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3-15 23:00:44 【

1、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此人可见,不可屈致也(?) ?
富者其亲戚(?) ?
乃谢客车(?) ?
瞬息可(?) ?
然赢欲公子之名(?) ?
连辟公府不(?) ?
陈力列,不能者止(?)



2、填空题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含义,有活用现象的写出活用类型。
无期功强近之亲,无应门五尺之僮(“外”、“内”:_______________)
②臣具以表(“闻”:_______________)
③则刘病笃(“日”:_______________)
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①,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后汉书·张纲传》)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②;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②翮:鸟翼,翅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心 危:高
B.多求兵马 率:大都,一般。
C.纲置上坐,问所疾苦 延:请
D.六者成败之几 几:通“机”,关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既见纲诚信,出拜谒 度我至军中,公
B.思爵禄相荣 洎牧谗诛,邯郸为郡
C.公深计之 尔无忘乃父之志
D.余人受命部 杳不知其所
3.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A.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B.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C.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D.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夫之认为张纲劝降张婴只是缓解了一时之祸,并不值得效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结合原文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余若水先生传
(清)张岱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①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共因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程②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③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④,主人墙隅咻咻然⑤,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以。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选自《琅嫒文集》卷之四,有删改)
  [注]①僦:租。②程:床前的小桌。③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④班荆:布草而坐。⑤咻咻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县行属礼——强:强令
B.自恃交谊,殷勤请——造:拜访
C.诸君即共前之——遮:阻拦
D.诸长吏皆违其意——重:敬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痛哲兄先萎/邻乏厚,君薄也
B.直前托视疾/击沛公于坐
C.长为农夫没世足矣/敛赀财送其行
D.激愤殉,以明节也/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余若水“明节避世”的一组是(? )
①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②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③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④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⑤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
⑥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若水刚踏上仕途,就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行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
B.余若水亲自带着家人耕种,艰难度日,妻子儿女安然自在,没有怨恨之情。死后,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办了丧事。
C.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他想逃走。见了面,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朋友救助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
D.张岱运用细节描写,把余若水刻画得神情毕现,并对其节操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反映了他身为清初汉族文人的复杂心态。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多其义,共因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节选自《宋史》)
【注】狃:niǔ,?轻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不利引去辄:总是,就
B.骁锐据要害以备之简:选择,挑选
C.因请帝澶州幸:皇帝亲临
D.众请驻跸以军势觇:掌握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帝大骇,问准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准心知二人谋,阳若不知秦王斋五日后,设九宾礼于廷
C.谁陛下画此策者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D.琼随立庭下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寇准“刚正直率”的一组是(? )
①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②准不发,饮笑自如?③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④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⑤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⑥众议皆惧,准力争之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4分)
?
(2)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4分)
?
(3)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4分)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