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八)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下句内容“丧于武昌”大意可知,寻,不久。所以选C。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①用来;②把;③因;④用来。所以选B。
小题3: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D项,翻译错误,应译为“仍然希望收获一季庄稼,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表述不正确,陶渊明去彭泽县做官是因为心里惧怕到远地为官。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2分)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弓高侯穨当之后也。世为乡里著姓。父寻,建武中为陇西太守。
棱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及壮,推先父余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之。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①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显宗知其忠,后诏特原之。由是征辟,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
和帝即位,侍中窦宪使人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畅于上东门,有司畏宪,咸委疑于畅兄弟。诏遣侍御史之齐案其事。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及事发,果如所言。宪惶恐,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棱复上疏谏,太后不从。及宪有功,还为大将军,威震天下,复出屯武威。会帝西祠园陵,诏宪与车驾会长安。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诌,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议者皆惭而止。尚书左丞王龙私奏记上牛酒于宪,棱举奏龙,论为城旦②。棱在朝数荐举良吏应顺、吕章、周行等,皆有名当时。及窦氏败,棱典案其事,深竟党与,数月不休沐③。帝以为忧国忘家,赐布三百匹。
迁南阳太守,特听棱得过家上冢,乡里认为荣。棱发擿奸盗,郡中震慄,政号严平,数岁,征入为太仆。九年冬,代张奋为司空。明年薨。
(选自《后汉书·韩棱传》)
【注】①教:文告。②城旦: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③休沐:休息洗沐,即休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棱四岁而孤失去父亲
B.棱阴代兴视事处理政事
C.及窦氏败,棱典案其事案件
D.因令怨者章之上奏章告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后诏特原之
乡里益高之
B.自手署其名曰
显宗知其忠
C.时论者为之说
世为乡里著姓
D.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
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
小题3: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B.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C.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D.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葛兴中风生病不能听政,韩棱趁机把持政事两年,周围没人敢于违背他的指令。
B.显宗知道韩棱忠诚,下诏升任他为尚书令,并赐宝剑,且亲手题其名为“韩棱楚龙渊”。
C.窦宪派人在上东门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事情败露后,太后百般包庇,韩棱上疏要求让窦宪出去攻打北匈奴来赎罪。
D.韩棱升任南阳太守路过家乡,皇上特许他回家祭祖,乡里乡亲都为此感到荣光。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翻译下列句子(7分)
①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韩棱刚直不阿的两个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1)①韩棱上疏认为贼在京师,不应当舍近问远,恐怕被奸臣嘲笑。②窦太后发怒,深深责备韩棱,韩棱坚持他自己的看法。
(2)①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②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③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诌,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答出一个例子1分,两个例子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可引用原文,也可自己概括)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下句“深竟党与,数月不休沐”内容大意“深入彻底地追究其党羽,几个月都没有休假”可知,“案”为“ 查办”的意思。所以选C。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之”二者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 B项,“其”,前者为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后者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C项,“为”,前者为介词,替;后者为动词,是 ;D项,“以”,前者为连词,来;后者为连词,因为。所以选A。
小题3: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 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 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 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 断文句通过找谓宾。此题可参考断句的词语有:名词做主语的“太守”“棱阴”、“吏”;谓宾结构“视事”做宾语放在句尾;表时间的“二年”;文言虚词“者”;常用在句首的“因”、“遂”文言虚词“之”等。符合断句要求的选项为B。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A 韩棱是暗地里代理事务,对太守是一种帮助;B 赐宝剑的是肃宗;C 是窦宪求太后要出击匈奴立功赎罪。所以选D。
小题5:(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以为”、“宜”、被动句式、“切”、“固执”.(2)此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特征,在分析时,可以从文中找到与韩棱言行举止相关的语句,通过分析筛选出表现他刚直不阿的语句即可,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用原句概括。如文章第二段“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文章第三段“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等都表现了他的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是弓高侯秃贵当之后代。世代为乡里大姓。父亲韩寻,建武年间为陇西太守。
韩棱4岁时失去父亲,养母以孝友著称。到了壮年,退让父亲的余财几百万给堂弟,乡里人更加称誉他的风格高尚。起先任郡里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得不能处理政务,韩棱暗地里代替葛兴处理政事,出入二年,命令没有违抗的。葛兴儿子曾经想发布文告安排官吏,韩棱拒绝不听,葛兴儿子于是令抱怨者上奏章告发韩棱。公文下达查核,有关官吏认为韩棱隐瞒葛兴生病的情况,擅自掌管郡守职权,就将他关了起来。显宗知道韩棱忠心,后来下诏特意赦免了他。从此征召入朝,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都以才能著称。肃宗曾赐给众尚书剑,只有这3个人特别,是宝剑,并且亲自写上他们的名字叫:“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宠济南椎成”当时议论的人为之解说:因为韩棱渊深有谋略,所以得了龙渊;郅寿明达有文章,所以得到汉文;陈宠敦厚朴实,善于表现于外,所以得到椎成。
