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四)
A.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相如因持璧却立 D.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略
本题解析:
小题1:遣:放逐
小题1:A,但,却。 ?B、就,便;却。C、按照;趁。D、用;因为。
小题1:柳“以柳易播”非故作姿态求声名,“不满”“讥评”均错。
小题1: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得分点依次为“口讲指画”“文词”“法度”“穷”“白”“重”“恨”,句意各1分。
译文:
贞元十九年,他由蓝田县尉晋升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出任礼部员外郎。这时遇上当权的人获罪,他被视为一党,同被遣出京城做州刺史。还未到任,又一道被贬为州司马。居官清闲,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写作诗文,如江河泛滥,湖海蓄积,其造诣可谓精深博大无有止境,但只能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罢了。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衡山和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子厚为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章的人,文章都有章法技巧,值得一看。
当子厚被召回京城而又复出为刺史的时候,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遣放之列,应当前往播州。子厚流着眼泪说道:“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也没有言语来宽慰他的母亲,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准备向朝廷上疏请求,愿以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因此再加一重罪,死了也不遗憾。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呜呼!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当今的人们平日里互相敬慕爱悦,相邀饮宴,追逐游戏,强颜欢笑以示谦卑友好,握手发誓以见肝胆相照,指天画日,痛哭流涕,表示死也不会背弃朋友,似乎像真的一样可信。然而一旦碰上小的利害冲突,哪怕只有毛发一般细微,也会反目相向,装出从来不认识的样子。你已落入陷阱,他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乘机排挤,往下扔石头,前面说到的那种人都是这副嘴脸。这种事情恐怕连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去做,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当他们听到子厚的为人风度,也应该感到稍许有些惭愧吧。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6分)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击空明兮溯流光溯:顺流而下
B.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滤酒,这里指斟酒
D.哀吾生之须臾须臾:形容生命之短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凌万顷之茫然何为其然也
B.羡长江之无穷不知日之入
C.顺流而东也耳得之而为声
D.游于赤壁之下学于余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固一世之雄也
B.渺渺兮予怀
C.何为其然也
D.月出于东山之上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客人谈到曹操击败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B.作者由月而思美人,借美人而抒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C.作者善于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抒情的形式表现出来。
D.这是一篇有高度艺术技巧的文赋,文中借用了汉赋中主客问答的形式。
【小题5】第一段中写箫声渲染了怎样的氛围?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箫声?请作简要分析。(3)
【小题6】翻译文中的划线语句。(5分)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A
【小题5】渲染了凄惨悲凉的氛围。(1分)①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先直接描写箫声和余音,再表现箫声的感人力量;(2分)②运用比喻手法,③夸张,④想像。(后三个点任答两点2分)
【小题6】①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②(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本题解析:
【小题1】A溯:逆水而上。理解实词含义要依据语境和词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A……的样子;这样。B取独。C表修饰;表顺接。D在;向。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依据语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A判断句B主谓倒装句C宾语前置句D状语后置句。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A“赞扬曹操”错,意在抒发人生无常之感慨。结合下文“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渲染了凄惨悲凉的氛围。①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先直接描写箫声和余音,再表现箫声的感人力量;②运用比喻手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③夸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④想像,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语句要通顺,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和句式:①渔樵、侣、友,状语后置句;②骤、遗响、于。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参考译文】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
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权:权且
B.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延;邀请
C.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规:规范
D.以不视疾为恨恨:遗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帝爱其不欺其可怪也欤
B.延范仲淹以教后生焉用亡郑以陪邻
C.当世知名之士蚓无爪牙之利
D.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窃为大王不可取也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晏殊推进贤才的一组是(?)(3分)
①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②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
③及为相,益务进贤材?
④欲因群材以更治
⑤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殊小时被誉为神童,并被张知白举荐给朝廷。在廷诗中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受到皇帝的称赞。
B.晏殊行事很谨慎,仁帝即位后,他用“垂帘听政”的办法解决了大臣丁谓和曹利用之间的争端。
C.晏殊很注重向朝廷举荐贤能的人才,当时名士范仲淹、孔道辅等人都是他的门生,并都受到了他的举荐。
D.晏殊重病期间仁宗曾亲自探问,但不久晏殊病逝,引起仁宗深深痛惜。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7分)
(1)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3分)
?
