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3-15 23:00:44 【

1、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莫(让)事不举  便言多(美好)才
B.(故意)作不良计 大人(特地)嫌迟
C.(幸亏)可广问讯 (希望)复得此妇
D.徒留无所(用)  留待作遗(施舍)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  逸
后魏崇义里有杜子休宅,地形显敞,门临御路。时有隐士赵逸者,云是晋武时人,晋朝旧事,多所记录。正光初,来至京师,见子休宅,叹息曰:“此是晋朝太康寺也。”时人未之信,问其由,答曰:“龙骧将军王濬平吴后,立此寺,本有三层浮图,用砖为之。”指子休园曰:“此是故处。”子休掘而之,果得砖数万,并有石铭云:“晋太康六年,岁次乙巳,九月甲戌朔,八日辛巳,仪同三司襄阳侯王濬敬造。”时园中果菜丰蔚,林木扶疏,乃服逸言,号为圣人。子休遂舍宅为灵应寺,所得之砖,造三层浮图。好事者问晋朝京师何如今日,逸曰:“晋朝民少今日,王侯第宅与今日相似。”又云:“自永嘉已来,二百余年,建国称王者,十有六君,吾皆游其都鄙,目见其事。国灭之后,观其史书,皆非实录,莫不推过于人,引善自向。苻生虽好勇嗜酒,亦仁而不杀,观其治,未为凶暴。及详其史,天下之恶皆归焉。苻坚自是贤主,贼君取位,妄书生恶,凡诸史官,皆此类也。人皆贵远贱近,以为信然。当今之人,亦生愚死智,惑已甚矣。”问其故,逸曰:“生时中庸人耳,及其死也,碑文墓志,莫不穷天地之大德,生民之能事。为君共尧舜连衡,为臣与伊尹等迹。牧民之官,浮虎慕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所谓生为盗跖,死为夷齐,妄言伤正,华词损实。”当时作文之士,惭逸此言。步兵校尉李登问曰:“太尉府前砖浮图,形制甚古,未知何年所造?”逸云:“晋义熙十二年,刘裕伐姚泓军人所作。”汝南王闻而异之,因问何所服饵以致延年。逸云:“吾不养生,自然长寿。郭璞常为吾筮云‘寿年五百岁’,今始余半。”帝给步挽车一乘,游于市里,经之处,多说旧迹。三年已后遁去,莫知所在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休掘而
验:检验。
B.吾皆游其都
都鄙:京城和边邑。
C.观其治,未为凶暴
典:典礼,仪式。
D.吾不养生

闲:通“娴”,熟习。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赵逸奇异的一组是(  )
①子休掘而验之,果得砖数万
②子休遂舍宅为灵应寺
③时园中果菜丰蔚,林木扶疏
④吾皆游其都鄙,目见其事
⑤凡诸史官,皆此类也
⑥三年已后遁去,莫知所在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魏时,有个隐士叫赵逸,他说自己是晋武帝时候的人,有关晋朝的旧事,他大部分都记得,人们最终相信了他说的话。
B.赵逸经历了十六位国君,认为很多史书记载的都不是事实,统治者往往把过错推给别人,把好事引到自己身上。
C.赵逸对运用虚妄之言中伤正气、借助华丽辞藻损害事实的现象进行了批评,这使得当时的文士很惭愧,因为他们的写作水平比不上赵逸。
D.汝南王听说了赵逸的事后感到很诧异,认为赵逸可能服用了什么东西才会如此长寿,但赵逸说他是自然长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休遂舍宅为灵应寺,所得之砖,造三层浮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皆贵远贱近,以为信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年已后遁去,莫知所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其气。’“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曰:“志壹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摘自孟子《公孙丑上》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此霸王,不乎异:奇特
B.持其志,无其气暴:糟蹋
C.夫志焉,气次焉至:周到
D.非义袭而之也取:取得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若挞于市朝故一世雄也
B.志壹动气淇有岸
C.敢问夫子恶长其闻道也固先
D.其外之也尤不能之兴怀
小题3:把第I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4分)
(2)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4分)
小题4:孟子认为要培养“浩然之气”,最根本的是做什么?请用原文二字概括,并简要说明其理由。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划9处)(4分)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
? 一日讲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①。”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徵,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离;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彼二子皆有道者所羞,何足道哉?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②,虽有皋、夔、稷、离、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离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③”
?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 注:文中“皋、夔、稷、离、傅说”均为古代贤臣,“四凶”是传说中尧、舜时代的四大坏人。慝,音te,邪恶。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擅长反驳论辩。如文中“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宋神宗有意为王安石对自己的批评而辩解,但王安石即以宋神宗的话题另出新论,令人信服。这种论辩思维很值得我们学习。试以此为例,以一两句话反驳下面两种观点。
①人人都说诸葛亮聪明而又严谨,其实他也有错用马谡失街亭的失职和愚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冬天太冷,夏天太热,要是一年四季都是春天该多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