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8月7日的《成都晚报》刊发了题为《不读〈红楼梦〉不配当空姐》的一则报道,报道说,泰国国际航空大众有限公司在华招空姐,面试时,就考了有关《红楼梦》的问题。记者问:“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泰航一高层人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们这次就是想招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姐,如果连中国四大名著都没读过,怎么能称得上有中国特色?所以,不知道《红楼梦》,没读过《水浒传》的,我们坚决不要。”
请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国家教育部 2000年3月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并列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2003年5月又颁发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体现了语文教改精神,进一步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明确提出了独立性、整体性与个性化的要求。不管各地贯彻实施的情况如何,高中生在与名著“接触”的问题上,应该有更多的体验,以“ 名著啊名著”为话题作文,是有话可说的。你可以就题目提供的材料发表评论,也可以就一部名著、几部名著发表评论,或者对中学生读名著这个问题发表见解,你也可以写你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也许,在读名著问题上你有难言的苦衷,那就不妨把苦水倒出来,“倒”得真切,就是佳作。但请注意,“名著啊名著”的话题本身就对文章的情感因素提出了暗示,所以,不管用何种文体,你的文章须带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本题解析:例文
读《红楼梦》感悟钗黛
樊欢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也是我国文学著作中最富有光彩的人物形象。在太虚仙境中,二人并列于十二钗正册之中,但却有着极不同的性格特征。
有人说:“林黛玉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子,‘咬尖’好胜,她的恋爱悲剧和早夭,并不值得同情;薛宝钗倒挺叫人喜欢的,性格温柔。”有人干脆说:“找个薛宝钗这样的对象不赖,真是个贤妻良母。”
这种看法太不公平了。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由于丧母过早,不得不寄养于外祖母家中。一进贾府,她就抱定这样的主旨:“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这样小心谨慎做人,或许能引起人们的同情,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原因在于她毕竟是林黛玉,未能改变心直口快、自尊敏感的个性,说不定哪句话就把周围人得罪了。史湘云与她逗趣,说她像戏台上的小旦,众人笑着附和,她本来也可以跟着附和一句,或付之一笑,但她却非常敏感地觉得这样把她和戏子相比是一种取笑,于是立即表现出一种非常不满的样子。贾母为宝钗过生日,她也感到不快。
在林黛玉身上有着过多的敏感和自尊,这种性格和她的身世直接相关。她,是贾母的外孙女;她,是寄人篱下的女子;她,是孤高自傲的才女;她,是多愁善感的娇小姐。她想摆脱命运又无法摆脱,这使得她心灵受到很大扭曲,烦恼也无时不笼罩着这个少女的心。
一次,她夜间去怡红院。晴雯误以为是丫头,拒绝开门,这却引起她的诸多心事,“ 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怄气,也觉没趣”。第二日,见满地落花,她由景触情,写出有名的葬花词。
林黛玉的这种孤高自傲,是她痛苦的根源,这不能归咎于她,而在于封建制度本身。
林黛玉不仅身世值得同情,她爱情的不幸也值得同情。林黛玉对宝玉的爱情,绝非在于金钱和宝二爷的地位,而是发自内心的那份真诚,她不像宝钗那样去规劝宝玉关心仕途,而是与宝玉一样讨厌功名,追求自主婚姻,心心相印。
相比于林黛玉,薛宝钗则截然不同,她在金陵十二钗中,是有名的“ 冷美人”,连吃的药都叫“冷香丸”,由此可见,她却是有一番心计的。初入荣国府,这位出生在皇商之家的千金小姐,给人的印象便与众不同:“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曹雪芹在初次介绍她时便说:“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凤姐对她评价为:“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以这种“会做人”的态度周旋于荣府之中,上上下下,男女老幼,都处得八面玲珑。在这件“ 和善”的外衣之下,却掩盖着她丑恶的灵魂。
