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2019-03-15 22:37:21 【

1、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7分)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论语》的精髓为后人学习、借鉴,被誉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良策。对于执政者而言,应该对天下人一视同仁,而不应以是非善恶定天下,只要执政者正确地引导,天下人就会去恶向善,所以天下人不必拘泥于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
小题1:(1)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孔子中庸之道的内涵。(1分)
(2)结合子贡和孔子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孔子中庸思想的精神实质。(3分)
小题2: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是非善恶”观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过犹不及。(2)孔子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及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稳定。孔子的观点体现了“仁”的思想,而又区别于“折中主义”。
小题1:不准确。儒家认为执政者对天下人本来是一视同仁的,但并不等同于没有是非善恶的一律对待。假如让那些没有是非善恶观的人在社会上占据了主流,即便是有执政者的引导,社会风气也是很难以保持淳正的,甚至会让小人得志、君子遭殃。因此,社会风气的淳正,既需要执政者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天下人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概括孔子中庸之道的内涵,结合文意理解为过犹不及。
小题1:首先确立观点:不准确。再分析社会风气的淳正,既需要执政者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天下人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除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
  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①小使秋时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宰相武元衡婉辞诤,帝怒未置。度见延英殿,言寰无辜,帝恚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
  元和十年,上谕急讨吴元济②,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已害宰相元衡,又击度,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议者欲罢度,安二镇反侧,帝怒曰:“度得全,天也!若罢之,是贼计适行。吾倚度,足破三贼矣!”
  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帝独目度留,曰:“果为朕行乎?”度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门下侍郎、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③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
  未几,李愬夜入蔡州,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总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抚定其人。度视事,下令唯盗贼、斗死抵法,余一蠲除。往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度以蔡牙卒侍帐下,或谓:“反侧未安,不可去备。”度笑曰:“吾为彰义节度,元恶已擒,人皆吾人也!”众感泣。
  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年七十六而薨。(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宣徽五坊:唐宪宗时,内廷宣徽院设有鹰、狗、雕、鹤、鹊五坊,其头目多由宦官担任。②吴元济:淮西藩镇节度使,其治所位于蔡州,此时已起兵叛乱。王承宗、李师道暗怀反心,与之暗中勾结。③中官:官名,这里指宦官。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过官司,厚得饷谢乃去/挠:骚扰,打扰
B.王承宗、李师道谋蔡兵/缓:缓解,减缓
C.帝独度留/目:使眼色示意
D.反侧未安,不可去/备:装备,武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度坠沟,贼意已死,亡去/人之力而敝之
C.果朕行乎/既自以心形役
D.抚定人/孰能讥之乎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县令裴寰因拒绝给小使送礼并痛骂其丑恶行径而被捕下狱,经裴度委婉开导,皇帝改变了主意,裴寰得以无罪释放。
B.宰相武元衡被刺客杀死,裴度也险些蒙难,但裴度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安危,坚持讨伐反叛的节度使,以正朝纲。
C.收复失地后,裴度处理政务态度宽宏,依法惩处盗贼及致人死命者,其余不问,往来不限昼夜,用人不疑,深得民心。
D.裴度为官刚正,曾因严辞奏论皇帝宠信的权臣被外放为官;他才干卓越,亲自带兵平定叛乱,是一位难得的国家重臣。
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选自《资治通鉴》)


参考答案:1.D
2.A?
3.A?
