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6 16:47:39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 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小题1: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表达了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写眼前景,道离别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送别诗,诗人未见贬谪之地 小题1:前程远大错,是距离的太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和?▲?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之清的?? (2)诗的尾联描绘了?▲?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的情绪。
参考答案:(1)1.领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2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阳对饮 王?越 相逢无奈还伤别,尊酒休辞饮几巡。自笑年来常送客,不知身是未归人。 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风白草新。离恨十分留一半,三分黄叶二分尘。 【注】此诗乃明代王越在镇守西北边陲时为布政(官名)李彦硕、佥宪(官名)冯景阳设酒饯行而作。 小题1:诗歌的第三联选取了哪些能体现节令特征的意象,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4分) 小题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选取了“大雁”“西(秋)风”“白草”等意象,(2分)描绘出一幅凄凉孤寂的(1分)边关送别图(1分)。 小题2:与故人相逢的短暂喜悦,与友人离别的无奈和伤感,驻守边关的思乡之愁。(每个要点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取体现节令特征的意象,“大雁”“西(秋)风”“白草”都能体现出时至秋季,这样一些秋天特有的意象,在加上落日马嘶,描绘出一幅凄凉孤寂的边关送别图。 点评:该题型主要就所描写的景物营造的情景的氛围特点而言,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优美宁静,或萧瑟凄凉,应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概括得出。 小题2:试题分析:首联写出故人相逢的喜悦,可是这种喜悦又是伴着无奈的离别的,所以这种喜悦是极短暂的,然而,友人是要走了,而且从“常送客”可以看出他送过很多朋友,然而“不知身是未归人”,与自己来说,却无法回家,体现出驻守边关的思乡之愁。 点评: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时要注意一下几点: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2、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取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孤雁不饮不食,只是飞鸣,写出了其苦念群侣的深情和执著。 B.颔联“一片影”指的是孤雁,与“万重云”相为比照,无限凄惶。 C.颈联写孤雁望尽天涯,寻觅到雁群后,群雁哀鸣,鸣声更是不绝如缕。 D.尾联写群鸦鸣噪纷纷,然听来却“无意绪”,尽显雁之“孤”、雁之“悲”。 ? 2.(1)从诗歌题材看,《孤雁》属? ?诗。 ? (2)此诗写于杜甫漂泊夔州之时,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1.C? 2.(1)咏物诗 ? (2)这是一首失群之雁的悲歌。孤雁凄苦(首联、颔联)然而不停地寻觅,情感热烈(首联),作者咏物抒怀(借物抒情),表达了自己流落他乡、对亲朋团聚、故友重逢的渴望和思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8分) 【双调】沉醉东风 秋日湘阴①道中 赵善庆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傅黄②败柳。 【注】①湘阴:县名,今属湖南,在湘江下游,滨临洞庭湖,擅山水之胜。②傅黄:涂染上黄颜色。 小题1:请赏析“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两句中“堆”、“染”二字的妙处。(4分) 小题2:试分析这支曲子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堆”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1分)增加了景物的动态感,生动形象地渲染了对面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的浓墨重彩;(1分)“染”字,拟人,以动写静,(1分)形象地描写出大片沙洲尽为茂密的绿草所笼盖的景象。(1分) 小题2:作者开头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生气勃勃、色彩浓丽、高远开阔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行进在湘阴道中的喜悦之情;(2分)“点破”一词使小令情感一转,“几叶儿傅黄败柳”点染了浓郁的秋意秋色,透露出了悲秋之意,生发出作者领悟到自然之秋、人生之秋的悲凉之感,增添了作品悠远的抒情意味。(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有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此题主要是炼手法和炼境,答题时答出“动静”的关系,和效果即可。关键是效果一定要答。 小题2:这是一道探究诗人的情感的变化的题目,全曲能体现情感的词语不明显,要看诗歌意境的变化,作者开头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生气勃勃、色彩浓丽、高远开阔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行进在湘阴道中的喜悦之情;“点破”一词使小令情感一转,“几叶儿傅黄败柳”点染了浓郁的秋意秋色,透露出了悲秋之意。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