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3-15 22:40:2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天下”不在乎国家大小,只要国君能够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归顺他。
B.施行仁政要有“保民”意识,推行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不占用农时等“养民”政策,让老百姓温饱无忧。
C.教化百姓是施行仁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孝悌忠信等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在家庭和社会立足的根本。
D.孟子认为老百姓只要能有时间深耕细作,一家人温饱无忧,就会心向国君,哪怕武器再简陋,也能同仇敌忾而打胜战的。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这段文字告诉大家有德行的人是如何对待困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故(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
? 吾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决)
? 爱其子,择师而之(教育)
?D.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天皇后之族弟。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将,皆骄横挠政,元衡称疾去。德宗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以详整任职。擢为御史中丞。尝对延英①,帝目送之,日:“是真宰相器!”
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为党,拒不纳。监察御史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叔文滋不悦。会册皇太子,元衡赞相,太子识之。及即位,是为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手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帝素知元衡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浙西李锜求入觐,既又称疾,欲赊其期。帝问宰相郑絪,锜请听之,元衡曰:“不可,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而复不至,是可否在锜。陛下新即位,天下属耳目,若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帝然之,遽追锜。而锜计穷,果反。是时,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诏元衡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繇萧县伯封临淮郡公,帝御安福门慰遣之。崇文去成都,尽以金帛、帟幕、伎乐、工巧行,蜀几为空。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雅性庄重,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选。
八年,召还秉政。李吉甫、李绛数争事帝前,不叶②,元衡独持正无所违附,帝称其长者。吉甫卒,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悖慢不恭,元衡叱去。承宗怨,数上章诬诋。未几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尽,贼射元衡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达朝堂,百官恂惧,未知主名。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日忠愍。
(选自《新唐书?武元衡传》)
【注】:①延英:唐代长安宫殿名,在延英门内。
②叶(xié):和洽,相合。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衡不与,叔文滋不悦滋:更加。
B.帝问宰相郑絪,锜请听之听:听从。
C.陛下新即位,天下属目耳属:专注。
D.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审:审问。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武元衡有为官才能的一组是
①元衡称疾去?②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
③若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④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
⑤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⑥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元衡中进士后,逐步升任为华原令,但京城附近地区的将领骄傲专横,武元衡因此称病离职。
B.武元衡处事周详完备,十分称职。历经德宗、顺宗、宪宗三朝,都备受皇帝器重,尤其是宪宗在位时,信任礼遇超过了一般的宰相。
C.节度使高崇文只重享乐,不善吏治。宪宗诏命武元衡治蜀,并亲自到安福门为他送行,而武元衡不辱使命,使得蜀地“上下完实,蛮夷怀归”。
D.元和八年,武元衡被召回朝廷主持政事,他秉持正义,不违附于人,被皇帝赞为有德行的人,后在上朝的途中遭人伏击遇害。



4、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B.日以尽矣(表修饰)
C.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而)
D.以次进(介词,按照)



5、单选题  文化经典阅读(16分)
7.下列关于《论语》《孟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说“仁”意味着克服一己之私,摒弃一切欲望,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说就是: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B.孔子在封建时代受到极高的尊崇,明世宗嘉靖九年封他为“至圣先师”,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尊他为“万世师表”。
C.孟子曾游说各国诸侯,以推行自己的主张,可他的抱负没有实现,晚年退居讲学,由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
D.孟子力图破除世人利益至上的观念,确立仁义对社会人生的最高价值。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是要梁惠王不要考虑利,只要推行仁义就够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