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3-15 16:46:10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十日/期:约定
B.天疾风/会:适逢
C.风而罢虞人/犯:冒着
D.而击之也/过:经过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 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为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谓人曰:“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 ? 陈亡,上遣使告之,善心素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敕书唁焉。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服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我诚臣也。”
?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日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宿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者之奏。
? 十四年,化及弑逆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叔而低徊若此?”
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返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注】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大负气。”命捉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遂害之。?(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
  【注】舞蹈: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垂再拜受诏? ?涕:眼泪
B.初付法,千余人皆称被役?推:审问
C.法官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候:等候
D.虽不满日,于宿卫?阙:空缺
2.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 )
①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 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⑥善心不舞蹈而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都一一涉猎,被徐陵称为神童。
?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
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部下没有什么不同。
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
译文:?
②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译文:?



3、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小题1:指出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的异同。(2分)
小题2:2012年,“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颁布,其中有“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乃复举种①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②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入为大司农。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单于每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举种:举众,全体。②生:生口(俘虏)。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交通:交际、往来
B.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爽快
C.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案:查办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寇:侵略

小题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暠“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暠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种暠一生轻虚名轻财物,一向不爱结交追名逐利的人,但喜欢“立功立事”。
B.种暠为人为官谨慎小心,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C.种暠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
D.种暠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臣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室十有二楹
B.燕坐于华堂之上
C.籍柔覆温之躯
D.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