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气环流
任何行星上,只要其上空有大气,就应该有大气环流。何谓大气环流?就是行星大气一方面从太阳电磁辐射中接收热量,一方面把自身的部分热量发射到行星际空间。在“收”与“发”的过程中,一些区域常年温度高,气压低,形成低气压,另一些地区常年温度低,气压高,形成高气压。气压的高低不同,导致大范围的大气流动,这就是大气环流。
地球上有三种环流。首先是信风,就是地球低纬度地区的一种大气环流。它相当稳定,按时前来,决不轻易失信,因此叫做信风。古代商人利用它推动风帆飘洋过海,从事贸易活动,因此又称贸易风。除了信风,在南、北两半球的大气中各有两个环流圈,分别位于中纬度地区和两极地区。此外,在地球对流层上层或平流层内还有强而窄的气流(称为急流),对整个大气环流起发动机作用,将低纬度地区的暖空气推向高纬度,将两极地区的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输送。
这三种环流在火星上都有。不过,太阳辐射在火星表面造成的响应与地球不同,火星表面上夏季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而在夏季半球(即处于夏季的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因此火星上夏季环流圈不是像在地球上那样分布在赤道两边。此外,火星大气里还有两种特有的环流。一是热潮风,它是火星上的昼夜温差驱动,沿火星天空中太阳运动的方向传播。二是“凝致流动”,是二氧化碳季风性凝结形成的。在火星冬季半球高纬度地区,Y二氧化碳会冻结成干冰。这样,火星冬季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压就比别处低。高气压地区的大气向低气压地区流动,就形成一股强劲的环流,将热量和质量向极冠区转移。这股环流就是“凝致流动”。
在金星上虽然没有像地球、火星上那样的环流,C但大气中有从东向西流动的高速大风,风速由行星表面向上逐渐增加,Y表面风速为每秒1米,云顶风速可达每秒100米。以每秒100米速度前进,4天可以环绕金星一周,所以此风被称为“四日风”。四日风的能源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至今还是谜。(选自《大自然探索》2006年第1期)
1.下列有关“大气环流”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星上的大气由于不同地区气压的高低不同,而导致的大范围的大气流动。
B.行星大气在接收和发射热量的过程中,造成不同区域常年温度高低不同,而导致气压的高低不同,最后形成大气的流动。
C.地球上的对流层上层或平流层内有强而窄的气流,它将低纬度地区的热空气推向高纬度,将两极地区的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输送。
D.火星上夏季环流圈不是像在地球上那样分布在赤道两边,是因为太阳辐射在火星表面造成的夏季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而在夏季半球(即处于夏季的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
2.下列关于地球上三种大气环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风,就是地球中低纬度地区的一种大气环流。它相当稳定,按时前来,决不轻易失信,因此叫做信风。
B.?地球南北两半球的大气中有两个环流圈,分别位于中纬度地区和两极地区。
C.古代商人利用地球低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推动风帆飘洋过海,从事贸易活动,决不轻易失信,因此又称贸易风。
D.急流是地球对流层上层或平流层内的强而窄的气流,它对整个大气环流起发动机作用。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季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是火星表面接收太阳电磁辐射热量最多的地方。
B.热潮风由火星上的昼夜温差驱动,它沿火星天空太阳运动的方向传播,是火星大气里一种特有的环流。
C.在火星夏季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二氧化碳会冻结成干冰,从而造成高气压地区的大气向该地区流动,形成一股强劲的环流。
D.“凝致流动”,是二氧化碳季节性凝结形成的一股强劲的环流,它将热量和质量向火星极冠区转移。
参考答案:1.D
2.D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简述《边城》中翠翠母亲的故事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边城》通过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在小说的第一章,作者就交待了翠翠母亲的故事:她和一个军人唱歌相熟后有了私情,军人服毒自杀,她在生下孩子之后也追随赴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泰山日出(节选)
徐志摩
(1)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饮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微有些白,宇宙只是莽莽苍苍的。但这时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
(2)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的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3)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4)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
(5)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6)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7)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去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8)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9)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送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
(10)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超……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的跃出了平地,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11)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送走光明的胜利……
(12)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体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13)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小题1:第二段中“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这个句子该如何理解?
小题2: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把抒情主人公“我”幻想成一个立在大地顶尖的巨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3:文中有一个很有力的句子,即日出时“我”发出的欢呼:“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三个短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小题4:在这篇散文中,对日出的壮丽景象作了大量的描绘。 (6分)
(1)文中为什么用“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来形容色彩?
(2)文中又用“鱼龙” “神驹”“雀屏”等各种动物形象来比喻,其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这个句子形象地表达了巨人迎接东方的太阳升起来时迫不及待而又一往情深的复杂情感。
小题:通过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化实为虚,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泰山日出对“我”产生的震撼,便于下文表达我对磅礴壮观的日出的礼赞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小题:三句一句比一句强烈,既反映了日出时候的动态过程,又反映了终于见到光明时感情的流动和迸发的过程。
小题:(1)这些事物可以形容日出时色彩的浓郁、变幻和奇丽,把光的色彩表现的更加强烈而鲜明,更能引起美的想象。
(2)用动物来比喻,显示了一种极其活跃、变换没测的日出的动态过程,更好地描写了日出时候景色的奇丽。
本题解析: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潜力无限的“白色生物”
徐新明?
