来的作用是什么?试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表述一下你对“写实与梦幻”关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2)“追求真实”。
(3)“创作规律”。
(4)“现实生活”。
2.可用浪漫的手法表达写实的内容。
3.(1)能给作者留下创作的自由。(2)能给读者留下阅读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3)只有把写实与梦幻结合起来创作的作品,才既具有科学性、文学性,又有可读性。(意对即可)
4.(1)写实的小说与写梦幻的小说各有长短,最好是把写实与写梦幻结合起来。(2)《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曹雪芹可谓达到了真小说家的境界。(3)增添了一些荒诞和幻化内容的作品比纯写实的作品往往更具有文学性,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们把那一种在有别于人类现实生存世界的时空中幻想、构造种种特异生命体验的传奇类小说文体,称为玄幻小说。在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中想象生命的各种呈现方式,玄幻小说的作者们主要致力于描写生命激扬的种种巅峰状态,呈现出浪漫传奇的色调。
在21世纪初.作为一种新兴的小说文体,玄幻小说突然勃兴为一股强大的网络文学的力量。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着文化逻辑和文学逻辑上的某种必然性的。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传奇类文学尤其是武侠文学已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有着强烈的求新求变的内在要求;也就在这一时期,外国大众文艺的诸多形式大量涌入和多种大众娱乐形式的普及,也为新的传奇文学的写作提供了大量异类的思想资源并拓展了想象的空间?说得更具体些,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在中国广泛流传的来自西方与日本的影视、动画、漫画、电脑游戏等文娱形式,都包台了大量的传奇元素,玄幻小说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土壤的基础上应运面生的。玄幻写手们发挥自己的才情,试图兼容并包一切传奇叙事那些令人激动的故事元素。
从文体的构造特点来看,玄幻小说常借用武侠小说的叙事技巧。在所有的传奇叙事中,武侠小说对玄幻小说的影响,当然是最为本质和巨大的。我们这里仅谈最为根本的两点。第一,武侠作家们对江湖世界的想象方式和想象的格局,成为玄幻写手进一步展开想象的基础。第二,武侠小说从金庸、司马翎开始,就己脱离了单纯肉搏技击描写的层面。他们倾向于把武艺较量描写成为人的精神境界层面的较量,武功描写出现了玄学化的特征。
科幻元素则是玄幻小说构成的另一块重要基石。当然,这里所谓的科幻,基本上指的软性科幻,也就是借助科学的术语或观念进行自由想象虚构的那种文艺样式。它对玄幻小说的影响特别地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星球犬战》以来的科幻文艺已经展开了大量的关于异度空间的想象。这些想象不仅有重构世界文明的史诗般的宏伟气概,而且在局部细节上也有不少饶有生活情趣的创意。从玄幻作家们的创作来看,他们也颇精于此种笔法。
其二,软性科幻虽然名曰“科幻”,但所描写的大体为人类生活实际绝不可能者,涉及怪力乱神的不少。
西方奇幻小说对玄幻小说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通常把以西方中世纪的历史和神话传说为想象背景,将魔法设定为其想象世界中的人的基本生存技能,在叙事上又追求宏大史诗风格的小说创作,称为奇幻小说。西方奇幻小说有关魔法、精灵、矮人、暗灵法师等等根源于西方文化传统的描写,为中国人打开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想象空间,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玄幻小说的创作热情。
中国历史演义小说对玄幻小说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大型政治、军事战争的谋略和交战场面的描写上。(节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4期)
1.不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着丈化逻辑和文学逻辑上的某种必然性的”的一项是(? )
A.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相对成熟的中国传奇类文学有求变的内在要求。
B.西方大众文艺的诸多形式为网络玄幻小说写作提供了众多思想资源。
C.日本影视、动画、漫画、电脑游戏的传人拓展了玄幻写作的想象空间。
D.玄幻写手们发挥自身才情.试图兼容并包一切传奇叙事的故事元素。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武侠小说的叙事技巧及其想象方式和想象格局对玄幻小说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B.玄幻小说中科幻元素表现为既具宏大的关于异度空间抽想象,又有生动的细节描写。
