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A.①卒虽甚喜,而莫知贼意 ②闻檐瓦声,已跃而下 B.①所属解一贼至 ②卒从其言,所得愈丰 C.①彼处人闹,何以取? ②密以酒肉与贼 D.①京城闤闠之区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C.(遗,读wèi,赠送。)
小题2:B.(A①表转折;②表修饰。B都是“所字结构”。C①凭借;②拿。D①助词,的;②代词,它。)
小题3:C(放犯人外出,是遭到了受贿犯罪的威胁。)
文言文参考译文:
京城繁华市区,盗贼很多,行踪诡秘,不容易彻底缉捕。赵尚书担任临安府尹时,有一贼每次在人家中作案后,一定用白粉在门壁上写下“我来也”三字,虽然追捕很严,但还是久久捉拿不到。“我来也”的名声,哄动了京城。大家不说捉贼,只说捉“我来也”。
一天,下属押送一个贼犯来到,说他就是“我来也”。马上送到监牢审讯,他一点也不承认,又没有赃物可作证明,未能结案判其入狱。那人在拘禁期间,忽然偷偷地对牢卒说:“我固然经常作贼,但不是‘我来也’,现在我知道自己无法逃脱了,只求你好好照看。我有白金若干,藏在保叔塔上某层某处,你可以去把它取回。”牢卒想塔上乃是游人往来频繁之地,(不可藏金),以为是戏弄他。贼人说:“别怀疑,只管去,那里正作佛事,点燃塔灯一宿,逗留一整夜,就可以得到手了。”牢卒听从了贼人的计谋,果然得到白金,非常高兴。第二天清早进入监狱,牢卒偷偷地送酒肉给这贼人。过了几天,贼人又对牢卒说;“我有东西一坛,放在侍郎桥某处水中,你可以再去取回。”牢卒说:“那里人多,凭什么取回?”贼人说:“教你家里人,用箩筐装着衣裳,到桥下去洗,偷偷地把坛子放进箩筐,再用衣裳盖好,抬回就行了。”牢卒又听从了他的话,这次得到的更多。第二天,牢卒又送酒食给贼人,加以慰劳。牢卒虽然很高兴,但不知贼人是什么意思。
一天晚上,已打二更。贼人低声对牢卒说;“我想出去一会儿,四更以前赶回,决不连累你。”牢卒说:“不行!”贼人说:“我一定不连累你,即使我不回来,你因失掉囚犯,必然会受到罪责,而我送给你的,尽可以维持生活。假若你不听从我,却恐怕会有比这更悔恨的事情!”牢卒无可奈何,只得把他放走。牢卒坐下来等候,他正在忧虑烦恼之时,听到房檐瓦响,贼人跳了下来,牢卒非常高兴,重新给贼人加上镣铐。刚天亮,开牢门,听到某门张府报案说:“昨夜三更,被盗,丢失好多器物。贼人在府门上写下‘我来也’三字。”府尹拍着桌子说:“差点儿错断这个案子,怪不得他不承认。”只是以不应该犯夜禁,把在押的那个贼犯,打了一顿板子,驱逐出境了事。牢卒回到家里,他老婆说:“我半夜里听见敲门,恐怕是你回来,赶忙起身开门,只见一人把两个布袋丢在屋里就走了,我于是把它藏起来。”牢卒打开一看,都是金银器皿,才知道是张府被盗走的东西,又用它来贿赂牢卒,贼人竟因此逃脱性命。虽然以赵府尹的明察洞见,但还是猜不透贼人的奸滑,贼人真算得上狡黠了!牢卒于是以疾病为由辞职,从容地享乐终身。死后,儿子不能守业,把留下的财宝都花光了,才对别人说出这件事。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居是州,恒惴栗恒:常常。
B.日与其徒上高山徒:徒弟。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交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B.不知日之入/固一世之雄也
C.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醉则更相枕以卧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游于是乎始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1)我原以为凡是这一州的不同常态的山水(或译为“凡是这一州的山水有不同常态的”),都已被我游览了(或译为“都为我享有了”),却不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独特。(2)这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独特卓立,不和小土堆同类。
本题解析:
小题1:B徒:随从。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小题2:A表修饰/表转折? B取独/的? C连词,就,便? D相当于“然”,……的样子/句中语气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小题3: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以为”,译为认为,“是”译为这,“特”译为独特,“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皆我有也”,被动句。(2)句中“然后”译为这以后,“特立”,古今异义词,译为独特卓立。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克】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成语:克敌制胜、攻无不克(战胜、打败)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能够)
C.成语:克己奉公、克己复礼(可以)
D.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克,能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