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① ![]() ③元凯铭功于二石?④因亭之旧,广而新之 ⑤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⑥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
参考答案:
A小题1:B小题1:B
小题1:(1)然而它知名于荆州,难道不是因为那些人的原因吗?
(2)既在四周修建了壮观的回廊,又将后轩扩大,使它能与亭子相称。
本题解析:
小题1:盖,超过
小题1:B(①言其功绩。④是说史君重修岘山亭。⑥是说后人对两人的敬仰)。
小题1:.B(“在此与吴激战”误)
小题1: 略
参考译文:
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较小的一座山。然而它在荆州特别著名,难道不是因为那两个人吗?那两个人是谁呢?是羊祜叔子、杜预元凯。当晋与吴用武力相争时,常常要倚靠荆州,把它作为军事重地,而羊祜社预二人相继镇守在这里,最终削平东吴,完成了晋的统一大业。他们功劳业绩已经超过了当时所有的人。至于他们遗留下来的功劳事迹,广泛传扬于江汉之间,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思念他们,而对于羊叔子的思念尤为深挚。大概是元凯凭他的武功,叔子凭他的仁德,二人的所为虽然不同,然而却都足以流传不朽。
我却很怀疑他们是在急切追求自己后世的名声,这是为什么呢?传说羊叔子曾登上这座山,很有感慨地告诉他的部下,这山一直矗立在那里,而前代的士人都已湮没无闻了,因此他联想到自己而悲伤。然而(他)惟独没有料想到这座山是因为自己才出名的。元凯在两块石碑上刻了自己的功业,一块安置在这座山上,一块投到汉水深处。(他)知道山峦沟壑会有变化,但不知道石碑也有磨灭的时候。(这传说)难道不说明他们都太重视自己的名声,从而过分地无穷无尽地思想自己的功名了吗?恐怕是(他们)太看重自己,想得太深远长久了吧?
岘山上本来有亭,世人传说是羊叔子当年游历休息的地方。亭子之所以屡兴屡废,就是因为后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辉凭光禄卿的身份作襄阳知府。第二年,依据亭子旧有的规模,加以扩大、更新;既在环绕着亭子建造了壮观的回廊,又扩展了亭子后轩,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相称。史君辉闻名于当今,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襄阳人满意于他的行政措施,喜欢跟从着他游览,于是就根据史君的官衔名号,为后轩命名为光禄堂;又想在石碑上记录史君的事迹,来与羊叔子、杜元凯的名声一起流传久远。史君不能阻止这种行为做法,于是他便嘱咐我写一篇亭记。
我认为,史君知道并敬慕羊叔子的风范而(想)沿袭他的遗迹,那么史君的为人和志向(如何)就可以了解了。襄阳人爱戴史君而这样地安居乐业,那么史君的政绩(如何)也可以知道了。这些就是襄阳人想要写下来的内容。(若说)那岘山周围的秀丽风光和笼罩于幽深杳远之中的草木云烟,在空旷原野上时隐时现,这可以供给登高远望写像《离骚》一样忧思愁苦诗文的人,游览观赏,自己来体会。至于这座山的亭子的屡兴屡废,有的本来已有记载,有的不必深究它的详情,(这些)我都不再写了。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述。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对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 ]
(1)云无心以出岫 (2)木欣欣以向荣 (3)乐琴书以消忧 (4)聊乘化以归尽
(5)请息交以绝游 (6)问征夫以前路 (7)农人告余以春及 (8)眄庭柯以怡颜
A.(1)(2)/(3)(4)(5)/(6)(7)/(8)
B.(1)(2)/(3)(4)(8)/(5)/(6)(7)
C.(1)(2)(4)/(3)(8)/(5)/(6)(7)
D.(1)(2)(4)/(3)/(5)(8)/(6)(7)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余笑云:“子以玉奴②自况欤?”秋芙嘿然。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
去年燕来较迟,帘外桃花已零落殆半。夜深巢泥忽倾,堕雏于地。秋芙惧为狗儿所攫,急收取之,且为钉竹片于梁,以承其巢。今年燕子复来,故巢犹在,绕屋呢喃,殆犹忆去年护雏人耶?
