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三)
2019-03-15 23:32:13 【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寒?冬
陈永林
空中溢满寒风狰狞的微笑。光秃秃的树干冷得瑟瑟发抖,发出凄厉无助的呜咽。空中布满铅色的乌云,严密密地压在头顶上。要下雪了
我立在风中,脸被刀子样的风扎得生痛生痛。
“爹,上岸吧,要不会冻坏的。”
父亲不搭理我。父亲仍摸他的鱼。
“这些王八羔子都躲到哪儿去了?”父亲下湖快半个时辰了,可乌鱼一条也没摸到。寒冬,乌鱼怕冷,藏在泥土里一动也不动,很难抓。即使人踩住它,它也动都不动,让人很难感觉到踩住它了。
湖水对湖岸怀着满腔仇恨似的,猛烈而凶狠地撞击着湖岸。
父亲被湖浪冲个趔趄,险些摔倒。
“爹,别摸鱼了,回家吧。”
“放你妈的屁,不摸到鱼,你能当成兵……”
父亲的声音打颤。
都是狗日的村长。
在我们这个穷山沟,想当兵的挤破头。每年冬季,许多人都为当兵奔波。我们这些没考上大学的,如果又想挣脱脚下这贫瘠的土地的束缚,那只有当兵一条路。
我也往当兵这条狭窄的路上挤。
去年,我验中了,可乡武装部只分给我们村委会四个名额。我没争到。原因是我们想抓住鸡却舍不得一把米。
今年,我验中后,父亲就忙活开了。
父亲拎了两条“红塔山”,两瓶“茅台”进了村支书的门。村支书见了烟酒,满口答应,又说:“只是村委会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还得村长同意。村长同意了,我没二话。”
父亲又拎着鼓鼓囊囊的包进了村长家,对村长说明来意。
村长说:“这事,我当然会帮忙。只是今年指标太少,只三个。而村里验中了的却十几个,能否去得成,我不敢打包票。但我尽力帮忙。”
父亲又把烟酒拿出来,村长不收。父亲说:“你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不想帮这个忙。”“忙是要帮,但东西不能收。”两人争了很久,最后父亲执拗不过村长,把东西拎回家了。
父亲脸上阴阴的。父亲说:“村长不收东西,他不实心实意帮忙。唉!”
正巧,村长的女人得了一种妇科病,医生开了药,说要乌鱼做药引子才行。
父亲得知后,立马就下湖了。
父亲的身子开始抖了,“哎呀,这……乌鱼……躲哪里……”父亲话都说不囫囵。
“爹,回家吧,这兵我不当了。”我的泪掉下来了。
“闭……上……你……的嘴。”父亲仍摸他的鱼。
忽然,父亲笑了:“哈哈,终于……抓……住……你……”
父亲双手举着一条三四斤重的乌鱼。
父亲上了岸,身子一个劲地抖,嘴唇已冻得乌黑,身上发紫。可父亲还笑着说:“这回没白来。村长见了这鱼,准会动心的。你当兵有望了。”
回到家,母亲把一红本本给我,说:“通知书刚下来了,过几天就走。”
父亲问:“这通知书谁送来的?”
