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①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②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③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④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 ⑤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⑥并受遗诏,辅道少主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车千秋刚开始主持丞相工作,看到武帝连年追究太子冤死一案,被杀和受罚的人非常多。(“视事”“治”“狱”“诛罚”各1分,句意1分)(2)我感到很惭愧,还有什么值得祝寿的呢?敬谢你们的好意,我不端你们献的祝寿酒!(“愧”“举”“觞”各1分,句式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文本语境,考察其是否适合上下文。题中,C项解释错误,文中的“咎”应是“追究”之意。
小题2:解答本题,应紧扣题干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这一要求,对题中六句话逐一仔细审查,不难发现③不是表现敦厚有智;②和⑥则都是间接表现,因此,凡含此三句的选项都是错误选项。
小题3: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正误。题中,C项错误在于:皇上为此已经好几个月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不是如该项所说“几个月才吃一顿饭”。
小题4: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视事”即现在所谓主持工作;“治”是“审理、处理”之意;“狱”即案件;“诛罚”包括被杀和处罚两种情况。第(2)句的“何寿之有”是个宾语前置句;其他的“愧”是“感到惭愧”;“举”即“举起、端起”之意;“觞”是酒杯。
【参考译文】车千秋,本来姓田,他的祖先齐国的田氏各族迁居长陵县。车千秋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碰上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过了很久,车千秋上呈事关重大的紧急情况的奏书,为太子辩冤,说:“儿子不正当使用父亲的军队,按罪应判受鞭刑;皇上的儿子因过失而误杀了人,该判什么罪呢?我曾经在梦中看见一位白发老人,告诉我该怎样定罪。”这时,武帝已经清楚地知道太子发兵是出于惶恐,并没有反叛的意图,看了车千秋的上书,就深有感触而醒悟过来,于是召见了车千秋。对他说:“父子之间的事情,别人是很难说话的,只有您明白其实不是这样。这是高庙的神灵让您来开导我,您就应当成为我的辅佐。”立即下令封车千秋为大鸿胪。过了几个月,就接替刘屈氂担任了丞相,封为富民侯。车千秋没有别的才能经术学问,也没有什么功绩和资历,只不过凭一句话使武帝醒悟到太子死得冤枉,旬月之间就做丞相封侯,世上未曾有过。
车千秋为人敦厚,富有智谋,在丞相的位子很称职,超过他前后的几位。当初,车千秋刚开始主持丞相工作,看到武帝连年追究太子冤死一案,被杀和受罚的人非常多,群臣百姓都提心吊胆,车千秋想使皇上宽心,安慰广大吏民。于是就和御史、中二千石一起给武帝祝寿,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欣赏音乐,怡养精神,为了天下人民而自寻欢乐。武帝答复说:“我不施恩德,开始于左丞相刘屈氂和贰师将军李广利暗中谋逆作乱,然后巫蛊之祸殃及士大夫。我已经有好几个月一天只吃一顿饭了,还听什么音乐呢?经常在心里为那些死去的士大夫哀痛,已经过去的事情,也不再追究了。虽然这样,巫蛊之祸刚发生时,诏令丞相、御史督责郡守寻找收捕,廷尉审理,但也没听到九卿、廷尉查问出来什么。从前,江充先审讯甘泉宫的人,又转到未央宫皇后住的椒房殿,以及后来公孙敬声之辈、李禹之流阴谋勾引匈奴,有关官员也没有发现什么罪证,让丞相亲自挖掘兰台查验巫蛊,清楚地知道有巫蛊存在。直到现在还有巫师施行巫蛊妖术不止,邪贼侵身,远近都有巫师暗施巫蛊,我感到很惭愧,还有什么值得祝寿的呢?敬谢你们的好意,我不端你们献的祝寿酒!请告知丞相、二千石官各回各的官舍。《尚书》上说:‘不要偏执,不要袒护,圣王之道,坦荡无阻。’不要因为这件事再上奏了。”
一年多以后,武帝病重,立钩弋夫人生的皇子为太子,命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丞相车千秋,一起接受遗诏,辅助教导幼主。汉武帝驾崩。昭帝刚即位时,不能处理政事,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车千秋位居丞相,忠谨敦厚而有德。每逢公卿大臣朝会,霍光就对车千秋说:“当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遗诏,现在我处理内政,您处理外事,应该有什么来教导、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负了天下人民(的重托)。”车千秋说:“请将军多留心,就是天下极大的幸事了。”(车千秋)始终不肯对霍光(专权)发表异议。霍光因此很敬重车千秋。每次遇上吉祥嘉应出现,都褒奖赏赐丞相车千秋。直到昭帝去世,国家少事,百姓逐渐富裕充实。
车千秋做了十二年丞相,死后,谥号称为定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王维字摩诘,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母丧,毁几不生。服除,累迁给事中。
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阳喑。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迫为给事中。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工皆泣,维闻悲甚,赋诗悼痛。贼平,皆下狱。或以诗闻行在,时缙位已显,请削官赎维罪,肃宗亦自怜之,下迁太子中允。久之,迁中庶子,三迁尚书右丞。
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自表“己有五短,缙五长,臣在省户,缙远方,愿归所任官,放田里,使缙得还京师”。议者不之罪。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上元初卒,年六十一。疾甚,缙在凤翔,作书与别,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赠秘书监。
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客有以《按乐图》示者,无题识,维徐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泮、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亡,表辋川第为寺,终葬其西。
宝应中,代宗语缙曰:“朕尝于诸王座闻维乐章,今传几何?”遣中人王承华往取,缙裒集数十百篇上之。?