她是一个很善于奉承、迎合的人。她知道在荣府中要依靠贾母,因为贾母可以一言定乾坤,这一点被工于心计的薛宝钗早看在眼里。贾母为她过生日时,叫她点戏,她便投其所好,点出贾母平日最爱看的戏,因此得到了贾母的“更加喜欢”。
一次在园中她偶听到丫鬟小红和坠儿说的私房话,又无处躲藏,力求自保,心生一计,装出追打黛玉的样子,来个金蝉脱壳,无形中又嫁祸黛玉。金钏跳井,本为王夫人所逼,宝钗听后却若无其事地说:“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足掉下去了。”如此会“ 体贴”人,怎样不被赏识呢!这一切表演,明眼的人一下子便看出,隐藏在她身上有那么多残酷的本性,牺牲别人的利益,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她规劝宝玉要看重“仕途”,与宝玉的叛逆格格不入,更显示她死心塌地效忠于封建阶级的本性。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人应当一切都美:容貌,服装,灵魂,思想。”以此来衡量薛宝钗,便可断出这个人物身上的是非了。
雪芹先生笔法神韵,勾画出的人物现实贴切,该赞的话早已有人说过,就让一段戏文结尾吧:“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选定文体;字数 800 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它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该题的审题的角度大体有四:一是从牵牛花、紫藤罗的角度,“借助”“发挥个性特长”;一是篱笆、枯树的角度,“扶持后生”“甘做人梯”“无私奉献”;一是二者关系的角度,“双赢”“互助”“合作”。一是假借外物。
点评: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一、首先要“读”: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 二、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正在越变越大:住的房子越大越好,举办活动规模要大,建筑物越大越有气派,其高度已达到510米,游艇上的活动面积有3个足球场大,飞机客仓能安置650个座位……
于是引起了人们对“大”的思考和议论:
“越大就意味着越好吗?”
“大,又有什么不好呢?”
……
请以“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庄子·恶乎往而不可》就文中的两个典型人物——子舆和哀骀它,揣摩其内心世界,用生动的语言写一个片断,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法国人阿尔贝特·史怀泽,被爱因斯坦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
在生命的面前人们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行为,请你以“敬畏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
参考答案:
敬畏生命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里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但自从人类文明时代诞生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再也没有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过其他的生命。可是这些生命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身旁。“万物平等”,是的,人们常常是这么说的,可是人类对那些和他们一样有生命的万物都做了些什么呢?
我们拿起了斧子、弓箭开始向大自然进攻。最终我们在森林中建起了房子,在篝火上烤起了野味。除了人类,其他生灵都被我们视为低级的生命。我们站起来,走到高山上看着我们的杰作: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中大片的森林被毁,无数的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很多生物种群渐渐绝迹……我们忘记了,人类也是自然之子,我们也是在艰难的挣扎中走到了今天。
如果有朝一日,地球上那些珍贵的物种被人类消灭净尽时,我们会怎样想?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水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身体的中间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圣的光辉。
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以后扩大开来,以至于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佳作】
