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5 22:51:17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小题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6分)
小题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3分)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3分)
小题2: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2分)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此题为炼字题。答题格式基本为:字的含义+句中意义+作者情感。
例如:拂字,为吹拂的意思,用拟人手法刻画出了竹子随风摇曳发出的声音伴随琴声的情景(此处即使是拟人手法也不可能分析成弹琴,毕竟是以声拂,所以语言组织较难),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如果感到感情不好总结,或者一样的话,可以把两个字的感情放在一起总结,如果不同的话,最好分开来写。不过对字的分析一定要分开为两条)
小题2:
如果对诗歌分类较熟悉的话,可以很简单的答道是托物言志。即使不知道,分析题目中的“整体上运用了”也可以知道是全诗运用的技巧。在回答托物言志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这样的格式:事物特点+作者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小题1:“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3分)
??
小题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这句运用反衬(或衬托、对比)的手法(1分),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2分)
小题2:①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2分)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要在整体感悟诗歌的意境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如“花明柳暗”“愁”等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花明柳暗”表现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色的景象,而一个“绕”字,巧妙的把春色与愁绪联系在了一起,由此可以联想到,诗人在此描写“花明柳暗”的春色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诗人的凄苦的愁绪,所以,这里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
小题2:在古代诗词中,“鸿雁”具有漂泊在外思乡却又无法归去的凄凉之意,而诗人在“欲问孤鸿向何处?”一句中,以“孤鸿” 的形单影只,生动形象的把诗人的孤寂之情表现出来;“不知身世自悠悠”,以“不知身世”的“孤鸿”来比喻自己漂泊天涯前途未卜的凄凉。答题时,重点抓住“孤鸿”的意象来分析诗人的内心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花?(吴融)
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华:盛开的花朵。
小题1:对这两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白诗第二句“软于丝”的意思是指柳条披垂时那种柔软如丝的姿态。
B.白诗三、四句写郊野荒园的柳树,尽管长势繁茂,婀娜多姿,却无人观赏。
C.吴诗第一句写杨柳不屑与春日百花争浓斗艳,自有一种品格。
D.吴诗第二句“雪濛濛”形容漫天飞雪,描写杨花比百花先开的情景。

小题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是前两句侧重描写杨柳的可爱风姿,后两句侧重议论、抒情。
B.同是写树,白诗运用正面描写,而吴诗则兼用衬托的手法。
C.白诗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D.吴诗通过对杨花的赞美,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傲霜斗雪的英雄形象。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D项“形容漫天飞雪”和“比百花先开”不准确。
点评:这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题型,答这类题,一定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小题2:试题分析:D项中的“傲霜斗雪”错误。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小题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2分)
小题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小题1:原句好。原句中的“天地”着眼于空间,突出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有诗人的主
体感,能显示诗人正气浩然之志。改句的“秋后”没有上述之意,且与“清霜”有重复之嫌。
或改句好,“秋后”着眼于时间,强调了小人可以猖狂于一时,却不可能猖狂一世;“秋后”
与“清霜”呼应,且与俗语“秋后算账”暗合。“秋后”的使用使诗意更显豁。


本题解析:
小题1:《咏柳》借柳来托物寓人,从诗句分析可知是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小题1:此题考查诗句的辨析,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皆可酌情给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鸟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3分)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初春时乡村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写了桑芽、幼蚕、细草、黄犊、斜日、寒林、暮鸦等景物。
小题1:运用了对比(对照)的手法,将城里豹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
的荠菜花对比,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常见题型》试..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