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五)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而思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 |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C.以故其后名之曰”/故:缘故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合。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9分)。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数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出为宁州刺史,抚和戎落,得其欢心,郡人勒碑以颂。时越王兵败,支党余两千人论死,仁杰疏曰:“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有诏悉谪戍边。会为来俊臣所构,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仁杰子光远得书,因免死。万岁通天中,契丹陷冀州,河北震动,擢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惧贼至,驱民保城,修守具。仁杰至,曰:“贼在远,何自疲民?万一虏来,吾自办之,何预若辈?”悉纵就田,民为立祠。突厥入赵、定,时民多胁从于贼,贼已去,惧诛,逃匿。仁杰上疏曰:“愿赦河北,一不问罪。”诏可。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匈奴犯边,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初,李昭德数请还太子,而后意不回,唯仁杰每以母子天性为言,故卒复唐嗣。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仁杰谏曰:“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既失农时,是为弃本。”后由是罢役。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有诏原之原:追究根源
B.郡人勒碑以颂勒:刻
C.故卒复唐嗣卒:最终
D.既失农时,是为弃本失:耽误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狄仁杰平恕忠直的一组是?(?)
①仁杰子光远得书,因免死?②仁杰奏不应死
③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④驱民保城,修守具
⑤愿赦河北,一不问罪?⑥既失农时,是为弃本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狄仁杰体恤百姓,契丹攻陷冀州,他坚持让百姓回家种田:武则天想造佛像,他以误农时、弃根本为由加以劝阻。
B.狄仁杰敢于直言劝谏。权善才、范怀义误用斧头砍伐昭陵的柏树,高宗很生气,要杀他们,狄仁杰上奏直谏,高宗免去二人的死罪。
C.狄仁杰忠于唐室,在立太子的关键问题上,他用招募勇士这件事把武三思和庐陵王做了对比,让武则天明白了人心所向。
D.狄仁杰能力出众,黜陟使阎立本惊异他的才干,推荐他做大理丞,他一年就决断了大量积压的案件,受到人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
(2)会为来俊臣所构,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这里都是用做动词。
B.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光泽;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
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复路:回原路;之:这里无意义。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即使;惩:惩罚。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
【注】①挟:倚仗。
(1)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的共同点。(1分)
(2)孔子和孟子“交友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4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理解、分析文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