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3-15 22:40:29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划线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 盘绕 B.顺流而东也——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意动 以……为伴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知:动词, 了解 2.下列句子句式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相同的一项 [? ] A.何为其然也? B.固一世之雄也 C.不能喻之于怀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 生乎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 ③ 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椽。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 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县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奴仆)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后汉书·董宣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为司徒侯霸所辟/辟:征召 B.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考:考察 C.令青州勿案岑罪/案:追究 D.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被:覆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宣以丹前附王莽/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叱奴下车,因格杀之/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光武驰使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董宣格杀公孙丹父子后。公孙丹宗族亲友三十余人,率领卫兵来到官府喊冤,也董宣以私通海贼为由悉数收押。 B.湖阳公主的奴仆光天化日之下杀人,并躲藏在公主家里,官吏因此无法抓捕,董宣却趁着奴仆跟公主外出时,毫不留情地停车勒马,数其罪过,叱其下车,当场格杀。 C.皇上本想杀死董宣,但由于董宣义正词严,宁死不屈,就赦免其罪,并赏钱三十万。董宣得到赏钱之后,却把钱全部分给手下属吏。 D.董宣死时,只有粗布裹尸,留下数斛大麦、一辆破车,妻妾相对而哭,凄惨场面令皇帝动容,感其廉洁,因而赐礼厚葬。 4.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骑特原宣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从尹洙游游:游学 B.范仲淹以言事贬贬:批评 C.帝延问执政延:邀请 D.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第:只管
| 小题2:下列各组中,最能表现出欧阳修“切直”的一组是 ①修贻书责之?②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 ③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④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⑤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⑥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因直言而遭不幸。欧阳修写书信指责范仲淹,而司谏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书信呈给皇上,因此欧阳修被贬官为夷陵令。
B.欧阳修不怕朋党之争。当初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放逐,被人称为“党人”。欧阳修也为此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C.欧阳修深得皇帝器重。当保州有战事,欧阳修以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使之职出征之际,皇帝还请欧阳修跨越职务给自己进言。
D.欧阳修屡遭邪党迫害。因欧阳修力挺杜衍等人,奸邪党人借欧阳修外甥女入狱之事网罗欧阳修的罪名,后又担心欧阳修被复用,便一再陷害他。
小题4: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5分)
(2)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5分)
4、单选题 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附〕相关文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敬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①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②董少平” 。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后汉书·董宣传》)
【注】:①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②枹鼓不鸣:没有人击鼓鸣冤。《汉书·张敞传》“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诣:拜见
B.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具:准备
C.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原:赦免
D.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数:数落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够体现董宣为“强项令”这一性格特点的一组是﹙3分﹚(?)
①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②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③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
④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⑤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⑥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
A.①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宣多次升迁,官至北海相时,杀死公孙丹父子及其宗族亲党三十余人,原因是公孙丹为迷信武力而滥杀无辜,宗族亲党拿着武器到府衙喊冤闹事。
B.董宣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而不是一味诛杀,他先礼后兵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然而他对待外戚很轻慢,遭致免官。
C.董宣对下属有爱护之心,水丘岑因杀宗党身陷囹圄,董宣声言是奉自己的命令,主动担当责任,而不推诿。他曾把得到的三十万赏钱全部分发给部下。
D.文章详略得当,情节波澜起伏,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文中的董宣对豪强狠,对自己严,对部属宽,形象丰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2﹚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