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②悉纵遣之?③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④将虽弗禁,其俗自息?⑤发人之墓,非盛德事?⑥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万一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办法驳斥他们,就会伤害国家的体面。
(2)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品德崇高的人应做的事。”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A、荣:羡慕? C、籍:登记? D、举:率领
点评:本题所选词语皆为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常见实词中的词,符合考纲要求。这也提醒考生对考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必须全面掌握,这是基础。
小题2:试题分析: ①是谈其文章,不是谈为官才能;⑤反对宰相的做法,并不是为官的才能;⑥只是陈述其为官的经历,并没有体现其才能。
点评:这是一道文本信息归纳题,文言文信息的归纳整理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本题中“为官”就是限制条件。命题者往往在选项中故意忽略题干中的限制条件而扩大答题范围。比如本题中的①⑤。所以考生在平时做题时要注意题干信息。
小题3:试题分析: 原文“以命将”,由此可见,并不是许将主动请缨。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选项将文本中较难理解的句子进行了解释,符合本题的命题意图。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学会利用文意理解题来理解文本。
小题4:试题分析: (1)“有以”为固定结构,有……用来……,如“项王未有以应”;“折”为使动,意译为“驳斥”,如“相如廷折之。(2)“以问将”是“以之问将”的省略;“发”为“打开”之意,如“发掘”。
点评: 本题的第二句重点考查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考试中常考的句式,但在一个句子中考查两处省略的情况不太多。可见省略句的重要性。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
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
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庆礼雅有方略雅:高雅
B.为立店肆肆:商店
C.遂罢镇兵五千人罢:撤去
D.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嗤:讥笑
小题2: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3分)
①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②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③独庆礼甚陈其利?④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⑤开屯田八十余所?⑥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认为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有利,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B.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C.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又下诏让宋庆礼协助桓彦范;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D.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小题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3分)
?
(2) 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1)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挫,对人太苛察就无可用之人,在东北生出事故,损失的数以万计。(关键字词:“折”、“无徒”、“所亡” )
(2)宋庆礼为人苦守忠节,是国家的辛劳之臣,一到边疆,历时三十来年。(关键字词:“苦节”、“所” )
本题解析:
小题1:雅:一向、平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雅:向来。
点评:文言实词要结合上下文理解,但也可以从已学知识中迁移而来,如本题中的“雅”“肆(酒肆)”,这样就会让学生学有所用,也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运用能力。本题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
小题2:①表现宋庆礼的忠节;④表现他有方略的结果。
点评:本题既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也借宋庆礼雅有方略的品性给考生以思想上的教化,体现了高考提倡高雅追求、弘扬正气的原则。
小题3:C项,是桓彦范特别召请宋庆礼,不是武则天下诏让宋庆礼去协助。
点评:本题在原文有选择性的设置了一个小陷阱。没牵涉到更多的方面,所以难度不大。只要学生比对原文就比较容易看出来,符合考纲中“浅易”的要求。
小题4:注意句中重要的文言现象:(1)刚:刚硬,刚强。折:受挫折。察:苛刻。徒:同一类的人,意译为“可用之人”。有事东北:省略“于”。所亡:损失的。 (2)苦节:苦守忠节。为:是。劳臣:辛劳的臣子。所:表约数。
点评:本题的两个句子比较难,“刚”“折”“察”“无徒”“苦节”“劳臣”在句中的含义都不是常见义,所以,考生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意。另外翻译本来就是个难点,所选句子不宜太难。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倪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望:每月十五日
B.今者薄暮——薄:迫近
C.披蒙茸——披:拨开
D.攀栖鹘之危巢——危:高
2.下列省略句的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余)步自雪堂?
B.(客)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C.盖二客不能从(余)焉
D.(道士)过临皋之下
3.对《赤壁赋》《后赤壁赋》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赤壁还是那个赤壁,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境界。
B.《赤壁赋》字字秋色,《后赤壁赋》句句冬景;两赋因季节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C.《后赤壁赋》登山情景可惊可怖,与《赤壁赋》风月水光的安谧幽静形成鲜明的对照。
D.《赤壁赋》是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发表的一篇议论;《后赤壁赋》则用道士化鹤的故事抒发超脱的情怀,写的都是舟中发生的实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D
4.(1)才过(去)了多久(几月几日)呀,可是江山的面貌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2)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将讽朝延,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身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圣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外汇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越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选自《隋书·隐逸传》)
1.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②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B.①每以振施为务 ?②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C.①士谦家富于财? ?②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D.①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②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3.根据文意,下列各句中补出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郡王睿举德行,(睿)称疾不就
B.(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C.为(债家)设酒食,对之燔契
D.(己)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族人眼中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也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和士开(注:人名)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D?
3.C?
4.B?
5.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6.①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
②赵郡的农民感激他,抚摩自己的子孙说:“这是李参军留下来的恩惠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