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2019-03-16 00:48:5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遣怀
杜甫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
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
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1.古人评论说:“愁眼二字,便见所怀。”“愁眼”所见的是什么?这两个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人仇兆鳌说此诗“处处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请以二三联为例,从景与情的关系上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愁眼”所见的是霜露、菊花、断柳、净水、楼阴、山日、归鸟、啼鸦等自然景物和“客泪”的情景。
  ①用“愁眼”做线索,即景物从愁眼看出,从而把它们串联在一起。
  ②领起全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第二联写“柳”因“天风”而断,“客”因听到“清笳”声而堕泪;第三联写“楼”因“水净”而“阴直”,因“塞日斜”而显得“山昏”。这两联情景交融,以凄凉、清净之景,表达了哀伤、惆怅之情。(写“以哀景写哀情”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属环境描写,对其作用分析最佳的一项是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骆谷晚望①
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②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①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年)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寂寂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之作。骆谷,关中通汉中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②公子王孙,此处指代“宦游人。”
【小题1】简要分析“去国还家一望时”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小题2】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请对本诗的景与情的关系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在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由上句的写景转到后两句的抒情(1分);“去国还乡”点出诗人失官还乡的写作背景,隐隐透露出失落的情绪,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2分)。
【小题2】(4分)本诗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2分)。首句写多姿多彩的秦川如画卷一样,渭水如绵长的细丝横穿其间,离别国都之际,这美丽的风光使罢官的失落感倍增;结句写原本美丽的山花却触动了自己的羞于回乡见父老的愁肠。两处乐景皆称托出作者的伤感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要注意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此为缘景遣怀诗。全诗二十八字,并无惊人警语,而自有一种形象意蕴,令人荡气回肠,原因在诗人惯用的以乐景衬哀情的对比反衬手法,在这里得到了长足 的发挥。起句写美景,景美得扑面而来,结句写愁肠,肠愁得寸寸欲断。同一诗境,效果迥异。其中的玄机就在于“莫来好”三字,这三字导入一种闲愁美,哀伤 美。乐景固然给人以美感,哀景同样给人美感。在特定的诗境下,先乐后哀,乐中生悲,会使诗味浓郁,咀嚼甜美。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多钟,如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情景分写等等,需要联系诗歌写景句逐句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李翰自越至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小题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友人李翰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对朋友长久的思念;(2)对朋友孤舟浮海的关切;(3)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来的惊喜。(3分。每点1分)
【小题2】使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江月人格化(1分),融情于景(1分),表现出朋友到来的欣喜、欢悦(1分)。
【小题3】四海泛舟,浪迹天涯;万里来访,重视友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了无心计,物我相融。(4分。每点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长相忆”表现的是思念之情,“何处来”表现的是关切之情,第二联表现了二人友情之深。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1)这首诗的最后一节赋予了“乡愁”特定而广阔深刻的内容,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一节是
[    ]
A.而现在,乡愁是一泓蓝蓝的海水
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
B.而现在,乡愁是一杯清清的海水
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
C.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D.而现在,乡愁是一道深深的海峡
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
(2)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本诗以纪实手法抒写了作者自己“少小离家”到“老大难归”的思乡情愫。
B.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歌的结构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的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D.诗歌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有叠词、有变换的量词,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


参考答案:①C②A


本题解析:①C(作为单纯的思乡之作,这首诗的重点在最后,即对大陆的思念。把这种思念和往昔对母亲、新娘的思念并列起来,以显示其深重。再者从整齐对应的角度考虑,“一湾浅浅的海峡”与“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相对应,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故C项正确)②A(本诗作者选择最富有特征性、最能表现不同时期离愁别恨的“客观对应物”来表达;“乡愁是一种伴随人的一生的感情文化渴求,和因这种渴求不能满足而引起的人生缺憾感、空虚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生境遇。故A项错。)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