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地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词云:“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秋芙怅然。余曰:“此真个‘风狂春不管’矣!”相与一笑而罢。
夏夜苦热,秋芙约游理安。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仆夫请回车,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未及南屏,而黑云四垂,山川暝合。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觉竹风骚骚,万翠浓滴,两山如残妆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秋月正佳,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时余自西溪归,及门,秋芙先出,因买瓜皮迹之,相遇于苏堤第二桥下。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斯时四山沉烟,星月在水,铮铮杂鸣,不知天风声环佩声也。琴声未终,船唇已移近漪园南岸矣。因叩白云庵门,庵尼故相识也。坐次,采池中新莲,制羹以进。香色清冽,足沁肠腑,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回船至段家桥,登岸,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闻城中尘嚣声,如蝇营营,殊聒人耳。桥上石柱,为去年题诗处,近为剥蚀,无复字迹。欲重书之,苦无中书。其时星斗渐稀,湖气横白,听城头更鼓,已沉沉第四通矣,遂携琴刺船而去。?(节选自清代蒋坦《秋灯琐忆》,有删改)
【注】 ①簸钱斗草:古代的两种游戏。②玉奴:杨贵妃。相传唐玄宗曾与亲王下棋,将输时,杨贵妃放小狗于座侧,将棋局弄乱。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 归:出嫁
B.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甫:刚刚
C.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趣:催促
D.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视:看待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作者夫妻恩爱的一组是( )
①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②相与一笑而罢 ?③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④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⑤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 ?⑥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夫妻二人下棋时,秋芙常输,但她并不气馁,要与作者再决胜负,在输了棋之后调皮地让小狗搅乱棋局。
B.春天,桃花被风雨吹落,秋芙用花瓣拼成诗句,表达自己的伤春之情,可惜“春”字还没有拼成,就被风吹散了。
C.秋天月明之夜,夫妻二人泛舟西湖,鼓琴为乐,拜访故人,感慨颇多,一直玩到四更天才移船回家。
D.这篇散文用细腻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作者与妻子之间和谐美满而富有情趣的日常生活琐事,字里行间弥漫着真挚的感情。
小题4:把上面文中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3分)
?。
(2)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翻译(1)(秋芙)每天夜里一定要强挽我与她一起下棋,有时候一直下到天亮。
(2)(我们)于是在大松树下停住,雨过天晴才又重新上路。
本题解析:
小题1:D 视:比较。
小题2:D ①表现秋芙为人有情趣,③写作者游兴正浓。
小题3:A 原文说的是秋芙在棋局要输时让小狗搅乱棋局,而非输之后。
小题4:(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强”“或”各1分,句意1分.(2)这个句子中译出“止”“更”各1分,句意1分。
点评:本题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都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是第2个小题,首先要理解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直接体现,有些却是间接体现,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参考译文】
道光癸卯年间的一个秋天的闰月,我的妻子秋芙嫁给我。秋芙喜欢下棋,但棋艺不是很精深,每天夜里一定要强挽我与她一起下棋,有时候一直下到天亮。我开玩笑地引用朱彝尊的词说:“(玩)簸钱、斗草这种游戏你都输给了我,我问你今天晚上拿什么来偿还欠我的债?”秋芙故意掩饰说:“你认为我不能够战胜你吗?请拿你所佩戴的玉虎作为赌注。”下棋下了几十子,看棋局秋芙渐渐要输了,她就放开(卧在)腿上的小狗儿搅乱棋局。我笑着说:“你以杨贵妃自比吗?”秋芙嘿嘿发笑。这时蜡烛明亮,已经照见她脸上呈现桃花的颜色了。
去年燕子归来得比较晚,帘外的桃花已经凋零了一大半。夜深时,泥筑的燕巢忽然倾覆了,雏燕掉落在地上。秋芙担心雏燕被狗儿叼走,急忙拾起雏燕,并且替它们在房梁上钉上一块竹片,来承担燕巢(的重量)。今年燕子又归来,旧巢还在,燕子绕着屋子呢喃鸣叫,大概还在回忆去年保护雏燕的人吧。
桃花被风雨摧残,凋落在地上,秋芙拾起花瓣堆砌成字,写成一句词:“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春”字还没有写成,而东风突然吹来,桃花飘散满地,秋芙惆怅不已。我说:“这真是‘风狂春不管’了!”大家一同大笑作罢。