节选自《新唐书?王维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工皆泣乐:奏乐
B.愿归所任官,放田里愿:愿意
C.又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遗:留赠
D.别墅在辋川,地奇胜胜:优美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
B.或以诗闻行在,时缙位已显,请削官赎维罪/豪英贵人虚左以迎
C.禄山素知其才,迎置洛阳/其孰能讥之乎
D.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疾甚,缙在风翔,作书与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九岁就会写文章,母亲去世后,他痛不欲生,丧期满后,他升官至给事中。
B.禄山设宴召集梨园诸工奏乐,艺人都悲泣,王维听说后赋诗一首表达心中的悲痛。
C.叛乱平定后,叛贼都下狱。有人把王维的诗传到行宫,当时王缙已居显位,他请求降职来给王维赎罪。
D.王维上表愿意把所担任的官职归还朝廷,回到乡村,使缙能够回到京师做官。
小题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安禄山反,玄宗西狩,维为贼得,以药下利,阳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安禄山^造**,玄宗向西转移驻守,王维被判军抓住,用药迫害他,使他的嗓子发不出声音。
(2)王维擅长草书、隶书,善于绘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当时一些达官贵人都希望跟他结交,宁王、薛王对待他如同师友。
本题解析:
小题1:希望
小题2:两个“与”都是介词,翻译为跟、和; A.前一个为介词,翻译为被,后一个动词“担任”;B.前一个为介词,翻译为把,后一个为修饰关系连词不翻译;C.前一个为代词“他”,后一个反问语气副词“难道”
小题3:下狱的是受牵连的王维,不是叛贼。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登,武定侯英孙。正统中,从沐斌征腾冲,迁署都指挥佥事。十四年,车驾北征,扈从至大同。朱勇等军覆,仓猝议旋师。登告学士曹鼐、张益曰“车驾宜入紫荆关”,王振不从,遂及于败。当是时,大同军士多战死,城门昼闭,人心汹汹。登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拊慰士卒,吊死问伤,亲为裹创傅药。曰:“吾誓与此城共存亡,不令诸君独死也。”八月,也先拥帝北去,经大同,使袁彬入城索金币。登闭城门,以飞桥取彬入。登与侍郎沈固、给事中孙祥等出谒,伏地恸哭。以金二万余及宋瑛等家资进帝,以赐也先。是夕,敌营城西。登谋遣壮士劫营迎驾,不果。明日,也先拥帝去。
景帝监国。景泰元年春,侦知寇骑数千,自顺圣川入于营沙窝。登率兵蹑之,大破其军,边将自土木①败后,畏缩无敢与寇战。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军气为之一振。
四月,寇骑数千奄至,登出东门战。佯北,诱之入城。伏起,敌败走。六月,也先复以二千骑入寇,登再击却之。越数日,奉上皇至城外,声言送驾还。登与同守者设计,具朝服候驾月城内,伏兵于城上,俟上皇入,即下月城②闸。也先及门而觉,遂拥上皇去。
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其气慑,始有还上皇意。上皇既还,二年,登以老疾乞休,登初至大同,士卒可战者才数百,马百余匹。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屹然成巨镇。登去,大同人思之。
初,英宗过大同,遣人谓登曰:“朕与登有姻,何拒朕若是?”登奏曰:“臣奉命守城,不知其他。”英宗衔之。及复辟,登惧不免,首陈八事,多迎合。寻命掌南京中府事。明年召还。言官劾登违召,鞫实论斩。宥死,降都督佥事。宪宗即位,诏复伯爵。
登无子以兄子嵩为子登谪甘肃留家京师嵩窘其衣食登妾缝纫自给几殆弗顾登还欲黜之以其婿于会昌侯尝活己隐忍不发及卒嵩遂袭爵。
?(节选自《明史·列传六十一》,有改动))
【注】①土木:即土木堡之变。正统十四年,英宗前往大同亲征瓦剌失败,在土木堡被瓦剌首领也先俘虏。②月城:围绕在城门外的半圆形小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硃勇等军覆,仓猝议旋师旋:快速
B.是夕,敌营城西营:扎营
C.也先复以二千骑入寇寇:敌军
D.及复辟,登惧不免免:逃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王振不从,遂及于败自顺圣川入于营沙窝
B.登闭城门,以飞桥取彬入以金二万余及宋瑛等家资进帝
C.军气为之一振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
D.大破其军及每至辄败,其气慑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郭登战功卓著的一项是(3分)
①登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②以金二万余及宋瑛等家资进帝,以赐也先
③登率兵蹑之,大破其军?④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
⑤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⑥登去,大同人思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自率军北征,郭登奉命担任随从护卫,前往大同。由于战况危急,郭登建议让英宗进入紫荆关,但王振并未听从。