“村支书。”
“那你把这乌鱼剖了,红烧,多用香油,要煎得焦黄焦黄,村支书喜欢吃。”父亲对母亲吩咐后,又对我说,“你去买两瓶好酒来。”
“那乌鱼不送村长了?”母亲问。
“不送。”父亲生硬地说,“娃能当兵,全是村支书帮的忙。这情我们得谢。”
酒买回来了,父亲就去请村支书。
父亲把乌鱼脊背上的肉块一个劲地往村支书碗里夹。村支书说:“我自己来。”父亲说:“多吃点,这东西冬天里吃了,补肾。”父亲又端起酒杯,说,“我在这敬你一杯,娃儿能当成兵,全靠你了,在此谢你了。”父亲一仰脖,一杯酒一口干了。
“林子能当成兵,也亏了村长帮忙,我一个人不行的。乡长在外县有一亲戚,想把户口转到我们村,占我们村一个指标,村长挡着,把这指标给了林子。”
父亲“啊”了一声,笑便僵在脸上,但片刻,又说:“来,喝酒。”
父亲的声音一下没了筋骨、软绵绵的。父亲刚才兴奋得发红的脸也犹如门墙下的枯草,蔫蔫的。
外面开始下雪了。
吃完酒,父亲又出去了,母亲和我没在意,都没问父亲到哪里去。到吃晚饭时,我四处喊父亲,却没人应。母亲也慌了。后来,母亲说:“他是不是给村长摸乌鱼去了?”我跑到湖边,见岸上放着父亲的衣服,湖上却没父亲的影子。后来在离我们村二十几里的一条河边找到了父亲。父亲的身子已变得僵硬。
雪纷纷扬扬下,满世界一片耀眼的白。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4期,有删改)
小题1:小说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5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以父亲冻死作为结局?(6分)



2、阅读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赵孟頫,开放在元朝的那朵无主桃花
冬夜读金元词,尽管窗外有凛冽的风刮过,然意识里竟没有寒意。境由心生,大概我只顾着他和他的管道升了。
可读到赵孟頫那一句“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便再也读不下去了。我仿佛听到一声轻轻的哀叹,带着无奈和愁怨,从这位南宋末世皇孙凄惶郁闷的胸腹中游丝般吐出来。
赵孟頫在家中排行老七,是庶出之子。赵孟頫的父亲赵与告,户部为官,善诗文、富收藏。赵孟頫五岁开始习书学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1岁时父亲去世,原先的富足急转直下。1279年,二十四岁的他更是一夜之间由宋室贵胄变成了亡宋遗室,成为元人眼中的“南人”,赋闲家中。
这样,仕元施政还是隐居乡野,对赵孟頫来说就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母亲是不甘的,她声泪俱下地哭诉:你是庶出,父死国变,只有为朝廷所用,你我母子才会有出头之日啊。但是作为亡宋贵胄去做元朝的官儿,在当时反元情绪高涨的宋室遗逸看来,这简直就是“失大节”,既有辱门庭又失个人操守。此时的赵孟頫犹如站在刀尖上,这两难的抉择要难为死他了。
然而命运似乎格外垂青这位才高八斗的青年。御史程文海搜罗才子名流,于是赵孟頫“被荐应诏”。他抱着“在山为远志”的宏愿与热诚,离家别乡入朝为官,但于心里却也揣了不舍与不安。
在元朝统治者眼里他是“南人”,纵然通史、博学,善诗文、工书法,却遭到大臣的妒忌。入仕受挫,郁郁寡欢的赵孟頫发出“昔为水山鸥,今作笼中鸟”的哀叹。好在他是明智的,窥探了官场的卑鄙与险恶,为躲是非,他携妻子管道升出任济南。可鲁地也在元人统治之下。赵孟頫终于在1295年的夏秋之交,借病乞归,回到了阔别多年、朝思暮想的故地——吴兴。
隐居乡野四年,赵孟頫广结友人,家乡的佳山秀水,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也使他的艺术修养陡然增高。他画山水、作花鸟,激情肆意;他沾浓墨,书篆、书隶、书行、书草,样样绝伦。他俨然成为江南文人的领袖,许多当地的达官显贵以结识他为荣。
这期间,他为好友周密画下了那幅著名的“鹊华秋色”图。此画与其说是了却友人的思乡情缘,倒不如说是亡宋遗孙赵孟頫对家乡刻骨铭心的直抒胸臆。图中的鹊山和华不住山,一个云峰高耸,一个漫圆浑厚,平原上州渚红树,芦荻茅屋,渔网翠柳,也将他一腔的乡愁泼墨于一纸之上,这难道不是对自己“误落尘网中”的羞愧和自责吗?一个朝代的更迭给赵孟頫带来的岂止是精神的悸痛,挥之不去的还有山河不在的破灭感。
假如赵孟頫的人生轨迹就这样走下去,也许他内心的伤痛还小一些,然而1310年,57岁的赵孟頫再次奉旨进京。这次应诏赴京的直接原因是皇太子对他产生了兴趣,希望用汉文化的“博雅渊深”来藻饰元朝的“太平之美”。一代文宗的命运被轻而易举地掌控在元朝的统治者手里。
但和上次主动入仕不同,虽然官居一品、出将入相,但赵孟頫总觉得自己充其量是朝廷手中摆弄的“花瓶”,不禁悲从中来。说起来真的是知夫莫若妇,妻子管道升看着日日忙碌的丈夫感慨万千,填词道:“人生贵极是诸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
得于妻子的规劝,加之思乡心切,1319年赵孟頫带着妻子再一次踏上了归乡之路。然而夫人管道升却病逝舟中,客死他乡。这让赵孟頫身心俱疲,万念俱灰。他再也不看重名利了,一心潜心于佛,经常以书写经文为精神依托,在平淡中过着最后、也是最弥足珍贵的晚年时光。
1322年,69岁的赵孟頫在观书作字中走完了一个书画家矛盾而荣华的尴尬一生。
