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一)
2019-03-16 01:33:15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B.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C.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D.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2、阅读题  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8分)
(1)《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是指《诗》《书》???
???。(2分)
(2)《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的爱情悲剧。(3分)
(3)下面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部分判词,人物指代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②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A.林黛玉贾惜春妙玉史湘云
B.王熙凤妙玉贾惜春史湘云
C.林黛玉妙玉贾迎春李纨
D.薛宝钗贾迎春妙玉史湘云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宦官豢养盥洗患得患失风云变幻
B.莅临乖戾官吏 呕心沥血不寒而粟
C.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汗腺霰弹谄媚阿谀借花献佛



4、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题目中的空缺部分:
6、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________诗人,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__________,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___________诗歌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_________”,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7、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教材中《》《》《》《》等均出于此书。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汉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其中《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__________》合称“乐府双璧”。
9、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初唐四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成就最高,代表作有《___________》。



5、语言运用题  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6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