生物技术的发展引人注目。以玉米和小麦为原料制成塑料和纤维的新技术,将在全球掀起一场资源和环境革命。
2006年4月,法国产业革新部发表公告,为推动产业技术革新,政府将实施六大计划,其中就包括白色生物产业计划。该计划被政府概称为“生物淀粉计划”,其最终目标是将谷物的淀粉精制后开发出具有石油产品同等质量的石油精制代用品,即研制出跟石油制品一样质量的谷物制的合成纤维和塑料等。在生物技术的世界里,制药产业被称为“红色生物产业”;农业被称为“绿色生物产业”;现在,人们把大量用于工业产业的“谷物粉末”称为“白色生物产业。”
白色生物产业的崛起,为各类替代石油的技术开发开辟了广阔的领域。世界上许多大企业都在发展壮大各自的“白色生物产业”。据测算,2010年白色生物产业的市场规模将扩展到1 250亿美元。预计该产业占整个化学产业的市场率将达到10%。现在已经达到770亿美元的规模,占整个市场的7%。大部分白色生物产业将占领生物酒精等生物燃料市场。
生物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欧洲生物产业联合会现任会长西布斯认为,白色生物产业的崛起也为欧洲的复兴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难得的发展良机。欧洲的目标是,用谷物淀粉制作轻软坚硬的新材料。迄今,“生物淀粉计划”中各项具体任务尚没公开。但纤维、塑料包装和道路铺设等产业部门却对此计划情有独钟,并联合起来组成了新的化工企业。按照“生物淀粉计划”的框架,到2010年,将成立若干家生物精品研发所,并立刻投入开发研究工作。
目前,在白色生物产业的实用化领域独占鳌头的企业,首推美国谷物营销商卡基尔公司属下的某环保公司。该公司用玉米为原材料生产出来的树脂,己被沃尔玛和戴尔等公司用来作为包装材料。用玉米为原料制出的“生物PDO”系列产品独领风骚,据杜邦公司负责人布林克古博士讲,他们推出的“生物PDO”系列产品中的一种命名为“索罗纳”的纤维,质量上可与用石油原料制出的纤维相媲美,前者更为柔软和轻巧,不仅富有伸缩性而且便于着色。再者,生物PDO系列产品,还可以作为增粘剂广泛应用于雪花膏里防止手皮肤皲裂和应用于体臭防止剂。
白色生物产业的各类产品将应运而生。意大利诺克门特公司推出的一种命名为“马特比”的产品,就是从玉米、小麦、大豆的淀粉中提取材料制出替代型塑料制品的。2006年在都灵举办的冬奥会上,便选用了由“马特比”生物原料制造的一次性玻璃杯。美国轮胎大亨克特耶公司制造的“生物轮胎”,其中部分材料也应用了“马特比”原材料。该生物轮胎的特征是,比橡胶轮胎更加适宜路面的柔和性,大大降低了燃料费和减少了噪音。
白色生物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咄咄逼人态势令世人刮目相看,其发展潜力值得人们期待。
(选自《百科知识》2007年8月)
5.从原文看,下列对“白色生物产业”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色生物产业是以谷物淀粉作为原料,旨在开发与石油产品同等质量的石油精制代用品的产业。
B.白色生物产业生产重点在于研制跟石油产品一样质量的谷物制的合成纤维和塑料等。
C.白色生物产业风起云涌,短短几年工夫,业已占据整个化学产业市场的10%。
D.白色生物产业用途广泛,纤维、塑料包装和道路铺设等都是它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白色生物产业是推动产业技术革新的一项生物技术工程,它的研究开发将会催生一场资源与环境的大革命。
B.白色生物产业在农业和工业两大产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工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将因之而彻底改变。
C.白色生物产业的市场规模将日益扩大,在化学产业领域则尤其突出,而其中的重点又集中在生物燃料上。
D.白色生物产业研制出来的一些产品已经在生产与生活中得到了运用,并且较传统原料制造的产品更具优势。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等困扰人类的问题催生了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
B.欧洲的工业产业将会因为白色生物产业的兴起而起死回生。
C.白色生物产业计划被法国政府命名为“生物淀粉计划”,是因为其原料为生物淀粉。
D.白色生物产业的研究尽管已经拉开了帷幕,但大规模实用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参考答案:5. C
6.? B
7.? B
本题解析:5. C项说法将未然说成已然。文段说的是“2010年……预计该产业占整个化学产业的市场率将达到10%”。
6. B项“工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将因之而彻底改变”的说法武断,原文无相应依据。
7.“起死回生”说法不恰当。原文中只是说“白色生物产业的崛起也为欧洲的复兴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难得的发展良机”,这并不能表明欧洲的工业产业已死。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鲁迅在《孔乙己》中设置“我”的形象有何用意?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1、《孔乙己》中的“我”仅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小伙计,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其作用既在于集中笔墨以一个场景——“咸亨酒店”、一双眼睛来写孔乙己潦倒悲惨的一生,同时也是为了使故事更为真切动人。2、“我”也是众多“观众”中的一员,虽年纪小小,但已丧失了应有的良知,对孔乙己不仅毫无怜悯同情之心,反而常常取笑他。“我”之所以在单调无聊的小伙计生涯中,还清晰记得孔乙己到店里的情形,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表现了对不幸的兴趣和对痛苦的敏感。“我”正显示了人性中残忍的一面。年纪幼小、受害甚深,不仅令人体察到作者设置这一形象时内心所蕴含的忧愤深广与用心良苦,更令人情不自禁地记起“狂人日记”结尾的吶喊:“救救孩子!”
本题解析:考查对作品的构思技巧的理解能力,要结合“我”在文中情节发展的作用理解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