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浣溪沙①
姜 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②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③。?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 ①离除夕还有五日时,作者返家,途中过苏州,经吴松,遂 作此词。②石塘:苏州之小长桥。③头:指船头。恶:猛,厉害。禁持:摆布。
(1)作者说“画船愁过石塘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既是归家,你认为作者为何而“愁”?(2分)
(2)上片和下片的写景基调有什么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分)
参考答案:(1)作
者愁的原因是:风浪猛打船头,延缓了作者的归程。(2)上片的写景基调惨淡沉重: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下片的写景基调欢快愉悦:春浦生绿,小梅长枝,充满生机;灯火催归,一片温馨。(2分)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构成对比,上片写得越愁苦伤感,越能突出作者离家越来越近的欢欣愉悦。(或以上片惨淡景象反衬下片归家之欢欣亦可。)(3分)
本题解析:诗歌鉴赏
推介赏析:这首词写还家过年之情。过年是中国家庭天伦之乐的重要体现。家往往是中国人人生理想的起点和躲风避雨的港湾。特别是对多年飘泊在外的游子,家的感觉异常温馨。白石一生布衣,以清客身份依人篱下,辗转飘泊,除夕不能回家过年,已是常事。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1196)除夕前五日,白石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当时白石移家杭州 ,依张鉴门下),途中经过吴松,遂作此词。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7分)
醉花间
南唐·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小题1:“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3分)
小题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蕴藏的丰富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描写出鸟雀营巢(动),月映碧草(静)的景致(1分),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明快动人)(1分)的景象。
小题2:本词的思想感情丰富,包括:对美丽(生机勃勃)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人生苦短,别离多、相聚少,世事无奈之情;华年易逝,青春不再的伤感之情;风景古来依旧,人生聊聊百年,感叹人生的渺小,自然的伟大。(情感每点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结合词句合理分析,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要反复品读,在理解词句意境的基础上,找出关键词进行分析。“高树雀衔巢”一句,运用了一个“衔”字,把鸟雀在高树上筑巢的画面描绘出来,属于动景;“斜月明寒草”以“明”字把月光照亮碧草的意境表现出来,属于静景;所以这句词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来描写明快动人的景物特点。
小题2:此题要通过分析词句中景物的描写来体会出词人融入在里面的情感。词人在描写梅花,鸟雀筑巢,碧草山川风景中,流露出了对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的喜爱;又通过直接抒情来表达自己对青春年华易逝,人生别离的感叹。答题时,可以结合着对景物描写的分析和词人的直抒胸臆来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朝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1.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歌描写出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乡村的清晨静悄悄的,月色尚未退去,林间蒙着雾气,树叶凝着露珠,东方未白,而勤劳的农民已经在耕地了,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
2.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滴落水珠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突出表现了乡村的自然宁静。(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小题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赏析。(3分)
?
?
小题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
析。(5分)
?
?
?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1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清晨,诗人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不劳动的时候,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常常在自然的怀抱中独往独来,仰望碧空蓝天,不禁放声歌唱。(简单描述即可,不必如此详细。(2分)
小题1:(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 “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2分)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首先简要答出这是一种什么生活,结合柳宗元的经历,得知他不得不离开官场。隐居的生活是安闲的。可描绘每联的内容,写出其主要思想。
小题1:南夷谪表明诗人是不得已而隐居,描绘的隐居生活很美好,但总让人感觉到一些忧伤与凄凉。答题目时抓住关键词具体分析。如幸字。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卖花声?悟世
【元】乔吉
肝肠百练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竹篱茅舍。
8.这首散曲题为《悟世》,请简析作者“悟”到了什么。(4分)
9.这首曲子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4分)
参考答案:8.看透世事——名利富贵,心灰意冷;安贫乐道,清贫自守。(作者所悟就是曲子的主旨。前后共两方面,意思相符即可。每点2分)
9.比喻,如将肝肠比作百炼的铁石,富贵比作梦境,功名如杯弓蛇影一样虚幻;排比,前三句构成排比;用典,曲中“枕上碟…‘酒中蛇”都是运用典故。(每点2分,答任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