(2)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4分)
?
(3)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3分)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1)向太后奏事的大臣,需隔着帘子汇报,使太后在帘子内听政,不能看到他们是谁。(得分点:群臣奏事太后者,定语后置句式1分;其他两小分句,句意通顺,各1分。)
(2)晏殊平日喜爱交游贤士,当世知名之士,比如范仲淹、孔道辅,都出自晏殊门下。(得分点:平,平日,平素;好,喜爱,喜欢;其,代他,指晏殊各1分,句意1分)
(3)我是老毛病犯了,马上就要好了,不值得让陛下担忧。(得分点:疾,病;行,将要,就要;愈,痊愈,好的意思,)
(4)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5)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本题解析:
小题1: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词意。规译为获取更为合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可采用联想推断法,更多为联系上下句推断其逻辑关系,即代入原文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也可根据对偶、对比、并列等结构特点来推类词义。
小题2:本题要联系原文,一一分析推断。A项第一个是代词,代晏珠,第二个是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B项连词,来;C项第一个助词,的,第二个是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第一个为是做,第二个是认为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因虚词一词多义性,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语境意义不同。所以答此类题,可采用如下方法:1推断语境,2关照全句,3观察句位,4分析搭配,5代入检查。最后达到语意畅通则说明正确。
小题3:①说的是请范仲淹教学生,④说的不是宴殊。⑤与其他人一起被任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答此类题读题时关键,在明晰题意的基础上,一项一项的排除即可。
小题4:
点评:本题比较难。此类题有的是对原文的理解,有的是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答此类试题
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人物”不对号,侧重点有所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
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小题5: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得分点:群臣奏事太后者,定语后置句式1分;其他两小分句,句意通顺,各1分。(2)得分点:平,平日,平素;好,喜爱,喜欢;其,代他,指晏殊各1分,句意1分(3)得分点:疾,病;行,将要,就要;愈,痊愈,好的意思(4)得分点,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知通智。(5)是故译为因此。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
点评:本题比较难。翻译时要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莫断章取义。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①。四方贤士多归之。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日:“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 “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听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磺,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式:通“轼”。古代车厢前扶手的横木。在这里的意思是低头抚轼,表示敬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过:经过
B.文侯怒,任座趋出趋:驱赶
C.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进:举荐
D.子恶得与魏成比也比:并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文侯问于群臣曰/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魏文侯善于“纳谏”的一组是
①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②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③“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④钟声不比乎?左高。?⑤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⑥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A.①⑤⑥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派遣乐羊讨伐中山国,却将其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任座据此对魏文侯“仁君”之说提出质疑。
B.在田子方看来,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惟有贫贱之士无所畏惧,不在乎什么“言不用,行不合”。
C.在如何识别人上,李克向文侯提供了五项标准,并得到了文侯的认可,文侯据此选定了李克为国相。
D.翟璜曾向李克探听国相的人选,当得知国相人选不是自己时,勃然大怒,继而历数自己的功劳,指责李克,在李克解释原因后,翟璜承认自己错了,愿意做他的弟子。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3分)
(2)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耿直(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正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向、是以、句意各1分)
(2)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卑”“尊”等形容词作名词、“阙”、“当”、全句大意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趋:快步走
小题2:(C项 “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以”分别为介词“把” /连词,表修饰 B项“于”分别为介词,“向”“对”/介词,“比”;D项“而”分别为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
小题3:①是说魏文侯礼贤下士?④是说魏文侯善听音乐?⑤是子方对子击诘问的回答
小题5: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直:正直、耿直”;“向:刚才”;“是以:因此”(2)“卑”“尊”等形容词作名词,“卑:地位低下的人” “尊:地位高贵之人” “阙:宫阙,代指朝廷” “当:接受”。
【文言参考译文】
魏文侯用卜子夏、田子方担任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各地的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它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向群臣问到:“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接着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凭什么知道?”回答说:“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宾。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生气,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呢?”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如果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如果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国君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一家之主的。贫贱的游士,话不被听从,行为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李克说道:“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的缘故呀!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他,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李克离去,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被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推断国君肯定会让魏成为相的原因,是魏成享有千钟的俸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么能和魏成并列呢!”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行了两次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理解、分析文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