藏羚魂
我沉思于夕阳的血色中。风在耳边演奏,沙在眼前舞蹈。远处,我的家族静静地享受着落日的抚慰。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像盛开的康乃馨一样的温馨,又像月光一样的飘逸。我为此而感动,却又为此而流泪。因为我不知道如此的美丽明天是否还会再现。彷徨着,我始终找不到通往阳光的道路。泪水迷茫了双眸,莫名的恐惧紧紧抓住我。我无法逃避,无法挣脱。虽然我们的家族经过千万年的生命奋争,没有向任何困苦低下过头,但这一次却让我们无法承受——人类无休止的捕杀,使我们庞大的群体渐渐消失。疲倦的心已经找不到方向。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母亲美丽的容颜在我眼前闪动。我呼唤她,呼唤她那双明亮的眼睛能给予我们答案。我留念那一刻,留念可可西里这个美丽少女的面庞和那在她身边缓缓流淌的清流。
我带着昆仑山的祝福降生在可可西里。母亲轻轻地舔吮着我,阳光在我眼中微笑,小草的欢唱伴着风传到很远很远,母亲慈祥的目光透出喜悦的光芒,激动的泪水流淌在我的脸颊上。我用好奇、天真的目光看着这个陌生的天地,对一切感到新奇,渴望了解。我在妈妈周围撒欢,生活,这样单纯、美好!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在那天被打破。
人类狰狞的面孔出现在可可西里的每个角落,子弹的呼啸穿透了每颗沙粒。母亲将我藏起后,奔向太阳落下的方向……
嘈杂的声音渐渐消失,我悄悄地探出头,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一切都是那样静,静得让我害怕。一种血腥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我呼喊着:“妈妈!妈妈!……”没有任何的回音,只有昆仑山一遍遍地传送着我的悲哀。
我奔跑,朝着妈妈消失的方向,希望能在黑夜将我吞噬之前回到她的身旁。忘记了疲惫,忘记了饥饿。我坚持着,汗水将我全身湿透,急促的呼吸让我难以支撑。我瘫倒在沙丘上,远方的星闪烁着,伤心的泪从我眼中流下,我低吟着:“妈妈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啊……”
醒来的时候我已经躺在亲人的怀抱中,他们的角上留有凝固的血,他们的眼中有流血的痕迹。
“孩子,你跟我来。”一位年老的藏羚羊对我说。我迷惑地跟着,随他走上一座山。太阳黯淡的光射在我们身上。
“孩子,你知道我们藏羚羊为什么能经得住千万年的风风雨雨吗?”
我摇摇头。
“藏羚羊经千万年的生存奋斗,练就了矫健的四肢、精巧的身体,我们强健而有力,奔跑如飞,锐利的角是我们的自豪。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种精神,一种使我们永远屹立的意志。生命是脆弱的,但当注入这种精神、这种意志时,生命就会像这巍峨、雄浑的昆仑山一样屹立不倒。”坚定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仿佛母亲慈祥的脸轻轻地对我微笑。我擦干眼角的泪水,望着远方的落日,坚强地点了点头。
我开始以风雨为伴,冰雪为家。我坚信母亲会永远看着我,更坚信,泪水浇灌的生命经得住风吹雨打,用灵魂抚育的身躯如雪莲美丽绽放。我率领这个家族,开始了我们的求生之路。我们要做可可西里的精灵。
血腥总是缠绕着我们,让我们没有喘息的机会。可可西里的天空是如此的沉重,我分不清该走的路,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灭亡,还是生存?我开始彷徨,但母亲的身影在我心中铭刻,长老的话在我耳畔回荡,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我不能让藏羚羊的容貌成为记忆,起伏的昆仑山就是我们的脊梁,再大的困苦我们也会扛起,无垠的可可西里就是我们的胸怀,信念自在心中,藏羚羊家族一定会在可可西里生存下去……
我从沉思中醒来,太阳的红光将我们包容。母亲的身躯在太阳中化为金光,洒在我们身上。
我深深地吻了一下可可西里的脸颊,带着我们的家族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点评】
人类的贪欲破坏着生态环境的和谐,在杀戮无辜的过程中,也在一步步毁灭着自己。小作者以藏羚羊的口吻如泣如诉地表达了对其自身生存处境的忧虑,从而唤醒人们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共同家园的良知。构思巧妙,主旨深远
本题解析:
这是一个内容十分宽泛而严肃的话题,构思中“主题先行”是关键。文章可以写得大气磅礴,如民族大义与个人生命的取舍的思辨、生命价值的实现与道德良知的约束、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与生命意识的苏醒等等;也可以写得温婉曼妙,如绿叶的奉献与落红的化泥、胡杨的顽强与骆驼的坚韧等等;甚至一只麻雀的拼死护雏、一只蝴蝶的艰难蜕变、一株小草的顽强生长都能引起人们的唏嘘感叹。总之,要写出生命为何需要“敬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