今夜的我藉着他的风范,读出一个文人的安心与安逸来。安心为文,安逸为人,不惑之年的我,也在潸然泪下的阅读和理解中,一步步走向自已的归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国破家残,赵孟頫一夜之间由宋室贵胄变为亡宋遗室,成为元人眼中的“南人”,他笔下的“无主桃花”是对自己境遇盼慨叹。
B.赵孟頫虽心怀远志入朝为官,但内心既有离别故土亲人的不舍,也有身为亡宋宗亲却仕元施政、辱没门庭、为人所不齿的不安。
C.赵孟頫的尴尬,源自身份的尴尬。身为宋室遗胄,他空有一身才华、满腔抱负,却始终英雄无用武之地,始终与元朝政治无缘。
D.再次奉旨进京的赵孟頫成为朝廷藻饰“太平之美”的工具,妻子的词表明了她对丈夫抛弃虚名浮利、归隐田园的想法的理解。

E.本文以空间转换为序,记叙了赵孟頫尴尬的一生。作者运深情于笔端,行文流畅自然,字里行间饱含了对赵孟頫的崇敬之情。
小题2:为什么说“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对家乡刻骨铭心的直抒胸臆”?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结合全文,解释文章结尾“安心为文,安逸为人”一句话的内涵。(5分)
小题4:文中说,“冬夜读金元词,尽管窗外有凛冽的风刮过,然意识里竟没有寒意”,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没感到“寒意”。你有过类似的阅读体验吗?请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说说你的体会。(不少于200字)(12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淮河上寻桨声
文瑞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儿的。
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摞下来是不是可以摞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是溶了商女的相思泪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的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秦准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
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扉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韵事……
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出来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的有些变形。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淮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粘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无了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扬柳、冰霜残梅,也早就听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选自2006年第9期《散文选刊》)
小题1:结合原文,回答问题。(6分)
(1)第二段中“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一句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作解释。
(2)文章最后说“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小题2:文章开头引用了杜牧的诗句,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本文容量大,但思路清晰,结构分明。请说出文章在材料安排上的特点,并分点概括作者对秦淮河的感受。(5分)
小题4:文章题为“秦淮河上寻桨声”,从全文看,“桨声”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4、单选题  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选出符合要求的一项:
在这次印度洋大海啸后,整个世界表现出对受灾国的极度关心和同情,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通过提供救援资金、物资等途径来帮助他们。对于一个病人,需要输血,需要输氧,但是病人健康地生活最终还要靠自身的生命力和自身的机能转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海啸后,受灾国家不能迅速得到救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他们的救援力度不够
B.只要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能持续他们的援助,受灾国的社会经济就会恢复蓬勃的生机
