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5 16:37:22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得知老区受灾的消息后,老校长把他和妻子一生省吃俭用 的十多万元全都 损献给了灾区人民。 ②为了配合我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这个作战小分队深入敌后,以多种斗争方式 了敌人的增援兵力,为主力部队的最后胜利赢得了主动。 ③这位中年知识分子愤怒地说:“在那种毫无言论自由的 中,我一个手无 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还能做些什么呢?” A.聚集钳制情景 B.聚积牵制情境 C.聚积钳制情景 D.聚集牵制情境
|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聚积”偏重于时间先后,由少到多地逐渐增加;“聚集”偏重于空间位置,由各处集合到一起。“牵制”是从侧面或较远距离或间接地设法拖住;“钳制”是直接地用强力或强硬措施来控制。“情景”偏重于具体可见的景象;“情境”偏重于人所处的客观环境、处境。)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颂”是宫廷乐曲歌词,“风”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B.唐代以前出现的诗歌一般叫古体诗,唐代出现的律诗、绝句等格律诗,叫近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琵琶行》中的“行”都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有十分严格的字数、句数的限制。 C.法国文学,名家辈出,《巨人传》的作者拉伯雷、《吝啬鬼》的作者莫里哀、《红与黑》的作者卢梭、《欧也妮·葛朗台》的作者巴尔扎克、《悲惨世界》的作者雨果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经倡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又是史学家,所编写的纪传体史书《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其中“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B.字数句数无限定; C.《红与黑》的作者是司汤达)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6分) 材料一 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 材料二 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说的现象。(不超过10字)(2分) 【小题2】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央视台标引起争议(或“央视台标要不要改存在不同看法”)(2分) 【小题2】实例一:“CCTV”早已深入人心。(2分)首先,CCTV多年作为央视的标识,早已为国人乃至世界所认同,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文化意义,其品牌价值对央视、甚至是对国家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次,央视还肩负着对国外宣传的重任,如果改成中文,肯定会给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造成不便(2分) 实例二: “CCTV”没有中国味。(2分)首先,作为汉语载体的方块形的汉字,沿用五千多年,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最具有中国味的。其次,汉字已经作为一种国家标准,它是国家形象的标志,央视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媒体,肩负着张扬我们文化自信的社会责任。(2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可先对两端材料进行概述,然后再综合起来概括即可。读后可知,两则材料均围绕央视台标要不要改为主要内容,因此可抓住这一要点进行概括即可。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CCTV”台标应该改还是不应该改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材料中有关央视台标的品牌价值及意义,联系中国汉语文化的传承与社会责任等问题,从自己的理解出发进行阐述即可。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沸沸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B.3月1日,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发生一起震古烁今的暴力恐怖案件,造成29人遇难,113人受伤。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救治受伤群众,依法严惩暴恐分子。 C.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D.在亚洲传统文化中,妇女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逆来顺受的观念,这也是导致许多亚裔妇女成为受害人的原因。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A“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此处应用“纷纷扬扬”。B“震古烁今”,烁:光亮的样子。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C“率尔成章”不经构思,随意着笔,形容写作粗疏。D“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