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2019-03-16 00:48:5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阳关引
寇准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潮雨霁,轻尘敛,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里,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小题1:此词上阕的景色描写是如何为离别营造氛围的?试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虚实结合是宋词写作中常见的手法,据此简析此词下阕的抒情效果。(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对下面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湿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难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本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无“反映人生哲学,表现人生哲理”。对现代诗歌的赏析要注意了解作者,把握意项,揣摩意境,品味语言,领悟情感,赏析技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1.这部分诗句刻画了唐玄宗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现了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的愁苦、寂寥、伤痛以及对杨贵妃的无尽的刻骨相思,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帝王,而是一个对爱情忠贞的普通人的形象。(意对即可)
2.第一,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或景中见情,或融情于景,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第二,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描写,如“踌躇不能去”“信马归”“孤灯挑尽”等。
  第三是直接描写心理,如“尽沾衣”“思悄然”“谁与共”等。(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8分)
采桑子①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这首词是作者出知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吟咏西湖美景所作的十首《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小题1:下阕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结合文本分析。(4分)
小题2:结合全词,是分析词人在文本中流露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下片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2分)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桨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2分)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2分)
小题1:欧阳修仕途遭遇了不少明枪暗箭,受到了不少打击诬陷。词人通过对春天颍州西湖美景的描绘,既有消极悲观、厌进思退的情绪,也有对颍州风光真诚的向往,表现了词人闲适高雅的情调和旷达乐观的情怀。(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 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诗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句话都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比黄花瘦"是古今评论家公认的佳句,请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薄雾浓云愁永昼”:从早到晚,薄雾浓云,天气阴沉,使人感到愁闷难捱。“瑞脑消金兽”:自己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孤独无聊。
(2)(人比黄花”取譬多端,含蕴丰富)黄花(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人比黄花瘦”,是对比,是比喻,更是夸张,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瘦削憔悴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深和相思之苦。(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