和帝即位,待中窦宪派人刺杀殇王之子都乡侯刘畅于上东门,有关官吏害怕窦宪,都故意怀疑刘畅的兄弟。皇上诏遣御史到齐国查办这件事,韩棱上疏认为贼在京师,不应当舍近问远,恐怕被奸臣嘲笑。窦太后发怒,深深责备韩棱,韩棱坚持他自己的看法。等到事情揭发后,果然如韩棱所言。窦宪很惶恐,向太后请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韩棱又上书劝谏,窦太后不听从。等到窦宪立了功,回来做了大将军,威震天下,又出兵驻扎武威。这时皇帝西往祭祀园陵,诏窦宪与车驾相会于长安。窦宪到后,尚书以下的官吏商议拜见窦宪时,伏地口称“万岁”。韩棱正颜厉色地说:“对上不谄媚,对下不亵渎,按礼无人臣称万岁的制度。”议论的人都惭愧地作罢论。尚书左丞王私自奏记上牛酒给窦宪,韩棱举奏王龙,判处王龙城旦罪。韩棱在朝廷数次荐举良吏应顺、吕章、周纡等,都有名于当时。等到窦宪失败,韩棱负责查究这个案子,深入彻底地追究其党羽,几个月都没有休假。皇帝认为韩棱忧国忘家,赐给他布三百匹。
韩棱升为南阳太守,朝廷特让他回家上祖坟祭祖,乡里以为荣耀。韩棱揭发奸盗坏人,郡中坏人都很害怕,为政严肃公平。几年后,征入为太仆。九年冬,代替张奋为司空的官职。第二年逝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患:担忧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旧:旧交,老友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敏:勤勉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平民
C.起予者商也——起:启发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平生:终身,一生
D.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伤:忧伤
古之学者为己——学者:求学的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面题目。(1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甲】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指南录后序》)
【乙】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每与宾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抚几言曰:“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虽浩然无所愧怍怍,惭愧
B.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文,掩饰
C.诏天下勤王勤,辛苦
D.破郊畿,薄内地薄: 逼近,指进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予之生也幸/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君亲其谓予何/君其勉之
C.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君以乌合万余赴之/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小题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甲文,文天祥表明自己死里逃生是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阐明了他为复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
B.乙文,当长江防线告急之时,文天祥为国而急,多方奔走号召,结集兵力,并抱着必胜的信念率万余兵力去抵抗元兵的进攻。
C.乙文,文天祥认为国家养育了臣民,臣民应该共赴国难;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他也希望天下的忠臣义士闻风而起保卫祖国。
D.乙文,文天祥面对国家的灾难,深深自责平时生活豪华,并毅然拿出全部的家赀充作军费;平时每当谈及国事,往往痛心以至泣下。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天 祥 捧 诏 涕 泣 使 陈 继 周 发 郡 中 豪 杰 并 结 溪 峒 蛮 使 方 兴 召 吉 州 兵 诸 豪 杰 皆 应 有 众 万 人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2分)
(2)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断错1-2处扣1分,3-4处扣2分,错5处以上不得分)
小题5:(1)所要求做孝子的是,如果用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采分点:遗体、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2)享受别人给予的欢乐的人也应分担别人的忧虑,吃了别人东西的人也应为人家的事情效死力。(采分点:乐、忧、死。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勤,为……尽力,帮助。指出兵救助。根据前句“德祐初,江上报急”可揣摩出勤应是帮助的意思。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代词,他们/副词,表劝勉。A: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C:助词,与后面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D:介词,用,率领。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抱着必胜的信念”与原文“吾亦知其然也”意思相悖。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本题考查翻译中的断句。解答时要先回到上下文语境中,心中默译一遍,翻译时要关注句中的名词、动词、重点虚词,例如本句中的“也、焉”,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再根据翻译用斜线断开。
小题5:翻译第一句时注意“遗体”是古今异义词,其中“遗”是送的意思;“殆”解释为危险;第二句时注意“乐”为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乐”;“忧”也是意动用法;“死”为为动用法,解释为“为……效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唉!
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漂亮白皙像玉石,眉清目秀,顾盼生辉。在童子时,看到学校祭供的同乡.先辈欧阳修、杨邦义、胡铨像,谧号都叫“忠”,就景仰他们。咸淳九年,起用任湖南提刑,因而见到前任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气节,谈到国事,担心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当会生变,我看人看得多了,拯救国运的责任,莫非是在你身上吧?你要努力。”德佑初年,江上告急,诏令天下起兵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哭泣,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位英雄都回应,集中一万人的军队。事情上报,任命为江西提刑安抚使召他进京。友人阻止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会这样。但国家养育群臣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急难,征集天下军队,却没有一个人一匹马进京门,我对这种情况感到非常痛心。所以不自量力,要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闻风而起的。以义而胜者谋立功,人数众多就能成功,这样国家还能保住。”文天祥生性喜欢豪华,平常自己享用很丰厚,跟前满是歌舞伎。这时,自己痛加裁减,将全部家产都用作军费。每次同宾客幕僚说到时事,往往流泪,拍着几案说道:“以他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别人的忧愁为忧愁,吃别人的饭要为别人的事去死。”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文化经典阅读。(共6分)
材料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①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3分)
②材料二中所讲的是?和?的关系。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3分)
参考答案:⑴答案: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1分),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1分)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1分)
⑵答案:“言”和“行”的关系。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了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的道理。(3分)
本题解析:【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孔子说:“先前我对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从宰予的表现改变了先前对人的态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理解、分析文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