4.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是
[? ]
A、秦有余力而其弊  是故明君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B、吾力足以百斤,而不足以一羽  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C、假與马者,非足也,而绝江河  信臣精卒陈兵而谁何。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先乎吾  国不以山溪之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书如皋二烈士事
朱柏庐
  如皋顾子仲光言:同邑有二烈士,其一缪君鼎台,死于乙酉者也;其一许君元博,又逾年而死者也。
  鼎台居乡曲,以勇闻,世亦莫之用。清兵南下,鼎台纠召乡勇御之,身先徒旅,每战辄殪①其劲将。清兵日益众,势不敌,始为所擒,以见大帅。大帅重其勇,欲降之,谓曰: “子今为我一家人,共定天下,公侯可立致矣。”鼎台痛斥骂,大帅复不忍杀,令人多方诱谕,至于下拜,终不屈。身遍被絷缚,鼎台奋力一决,缚皆寸断,夺刀犹杀数人。大帅怒甚,命磔②之。鼎台骂不已,挟其舌,而以他物塞口,犹嗔目哑哑若骂至死。
  元博好义,少力学,顾不得为诸生。南都既陷,矢志必死,以父在,授经于同里家,入束倚为养。从父命,不得已剃发;而以“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八字,分刺于左右臂,人亦莫之知也。有主家婿窥先生浴而见之婿素不得于其妇母欲挟持元博以邀妇母金钱不得,值县隶至,语之。元博不能隐,遂谓县隶曰:“吾所以未死者,六旬老父在也;而吾之为此,固欲死也。若竟持吾赴告县官,杀我耳。”遂至县。
  县送之宪府。宪府某,故明之大吏也,颇以温言劝慰。元博抗声不屈,又廷辱宪府。宪府反退而让县令,以其成是狱也。后并逮其父鞫,父见宪府跪,元博亦跪,谓曰:“今日之跪,跪吾父也,岂跪若耶?”宪府又大愧沮。有顷,两行刑者突入狱,元博迎谓曰:“吾正待汝!”举止颜色无少改。乃南向拜君,北向拜父,一笑而就刑。
  后其父得释,以寿终。妻某氏,当入京配军。将行,解卒忽念曰:“许君不爱其身,以为千秋烈士。吾又何爱一妻,而不以全烈士身后事耶?”遂以其妻代解,而令某氏匿不出。及至京师,有廉知其事者异之,捐金以赎解卒妻。解卒竟与妻俱归,弗之配也。
  [注]①殪:战死。②磔:一种酷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人多方诱——谕:晓谕
B.元博抗声不屈——抗声:高声
C.举止颜色无少改——颜色:脸色
D.解卒与妻俱归——竟:竟然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大帅重勇——孰能讥之乎?
B.遂以其妻代解,令某氏匿不出——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抉其舌,而他物塞口——愿十五城请易璧
D.南向拜君——今君亡赵走燕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有主家婿窥先生浴而见之婿素不得于其妇母欲挟持元博以邀妇母金钱。
A.有主家婿窥先生浴而见之/婿素不得于其妇母/欲挟持元博/以邀妇母金钱。
B.有主家婿窥先生/浴而见之婿/素不得于其妇母/欲挟持元博/以邀妇母金钱。
C.有主家婿窥先生浴而见之婿/素不得于其妇/母欲挟持元博以邀妇母金钱。
D.有主家婿/窥先生浴/而见之婿/素不得于其妇母/欲挟持元博/以邀妇母金钱。
4.请简要概括缪鼎台和许元博两位人物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台居乡曲,以勇闻,世亦莫之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得,值县隶至,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宪府反退而让县令,以其成是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A
4.缪鼎台忠勇,许元博忠孝两全。
5.(1)缪鼎台居住在偏僻的乡野,凭着勇敢闻名,世间却没有谁重用他。
  (2)(主家婿)不能办到,恰逢县衙中的役隶到了,(主家婿)告诉了他。
  (3)巡抚反而退步责备县令,因为县令造成了这个案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①,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冈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具。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②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号雨啸、鼯狖③悲、鬼神泣”者?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不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且长寿者几人欤?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文章有删节)
  注释:①零甃(zhòu)断甓(pì):残墙碎砖。②冶华:美丽繁华③鼯狖(wúyòu):鼯鼠(大飞鼠)、黑色长尾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礼曹,客有者曰——过:路过。
B.视,玻璃五色具——审:仔细地。
C.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为求书者——贽:见面礼,礼物
D.尝于此友人宋翔凤侧艳诗——和:写和诗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 )
①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②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
③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
④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⑤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⑥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见所闻。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法,引起作者极大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
B.文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独领江淮,不减当年。 C.文章写士人、歌妓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目的是写士风世情,作者虽已发现今昔之别,但也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
D.作者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体验到扬州虽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A
4.(1)我到了街市上之后,想买一些熟肉,街市上喧闹。买到肉之后,旅馆仆役拿一瓶酒、一筐虾送给我。?
  (2)天地间的四季,没有比酷热的夏天令人难受的,又没有比初秋令人感觉良好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