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面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B.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
C.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D.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与例句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A.阿母谢媒人
B.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人而徐趋,至而自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一l0题。(9分,每小题3分)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日:“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通:“昵):不可弃
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
“季子来归”,嘉之也。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日:“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日:“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日:“鲁可取乎?”对日:“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日:“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公与石祁子玦,与宁庄子矢,使守,日:“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与夫人绣衣,日:“听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狄人囚史华龙滑与礼孔以逐卫人。二人日:“我,大史也,实掌其祭。不先,国不可得也。”乃先之。至则告守曰:“不可待也。”夜与国人出。狄人入卫,遂从之,又败诸河。
(选自《左传?鲁闵公元年~二年》有删改)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戎狄豺狼,不可厌也满足
B.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怀恋,贪恋
C.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帮助,辅助
D.公次于郎以待之?差一等的
10.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中的齐侯即齐桓公,他在管仲的劝谏下出兵救邢。管仲的语言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
B.文中有“不去庆父,鲁难未已”,现在也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常用来形容祸根不除,灾难祸患就不会停止。
C.仲孙认为,“礼”是国家的根本,鲁国之所以能顽强生存,是因为它的根本没有动摇。所以他劝齐桓公宁可看着鲁国遭受祸难,等待时机消灭它。
D.卫国灭亡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君骄奢淫逸,耽于享乐,不体恤百姓,得不到国人的支持,国家是不会长久的。
11.将第1卷第三题文言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夏亲暱,不可弃也。(3分)
(2)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4分)
(3)若之何而去之?(3分)
参考答案:
8、D
10、C
11.(1)中原各国互相亲近,是不能相互抛弃的。
(2)下臣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就像大树,躯干必然先倒,然后枝叶随着落下。
(3)如何才能除掉他?(3分)
本题解析:
8.D(次:驻扎,住)
10.C(“他劝齐桓公宁可看着鲁国遭受祸难,等待时机消灭它”不对,仲孙劝齐桓公
从事于安定鲁国的祸难并且亲近它。对“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理解不正确)
11、关键词:
(1)3分,“诸夏”“亲暱”译错备扣1分
(2)4分,“本”“颠”译错各扣1分)
文言参考译文:
狄人进攻邢国。管仲对齐桓公说:“戎狄好像豺狼,是不能满足的。中原各国互相亲近,是不能抛弃的。安逸等于毒药,是不能怀恋的。((诗》说:‘难道不想回去,怕的是这个竹简上的军令文字。竹简上的军令文字,就是同仇敌忾而忧惠与共的意思,因此请求您听从书简而救邢国。于是齐国人出兵救援邢国。
这年秋天八月,闵公和齐桓公在落姑结盟,请求齐桓公帮助季友回国。齐桓公同意,派遣人从陈国召回季友,闵公住在郎地等候他。《春秋》记载说“季子来归”,这是赞美他。
冬天,齐国的仲孙湫前来对祸难表示慰问,《春秋》称之为“仲孙”,也是赞美他。
仲孙回国说:“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祸难就没完。”齐桓公说:“如何才能除掉他?”仲孙回答说:“祸难不完将会自取灭亡,您就等着吧!”齐桓公说:“鲁国可以取得吗?”仲孙说:“不行。他们还遵行周礼。周礼,是立国的根本。下臣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就像大树,躯干必然先行仆倒,然后枝叶随着落下。鲁国不抛弃周礼,是不能动它的。您应该解除鲁国的祸难并且亲近它。亲近有礼仪的国家,依靠稳定强大的国家,离间内部涣散的国家,灭亡昏暗动乱的国家。这是称王称霸的方法。”
(闵公二年)冬天的十二月,狄人攻打卫国。卫懿公喜欢鹤,他养的鹤有坐大夫车子的。卫军要跟狄人作战了,拿武器的人都说:“派鹤去!鹤实际上享有俸禄官位,我们没有禄位哪里能作战?”卫懿公把玉佩交给石祁子,把箭交给宁庄子,派他们防守,说:“用这种东西帮助国家,选择有利的去做。”懿公又把绣衣交给夫人,说:“听从石祁子和宁庄子他们两人的。”渠孔为卫懿公驾着战车,子伯做车右,黄夷做前驱,孔婴做殿军。和狄人在荧泽交战,卫军被打败。狄人便灭掉了卫国。在作战中,卫懿公不肯丢掉自己的旗帜,狄人便以他为攻击目标,所以惨败。狄人囚禁了史官华龙滑和礼孔,带领他们去追击卫军。这两个人说:“我们是卫国的太史之官,掌管祭祀。不让我们先回去你们就得不到卫国的国都。”于是让他们两人先回去了。他们到了国都,告诉守城的人说:“不能再抵御了。”他们在夜里跟国都城内的人都出城逃走。狄人攻进卫国国都,紧跟着追击卫军。又在黄河边上打败了卫军。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黎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选自《贞观政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启:报告
B.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据:占有
C.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知:知道
D.绩雪涕致辞?雪:擦试
9.下列不能表明李绩为“纯臣”的一项是(?)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
B.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
C.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
D.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绩忠心事主。高祖为此任命他做黎州总管,并赐他姓李。
B.李绩极讲道义。李密因反叛被诛,李绩上表要求高祖为其举行国葬。
C.李绩深得太宗信赖。一次李绩喝醉睡着,太宗亲自把御服盖在他的身上。
D.李绩善于用兵。太宗说,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比不上李绩。
11.把下面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C
9、C
10、B
11、关键词:
(1)“人众”、“土地”是两个词
(2)寻为于自拔
(3)属越
本题解析:
8.C(知:主持)
9.C(纯臣:指忠心事主,毫无个人打算的臣子。CD两项都表对太宗的感激,但C项不能表现其忠心事主)
10.B(“要求高祖为其举行国葬”错)
四1.(1)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
(2)不久,李绩被窦建德进攻,被建德打败了,又逃回来回到京师。
(3)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
【参考译文】
李绩,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李绩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10个郡。武德二年,李绩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既已经归顺大唐,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名称和军人户口,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吗?”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感到十分奇怪。使者把李绩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徐绩感故主之德,给故主推功,真是纯臣啊!”任命他做黎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官职。不久加授李绩为右武侯大将军。到李密反叛被诛,李绩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绩真讲道义。不久,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绩被窦建德打败,又逃回来回到京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把他们打败。贞观元年,李绩被任命为并州都督,都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绩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绩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他在并州镇守了16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李绩有次突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绩叩头出血,哭着谢恩。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绩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绩说:“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情!”李绩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任信用。李绩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确当。从贞观以来,李绩奉令讨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太宗曾说:“李靖.李绩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啊!”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B.①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C.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