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2019-03-16 01:28:26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高沽(或“超越世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下面题目。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学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 小题2: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参考答案: 小题1:B 这种理解,与原诗的意境完全不符。 小题1:A 参看其他选项的分析理解。
本题解析:小题1:B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由这层去理解的话,我们就能够发现这首诗中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世间主客体本来就是相对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 小题2:A “人生悲哀”错,表现了陌生人间因偶遇而产生的相知相惜的缘分。从叙事话语的角度看,诗中的人称是不定指的,它泛指对现实生活中的片段进行素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可贵情境。从叙事视角来看,叙事者所讲述的梦境则代表了失意境况中的希望。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B?两首词都用典故,前者借以讥讽当时朝政,后者借以抒发情怀。 C?两首词都是豪放派词人所写,前者雄奇、奔放,后者慷慨、沉郁。 D?两首词都以怀古为题,怀念古代英雄,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应是前者抒发情怀,表现自己的惆怅和无奈;后者为借古讽今,表现自己的悲愤。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元)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白蘋、红蓼:水边生的草本植物。 小题1:这首元曲的开头两句写景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对曲中塑造的渔夫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精心选取“黄芦”“白蘋”“绿柳”“红蓼”四种景物,色彩明艳,相映成趣;(2分) 渲染出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特点,活画出渔夫垂钓的优雅环境,映衬着渔夫高洁脱俗的品格。(2分)。 小题2:渔夫是一个垂钓于秋江,以鸥鹭为友,不识字却能笑傲王侯的形象;(2分)他是作者忘掉机心、鄙弃功名的高尚德操、理想人格的化身。(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时先答出开头两句描写的景物,再分析其写景所用的手法和作用。 小题2:抓住描写渔夫形象的语句“有忘机友”“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等来分析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小题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3分) ? ? 小题2:此诗三、 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第一句诉诸感觉,(1分)写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点,同时也写出诗人“行”之“早”。(1分)诗人穿上露水不易湿透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1分) 小题2:(3分)主要用了反衬手法。(1分)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通过想象展开即可。诗句中“露侵”“晓寒”是关键词。 小题2: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根据句中“寂寞”与“虫鸣”就可答出“反衬”这一关键术语。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