夏夜非常闷热,秋芙约我一道到理安游玩。刚出门,雷声大作,狂风突起。马车夫请求赶车回去,我因为游兴正浓,强迫催促他前行。还没有到南屏,就乌云布满,遮蔽了天空,山川一片昏暗。不久就看见白色的光像白布一样,大雨如同从天上倾注一般落下,于是我们在大松树下停住,雨过天晴才又重新上路。(只)觉竹风阵阵,万木苍翠,浓绿欲滴,两座山如同被水洗去残妆的美人,山色青翠,宛如美女低垂的眉头,秀色可餐。我和秋芙边看边走,不知不觉间衣服已经被打湿了。
秋夜月色正好,秋芙让丫环背着琴,在西湖荷花菱角中泛舟。当时我从西溪回来,到家门口时,发现秋芙已经先出去了,因而靠着瓜皮的指示,寻找她的踪迹,我们在苏堤第二桥下相遇。(这时)秋芙正在弹奏《汉宫秋怨》曲,我为她披襟细听。这时四面的山峰笼罩在烟雾中,星星和月亮倒映在水中,铮铮的声音交织着鸣响,不知道是自然界的风声还是环佩发出的声音。琴声还没有结束,船头已靠近漪园南岸了。于是我们敲白云庵的门,白云庵中的尼姑是(我们)过去的(老)相识。坐了一会儿,(尼姑)用采摘的池中的新莲制成的羹进献上来。香味和色彩都很好,足以使人心旷神怡,这味道和世上那些腥膻的味道比起来,何止于薰草和莸草的区别。回船到段家桥,登岸,在地上放一个竹席,坐着谈话谈了很久。听着城中尘世的喧嚣声,就像苍蝇在耳畔嚷嚷,特别吵人耳朵。桥上的石柱,是去年题诗的地方,近来被剥蚀,(我们)无法再看见原来的字迹。想重新写一下,苦于胸中无诗可写。那时星斗逐渐稀少,湖中雾气白茫茫一片,听到城头的更鼓声,已经响起沉沉的第四遍了,于是(我们)携着琴划着船离开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后闻常止巢于官道陇树之末,凡吴商驱车入秦者,鸣于巢外,问曰:“客还,见我段二郎安否?”悲鸣祝曰:“若见时,为道鹦哥甚忆二郎。”
余得其事于高虞晋叔①,事在熙宁六七年间。
选自《玉壶清话》①高虞晋叔:人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余得其事于高虞晋叔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已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段生以事系狱②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B.①乃特具车马②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①凡吴商驱车入秦者②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①为道鹦哥甚忆二郎②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参考答案:
小题:B
小题:D
本题解析:
小题:和例句:介词,从;A介词,比C介词,表被动D介词,对于
小题: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按照;B①连词,于是、就②动词,是C①助词,相当于“……的”或“……的人”②助词,在疑问句末表疑问语气D①②介词,替。
参考译文:
有一姓段的大商人,养一只鹦鹉,它十分聪明,不仅能朗诵《陇客诗》和李白《宫词》,还能在客人来时,呼唤仆人上茶,寒暄问安。主人爱惜它,特别的宠爱它。有一天,段生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半年才获得释放。一到家,段生便走到笼子旁边对鹦鹉说:“我在狱中半年无法出来,朝夕所想的只是你,你安好吗?家人没有忘记喂你吧?”鹦鹉回答:“你在狱中几个月就忍受不了,比得上鹦哥我被关在笼子里这么久了?” 那个商人这话感动得泣不成声,于是答应它说:“我要亲自送你回去。”于是段生特备车马,将鹦鹉携带到秦陇,揭开笼子,一边哭,一边祈祝:“你可以归巢了,好自随意吧。”然而,这只鹦鹉整羽徘徊,好象不忍离去。后终飞走,后来听说它将巢筑于官道陇树的枝头,凡驱车入秦的吴地商人,这只鹦鹉必鸣叫着到巢外问:“客人回乡,见我段二郎否?”然后悲哀地祝愿说:“若见到时,请代我说鹦哥非常想念二郎。”
我从高虞晋叔那里知道这件事,这件事情发生在事在熙宁六七年间。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子路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檠: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括:扎,束。③镞:箭头。
1.下列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括而羽之
B.镞而厉之
C.稍稍宾客其父
D.人受谏则圣
2.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孔子问曰:“何好?”
A.何学之为
B.何陋之有
C.其入不益深乎
D.孰不顺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孔子的谈话令人信服,请就其中的谈话技巧加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另举一事例来说服子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赶马不能放下鞭子,射弓不能背离矫正弓弩的器具,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接受批评意见就会变得圣明,经过学习训练注重向人求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4.、示例:善于运用比喻说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5.、略:
本题解析:
1.D (ABC均为活用,分别为“安上羽毛”、“磨得锋利”、“把……当作宾客”)
2.B (B项和例句均为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3.赶马不能放下鞭子,射弓不能背离矫正弓弩的器具,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接受批评意见就会变得圣明,经过学习训练注重向人求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4.孔子的话使用了类比说理和比喻说理两种方法。
5.、只要能说明学习不但能增长才干,还能有益于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即可
【译文】
子路遇见了孔子,孔子问:“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