B.英宗被虏后,由景帝代理朝政。景泰元年春天,郭登侦察得知敌人行踪,于是率兵跟踪偷袭,大败敌军,极大地鼓舞了明朝军队的士气。
C.当初,元军统帅也先挟持英宗经过大同,派袁彬进城索要金币,郭登紧闭城门,但在当天晚上又密谋派人劫营救驾。
D.英宗重新即位后,将郭登定为斩首死罪,后来死罪虽被免除,但被降职为都督佥事。之后,英宗又下旨恢复郭登的伯爵之位。
小题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无子以兄子嵩为子登谪甘肃留家京师嵩窘其衣食登妾缝纫自给几殆弗顾登还欲黜之以其婿于会昌侯尝活己隐忍不发及卒嵩遂袭爵。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拊慰士卒,吊死问伤,亲为裹创傅药。(3分)
②朕与登有姻,何拒朕若是?(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无子/以兄子嵩为子/登谪甘肃/留家京师/嵩窘其衣食/登妾缝纫自给/几殆/弗顾。登还/欲黜之/以其婿于会昌侯/尝活己/隐忍不发/及卒/嵩遂袭爵。
小题6:①安抚士兵,吊唁死者,慰问伤者,亲自为他们包上伤口扎敷上药。
②我和你结成了亲家,你为什么像这样拒绝我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撤回; C.侵略;D.被赦免。
小题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到;B.介词,用/介词,拿; C.介词,因为/动词,作为;D.代词,他们的。
小题3: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①写郭登不放弃不妥协,努力准备战争的行动,②写郭登向也先交纳索金,⑥是间接表现。
小题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下旨恢复郭登伯爵之位的是宪宗。
小题5: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本题故事性较强,注意语意间的停顿。4分,每错、漏断3处扣1分;错、漏1-2处不扣分,错、漏3-5处扣1分,错、漏6-8处扣2分,错、漏9处及以上扣3分。扣完3分为止。
小题6:本小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①拊,安抚,1分;吊,吊唁、祭奠,1分;省略句,为他们,1分。②姻,儿女亲家,这里可译为“婚姻亲戚”,1分;何,为什么,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郭登,是武定侯郭英的孙子。正统年间,郭登,跟从沐斌征战腾冲,升为署都指挥佥事。十四年,皇帝亲征瓦剌,郭登奉命担任随从护卫。朱勇率领的军队全军覆没,仓促讨论回师。郭登告诉学士曹鼐、张益认为皇帝应该进入紫荆关,王振拒不听从,导致大败。这时候,大同的将士大都战死,大白天都是城门紧闭,人人惶恐不安。唯独郭登激昂振作,率领大家修筑城墙,修缮兵器;安抚士兵,吊唁死者,慰问伤者,亲自为他们包扎敷药。说:“我发誓和大同城共存亡,决不会只让你们赴死。”八月,明代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挟持英宗北去,经过大同时,指使袁彬入城索要金币。郭登临时搭建壕桥将袁彬运进城内。郭登与侍郎沈固、给事中孙祥等出城拜谒英宗,跪在地上,放声大哭。用两万多金币和宋瑛等人家中的财产献给英宗,用来交付也先的索金。当天晚上,敌人在城西扎营。郭登谋划派遣壮士劫营救主,没有成功。第二天,也先挟持英宗离开大同。
(英宗被虏后)景帝代理朝政。景泰元年春天,郭登侦察到敌人几千骑兵,从顺圣川进入营沙窝。边将自土木堡事变后,人人畏惧不敢与敌军交战。郭登率领八百人打败敌军几千骑兵,军队士气因此大振。
四月,敌军几千骑兵突然袭击,郭登出东门迎战。假装败退,诱使敌军进城。伏兵突然冲出,打得敌军大败而逃。六月,也先又派两千骑兵入侵,被郭登再次击退。过了几天,也先带着英宗到达大同城外,声言要将皇帝送回。郭登与同僚设计,都穿朝服在在城门外的小城候驾,同时,将伏兵安排在城上。等待英宗入城,就从小城的闸门冲下。也先到达门口就发现情况不妙,于是立即挟持英宗离开。
当初,也先欲攻下大同作为巢穴,所以数次来袭。等到后来每次入侵则败,有些害怕了,开始有意送回英宗。英宗送回之后,第二年郭登以年老疾病为由请求退休,郭登当初到达大同,可以打仗的士兵才几百人,战马百来匹。到这时战马已有一万五,精良的士兵几万人,大同简直成了一个大镇。郭登离开后,大同人非常想念他。
当年,英宗经过大同时,派人对郭登说:“我和你有姻亲关系,你为何这样拒我于城外”郭登禀奏说“我只知道奉命守城,其他事情一概不管。”英宗对他心怀怨恨。等到英宗重新登位,郭登害怕不能免罪,率先陈述八件事情,多数是迎合之言。不久命令他担任南京中府事。第二年召回。谏官弹劾郭登违背召令,审查定为斩首死罪。后来英宗又下旨免除郭登死罪,降为都督佥事。宪宗即位后,才下旨恢复郭登伯爵之位。
郭登没有儿子,把兄长之子郭嵩过继作儿子。郭登被贬到甘肃,把家室留在京都,郭嵩苛刻他们的生活用度。
郭登的妾靠做针线活维持生活,差不多陷入危险,郭嵩都不管不顾。郭登回来想废除他,但因为他作了会昌侯的女婿,会昌侯曾经救过郭登,所以忍住没有发作。郭登死后,郭嵩就承袭了他的爵位。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姨妹:姨母的女儿。二子:两个女儿。中和:唐僖宗年号。缗:穿钱的绳。绐:哄骗、欺骗。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众皆伏泰之义?伏:“服”,佩服
B.俾其他人徙?俾:使
C.已别除官?除:任命、授职
