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3-15 22:48:26 【

1、单选题  下列句中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珍惜
B.非我也,岁也。? 岁:年成
C.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修:修理
D.追亡逐北? 北:北方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时运不济,命途多: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终军之弱冠:等到
C.阮籍猖,岂效穷途之哭:狂放、不拘礼法
D.云销雨霁,彻区明:日光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①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②。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③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等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或曰:“宜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④,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⑤,羝乳乃得归。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节选自《汉书》卷五四列传第二四李广苏建传)
  [注]①栘yí中:厩名。②汉使,指从前扣押的十多批汉朝使臣。③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上饰牦牛尾。④受辞,审讯。⑤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羝,公羊。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厚:向来交情深厚。
B.绝不饮食。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岳父。
D.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 ?②《齐谐》者,志怪者
B.①为武置酒设乐,谓武曰    ?②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①使牧羝,羝乳得归       ②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D.①单于使陵至海上,武置酒设乐  ②庭中始为篱,已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 ]

①引佩刀自刺     
②汉武帝嘉其义
③律知武终不可胁
④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⑤举剑欲击之    
⑥常愿肝脑涂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C.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D.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绖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选自《岭外代答》卷八《花木门·桂》,《岭外代答》为南宋周去非在淳熙五年(1178年)任桂林县尉时所撰写的笔记。《岭外代答》只有钞本流传,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后有《知不足斋丛书》钞本。
小题1: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 (?)?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
小题2: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小题3: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小题5: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



5、阅读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曾率族人二千多人马投奔刘秀,后帮助刘秀称帝。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从夏侯惇拒之?拒:抵御
B.自请愿徙诣魏郡?诣:圣旨
C.屯安民?屯:驻守
D.乃率众与辽破走权走:赶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船运军粮臣以供养无主
B.遂北渡河,攻蕃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C.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击管承于长广?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O、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整死后,李典接管了他的军队,官至中郎将、离狐太守,这一方面体现了家族的荫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李典颇有才干。
B.李典与程昱运送军粮时,没有听从太祖的命令,他担心太祖降罪于自己,于是主动提出率宗族部曲迁徙到魏郡。
C.在与刘备的一战中,夏侯惇不听李典的劝告,率军追击,结果中了敌军埋伏,后经李典营救才得以摆脱敌军。?
D.李典认为战事征伐还没有停息,应该加强郊野地区的军事防务,来控制四方,这一想法得到了太祖的赞同.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4分)
译文:?
(2) 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6分)
译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