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A.因陈正名从谏之道乃市信都、枣强田以赡学 B.伯达论列以其非时献所得金二百五十两、银一千两以助边 C.布德流化,必自近始上嘉其诚,赠太中大夫 D.敕与张行简进读陈言文字表乞致仕,未及上而卒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里妇不能纺者。授纺车八百余辆。置屋千二百余问,分处贫民。建公廨八十间以居六曹吏,俾食宿其中。节公费六百余两,代正赋之无征者。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开河渠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繁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令民投牒者,必入草十斤。未几,草尽,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民。有大泽。积水。占膏腴地二十余里。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大庄诸里多水,为筑堤十三道障之。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稍迁刑部主事,中官采御园果者,想杀园夫母,弃其尸河中。幼学具奏。逮置之法。嘉兴人袁黄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刊行于时。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疏虽留中,镂版书毁。以员外郎恤刑畿辅,出矜疑三百余人。进郎中。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敏赂贵人嘱巡抚檄取亲鞠。幼学执不予,立杖杀之。敏狱辞连故尚书潘季驯子廷圭,幼学言之御史,疏劾之,下狱。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独杨升畏祸敛迹,置之。巳,念己去升必复逞,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
久之,以副使督九江兵备。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三》)
小题1:列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俾食宿其中俾:使。
B.以不通权贵通:结交。
C.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论:讨论。
D.御史以闻闻: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幼学“政务惠民”的一组是
①垦莱田八百余顷? ②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
③为筑堤十三道障之? ④驳正其书,抗疏论列
⑤以员外郎恤刑畿辅? ⑥执不予。立杖杀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幼学任确山知县时,一方面致力于施惠于民,造福百姓,一方面敢于触犯权贵,严明法纪,汝宁知府担心他惹上祸端,请求上司将幼学调到中牟。
B.陈幼学在中牟任职时,组织百姓捕蝗抗灾,修复城墙,开垦荒地,开凿沟渠,治理水患,由于措施得力,政绩卓越。
C.陈幼学任湖州知府时,刚一到任就严格执法,为民除害;发生洪涝灾害时,他不惜荒废政务,全力抗灾,被救活的饥民有三十四万多人。
D.陈幼学七十岁时以供养母亲为由去职还乡,母亲去世后朝廷曾两次征召,他都没有赴任,去世后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4分)
译文:?
(2)稍迁刑部主事,中官采御园果者,怒杀园夫母。(3分)
译文:?
(3)置之。已,念已去升必复逞。(3分)
译文:?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下列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往相田得疾相,察看
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绝人,没有后代
C.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书,写
D.是日剧饮而归剧饮,痛快喝酒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已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彧曰:“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太祖曰:“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彧曰:“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钟繇可属以西事。则公无忧矣。”三年,太祖既破张绣,东禽吕布,定徐州,遂与袁绍相拒。……绍退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入动静变于常——动静:动作或说话的声音
B.其辞悖慢——悖慢:无理而傲慢
C.从容饰智——从容:不慌不忙;镇静
D.相持虽不能久安——相持:两方坚持对立,互不相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绍既并河朔,/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绍之强其何能为!/其孰能讥之乎
D.出入动静变于常/师不必贤于弟子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荀彧远见超群、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
①殆有他虑。
②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其非人,虽强易弱。
③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
④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⑤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
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多侧面描写的笔法,绘出了荀彧这个卓识非凡、远见超群的智者形象。
B.荀彧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曹操在器量上、谋略上、武装力量上、品德上都胜过袁绍,使曹操增添了抗袁信心,因此他非常高兴。
C.荀彧在分析曹操的德行时,指出曹操能以大仁待人,推诚心不虚美,自身行为谨慎节俭,而对有功的人却不吝啬,所以天下品德忠正,讲求实效的人才全都愿为曹操效力。
D.曹操还为袁绍侵扰关中地区,以那里的少数民族作乱,引诱南方的蜀郡与汉中郡与之联合,自己寡不敌众,荀彧又为其分析了韩遂,马超等必各拥众自保的形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叔孙建,代人也。父骨,为昭成母王太后所养,与皇子同列。建少以智勇著称。太祖之幸贺兰部,建常从左右。登国初,以建为外朝大人,与安同等十三人迭典庶事,参军国之谋。随秦王觚使慕容垂,历六载乃还。拜后将军。顷之,为都水使者,中领军,赐爵安平公,加龙骧将军。出为并州刺史。后以公事免,守鄴城园。
太宗即位,念建前功,乃以建为正直将军,相州刺史。饥胡刘虎等聚党反叛,公孙表等为虎所败。太宗假建前号安平公,督表等以讨虎,斩首万余级。余众奔走,投沁而死,水为不流,虏其众十万余口。
司马德宗将刘裕伐姚泓,令其部将王仲德为前锋,将逼滑台。兖州刺史尉建率所部弃城济河,仲德遂入滑台。乃宣言曰:“晋本意欲以布帛七万匹假道于魏,不谓魏之守将便尔弃城。”太宗闻之,诏建自河内向枋头以观其势。仲德入滑台月余,又诏建渡河曜威,斩尉建,投其尸于河。呼仲德军人与语,诘其侵境之意。
迁广阿镇将,群盗敛迹,威名甚震。久之,除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楚兵将军、徐州刺史,率众自平原济河,徇下青兖诸郡。建济河,刘裕兖州刺史徐琰奔彭城,建遂东入青州。司马受之、秀之先聚党于济东,皆率众降。建入临淄。刘义符前东牟太守清河张幸先匿孤山,闻建至,率二千人迎建于女水,遂围义符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义符遣将檀道济、王仲德救夔,建不克而还。建以功赐爵寿光侯,加镇南将军。
建与汝阴公长孙道生济河而南,彦之、仲德等自清入济,东走青州。刘义隆兖州刺史竺灵秀弃须昌,南奔湖陆。建追击,大破之,斩首五千余级,遂至邹鲁。还屯范城。世祖以建威名南震,为义隆所惮,除平原镇大将,封丹阳王,加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太延三年薨,时年七十三。世祖悼惜之。谥曰襄王,赐葬金陵。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十七》)
小题1:下列各项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之幸贺兰部幸:驾临
B.念建前功念:考虑
C.加镇南将军加:加封
D.建与汝阴公长孙道生济河而南南:向南
小题2:下列各项都能表现叔孙建智勇的一项是
①虏其众十万余口
②后以公事免,守鄴城园
③督表等以讨虎,斩首万余级
④建追击,大破之
⑤建不克而还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建是代郡人。他的父亲是叔孙骨,曾被昭成帝的母亲王太后抚养,和皇子同等对待。
B.司马德宗的将领刘裕讨伐姚泓,命令他的部将王仲德担任前锋,在将要逼近滑台时,兖州刺史尉建率领部众弃城池渡过黄河逃走,仲德趁机占领滑台。
C.叔孙建威震四方,如司马受之、秀之原先聚集党羽在济水以东,但是在叔孙建占领彭城以后,两人都率领部众投降。
D.世祖因叔孙建威名震撼南方,让刘义隆畏惧,升任叔孙建为平原镇大将,封为丹阳王,加授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众奔走,投沁而死,水为不流,虏其众十万余口。(5分)
(2)晋本意欲以布帛七万匹假道于魏,不谓魏之守将便尔弃城。(5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