D.解维而逝?解维:想通了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居且命尔子掌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B.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C.市之,而命洗刷?义不杀少而杀众
D.泰怃然久之?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尝于都市遇铁灯台? B.市之,而命洗刷
C.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 D.泰惊悸,召诘之
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操守颇有古贤之风————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者的风度
B.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那人有毛病,除了我没人适合她了
C.约回日当诣所止————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
D.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又将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的地方
5.下面全能说明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一项是
①姨卒,泰娶其姊?②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③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④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⑤泰惊悸,召诘之?⑥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这使得他受到众人敬佩。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曾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但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还为别墅倒贴了两百贯;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解了缆绳,一去不返。
参考答案:DBABCC
本题解析:1. D? 2.B(表被动。A且:暂且;况且。C而:就;却。D之:助词,无义;代词,它)3.A(都:大)4.B? 5.C 6.C
参考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中和年间,孙泰将在义兴安家,购置一座别墅,用两百贯钱。已经交付了一半钱,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看到一个老妇人连声痛哭。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叫她来问。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使别墅被别人拥有,因此悲伤。”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骗她说:“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另外授职,不能住在这里,所住的地方暂且由你的儿子掌管它。”说完,解开船绳就离去了,不再回来。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写出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古义和今义。
①家君作宰,路出名区(“宰”,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三秋”,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谁悲失路之人(“悲,”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⑤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⑥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是”,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⑦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再”,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古义:县令;今义:动词,宰杀。
②古义:九月,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义:秋收、秋耕、秋种。
③古义:同情;今义:悲伤。
④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贫穷,少钱。
⑤古义:远;今义:赊欠等。
⑥占义:这;今义:常作判断词。
⑦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