C.在接受各种救助后,受灾国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最终还有赖于其自身的努力
D.对危急病人的抢救先要输血、输氧,但病人的健康恢复却主要依靠其自身的免疫能力。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回收太空垃圾
美俄卫星碰撞事故再次提醒人类,随着太空越来越拥挤,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很明显,比卫星和探测器数量增长更快的是大大小小的太空垃圾,这些垃圾已经严重威胁到未来的太空安全。
太空垃圾又叫太空碎片,是人类在航天活动中遗弃在空间的废弃物。太空垃圾中体积较大、较常见的主要包括已退役的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它们在碰撞后产生的碎块。此外,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也会产生太空垃圾。火箭的第一和第二级分离较早,通常能进入大气层焚毁,第三级以上的部分,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卫星本体等,却将长期逗留在太空。此外,早期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时产生并被扔到太空中的垃圾,以及太空行走时不慎遗落在太空的螺母、工具等物品,也都是太空垃圾中的一部分。至今,地球周围已漂浮着超过15万块大小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的组成表明,几乎人类的每次太空活动,都不可避免会带来更多的垃圾。太空垃圾数量的快速增多,让运行中的卫星等航天器的正常工作受到威胁,碎片相互碰撞的概率也随之增加,这又产生了更多的碎片导致恶性循环。科学家们预测,随着太空垃圾持续增加,到2050年,类似美俄卫星碰撞的情况将从“史无前例”变成“日益频繁”。
不过想要对付太空垃圾,却不那么容易。从长远来看,太空垃圾真正的解决办法就是回收或及时将它们推到更高的太空轨道。但回收太空垃圾的成本过高,并可能导致更多的碰撞反而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因此,各国还是以“防”为主来尽量减少太空垃圾,其中主要分为“钝化”、“系留”和“转移”等方法。“钝化”就是消除能使火箭或航天器在轨道上发生爆炸的根源。在星箭分离之后,火箭上增设的排放系统将操作“三放光”的程序,即把储箱里的液体放光,把气瓶里的气体放光,把电池里的能量放光。这样,除非与别的航天器相撞,火箭自身不会爆炸。“系留”是指将航天器在发射和工作中产生的抛弃物系留在航天器上。“转移”是指在航天器寿命结束前,利用剩余燃料将它推到一条专用于 “埋葬”寿终航天器的“坟墓轨道”,防止它们影响和干扰正常工作的航天器。
不过预防只能尽量使太空垃圾增加的速度放慢,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有的科学家提出了使用“太空吸尘器”的设想,让它在太空飞行时清除那些小型的太空碎片。但这需要它具备识别迎面而来的是正常工作的航天器还是太空碎片的功能,这又会导致“太空吸尘器”的构造太复杂,成本也太高。
总之,想要在已有约6000个各种航天器的太空处理掉那些太空垃圾,真是难上加难。
(选自《环球时报》第1868期,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太空垃圾是指已退役的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它们在碰撞后产生的碎块。
B.火箭增设的“三放光”排放系统,可以使火箭在星箭分离后,火箭自身不会自行爆炸。
C.太空中存在着的可用于“埋葬”寿终航天器的“坟墓轨道”,有利于减少太空垃圾。
D.不断改进结构复杂、成本高的“太空吸尘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太空垃圾的问题。

小题2:下列不属于发生碰撞事故原因的一项是?(?)
A.卫星和探测器的增长速度小于太空垃圾的增长速度。
B.太空越来越拥挤,太空垃圾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多。
C.已有太空碎片相互碰撞产生更多碎片导致恶性循环。
D.回收太空垃圾成本过高,并可能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
小题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将太空垃圾推到更高的太空轨道与回收太空垃圾相比,不仅成本低,而且易于操作。
B.同时使用“钝化”、“系留”和“转移”三种方法,能使太空垃圾的回收变得容易。
C.漂浮在地球身边大小不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同样会对卫星等航天器构成威胁。
D.人类的太空活动会带来更多的垃圾,解决太空垃圾问题要靠减少甚至终止太空活动。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标点符号的..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