C.主要以历史为想象背景,其中人物依赖魔法存在的西方奇幻小说使玄幻写手获益。
D.西方奇幻小说有关魔法、精灵、矮人、暗灵法师等描写激发了玄幻写手的创作热情。
3.以下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幻创作中多涉及怪力乱神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玄幻小说创作,所写的在实际中“绝不可能”,也使科幻色彩趋于“软性”。
B.外国诸多大众文艺形式以及科幻和奇幻的创作,最为本质地影响了中国的玄幻小说,这使玄幻小说和西方同类的小说极其相似。
C.中国武侠小说倾向于把武艺较量描写成人的精神境界层面的较量,这意味着受其影响的玄幻小说,会缺失肉搏技击的描写内容。
D.玄幻小说中大型政治、军事战争的谋略和交战场面的描写,直接源自中国历史演义小说中多头政治格局、
参考答案:1.D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近日,来自多个国家的航空航天专家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议,强烈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制定太空交通规则。
“其实这次会议并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呼吁制定太空交通规则。”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都亨在接受采访时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有专家注意到太空交通的问题,但是由于当时国际上对太空问题都非常敏感,所以一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制定太空交通规则,专家们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太空碎片的治理。空间碎片也称为太空垃圾,是指人类航
天活动留下的火箭、卫星残骸等在空间形成的垃圾统称。从人类进入太空至今的50年来,遗留在太空轨道上大大小小的碎片已超过3500万个。
“目前,人类能从地面利用雷达和望远镜观测的太空碎片数量大概是13000多个,这指的是一般距离地面高度1000公里以下,尺寸在10公分以上的太空碎片。而对于10公分以下太空碎片的探测很不完整。”都享说。
太空碎片的增多会严重影响到在轨飞行的航天器的安全,一旦受到碎片的撞击,航天器就会解体。而解体以后就变成了更多的碎片,会危害其他的航天器。由于太空垃圾对航天器形成威胁巨大,所以,美国科学家已经把能够观测的13000多个太空垃圾逐一编号,连续追踪,不断更新轨道直到确定它们以后的位置。
现在各国都在极力想办法消除太空碎片,比如设置一个地面激光器,用激光烧毁碎片,如果不能烧毁也会使碎片变小,或者改变碎片的轨道,让其进入大气层而逐渐销毁。还有就是提出太空垃圾车的构想,把它做成蜂窝状的结构来收集小碎片,当搜集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坠入大气层自动销毁。
都亨认为,太空交通规则制定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如何“规避”已经被“管理”起来的太空垃圾和其他航天器。“因为太空垃圾沿着固有的轨道运动,我们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运动轨迹,就可以使发射到太空的航天器避开这些威胁。”为了维护空间环境,现在国际上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一些规定,建议以后要限制发射一颗卫星时所产生的碎片数量。在一个卫星失效前就需要主动离开,不要占据空间资源。
都亨认为,太空的情况非常复杂,除了太空碎片,它还涉及到太空的自然环境,电离层,太阳风暴,地球辐射等都可能使航天器发生故障,我们要想制定科学的太空交通规则,首先需要仔细的研究空间环境,做空间预报,正如我们所听到的天气预报那样。只有对空间所发生的各种情况都熟悉以后,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交通规则。
太空交通规则现在还只是处于初步的专家呼吁阶段,究竟它会在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国际上的公约法律,真正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法规呢?都亨认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节选自《北京科技报》)
小题1:对有关“太空交通规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制定太空交通规则,就是要对遗留在太空轨道上的大大小小的太空碎片进行治理。
B.制定太空交通规则,是为了保护航天器不受太空碎片和其它航天器的撞击。
C.国际上已经制定了简单的太空交通的规则,建议限制发射卫星时产生的碎片数量。
D.一旦有了太空交通规则,我们就可以进行空间预报,保护航天器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