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遣怀
杜甫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
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
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1.古人评论说:“愁眼二字,便见所怀。”“愁眼”所见的是什么?这两个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人仇兆鳌说此诗“处处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请以二三联为例,从景与情的关系上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愁眼”所见的是霜露、菊花、断柳、净水、楼阴、山日、归鸟、啼鸦等自然景物和“客泪”的情景。
①用“愁眼”做线索,即景物从愁眼看出,从而把它们串联在一起。
②领起全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第二联写“柳”因“天风”而断,“客”因听到“清笳”声而堕泪;第三联写“楼”因“水净”而“阴直”,因“塞日斜”而显得“山昏”。这两联情景交融,以凄凉、清净之景,表达了哀伤、惆怅之情。(写“以哀景写哀情”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属环境描写,对其作用分析最佳的一项是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骆谷晚望①
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②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①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年)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寂寂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之作。骆谷,关中通汉中交通孔道,是一处军事要隘。②公子王孙,此处指代“宦游人。”
【小题1】简要分析“去国还家一望时”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小题2】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请对本诗的景与情的关系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在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由上句的写景转到后两句的抒情(1分);“去国还乡”点出诗人失官还乡的写作背景,隐隐透露出失落的情绪,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2分)。
【小题2】(4分)本诗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2分)。首句写多姿多彩的秦川如画卷一样,渭水如绵长的细丝横穿其间,离别国都之际,这美丽的风光使罢官的失落感倍增;结句写原本美丽的山花却触动了自己的羞于回乡见父老的愁肠。两处乐景皆称托出作者的伤感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要注意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此为缘景遣怀诗。全诗二十八字,并无惊人警语,而自有一种形象意蕴,令人荡气回肠,原因在诗人惯用的以乐景衬哀情的对比反衬手法,在这里得到了长足 的发挥。起句写美景,景美得扑面而来,结句写愁肠,肠愁得寸寸欲断。同一诗境,效果迥异。其中的玄机就在于“莫来好”三字,这三字导入一种闲愁美,哀伤 美。乐景固然给人以美感,哀景同样给人美感。在特定的诗境下,先乐后哀,乐中生悲,会使诗味浓郁,咀嚼甜美。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多钟,如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情景分写等等,需要联系诗歌写景句逐句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李翰自越至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小题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友人李翰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对朋友长久的思念;(2)对朋友孤舟浮海的关切;(3)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来的惊喜。(3分。每点1分)
【小题2】使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江月人格化(1分),融情于景(1分),表现出朋友到来的欣喜、欢悦(1分)。
【小题3】四海泛舟,浪迹天涯;万里来访,重视友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了无心计,物我相融。(4分。每点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长相忆”表现的是思念之情,“何处来”表现的是关切之情,第二联表现了二人友情之深。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1)这首诗的最后一节赋予了“乡愁”特定而广阔深刻的内容,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一节是
[ ]
A.而现在,乡愁是一泓蓝蓝的海水
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
B.而现在,乡愁是一杯清清的海水
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
C.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D.而现在,乡愁是一道深深的海峡
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
(2)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本诗以纪实手法抒写了作者自己“少小离家”到“老大难归”的思乡情愫。
B.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歌的结构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的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D.诗歌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有叠词、有变换的量词,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
参考答案:①C②A
本题解析:①C(作为单纯的思乡之作,这首诗的重点在最后,即对大陆的思念。把这种思念和往昔对母亲、新娘的思念并列起来,以显示其深重。再者从整齐对应的角度考虑,“一湾浅浅的海峡”与“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相对应,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故C项正确)②A(本诗作者选择最富有特征性、最能表现不同时期离愁别恨的“客观对应物”来表达;“乡愁是一种伴随人的一生的感情文化渴求,和因这种渴求不能满足而引起的人生缺憾感、空虚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生境遇。故A项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