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6 16:47:39 【

1、单选题  2007年12月29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与温总理的诗句都表达了经过了苦难或艰苦的努力,美好的愿望一定可以实现。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1)“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
(2)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参考答案:(1)(4分)比喻(借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拟人(比拟),“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2分)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明摆脱了世俗纷扰的隐居生活的清静、自得。(2分)
(2)(4分)上片写隐居之所的美好环境,山水怀抱,花草柔美,茅屋玲珑,环境清净。下片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惬意,午觉醒来,鸟语鸡鸣,贪恋梦境,忘了功名。(2分)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2分)
主观性试题,意思对即可给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感事
【元】张昱
雨过湖楼作晚寒,此心时暂酒边宽。
杞人唯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鸿雁信从天上过,山河影在月中看。
洛阳桥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
【注】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江浙行省左丞相杨完者从张士诚手中夺得杭州,聘张昱入幕,官右司员外郎。十八年(1358),张士诚重陷杭州,杨完者被杀,张昱从此不仕,流寓城中。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小题1】“雨过湖楼作晚寒”中哪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寒”字用得好。(1分)既写出了西湖上一阵黄昏雨留下了寒意(1分),更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凄寒、悲凉(1分)。
【小题2】对国事的担忧和无可奈何,对家乡的思念(无家可归的感概),山河破碎的悲凉(有国难投的悲凉),心事无人理解的寂寞。


本题解析:
【小题1】
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这是一首感情复杂的诗作,其中既有思乡之愁,亦有国事之忧,还有个人失意之悲等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 西湖废圃
张可久
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佩①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注】神仙环佩:泛指西湖繁盛时的迷人风物。
小题1:此曲意境幽远,技巧娴熟,请对曲中“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加以简要赏析。
小题2:“神仙环佩今何在?”这一设问起着“关节”的作用,使得全曲意脉贯通,浑然天成。结合全曲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②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作品名)中生动地塑造了法国19世纪初的一个嗜钱如命的吝啬鬼形象。
③诗人、词人钟情于水,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烟光凝而暮山紫”,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写到“吴楚东南坼,?”,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到“?,百舸争流”。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连用名词,组成一组意象群,勾勒了一幅死寂、萧疏之景。②对仗工整,使全曲具有整散结合的特点。③景中寓情,“废”“静”两字意蕴深厚,奠定了全曲感伤的基调。(回答两点得4分)
小题2:问句一转,(1分)便由废圃扩及整个西湖、整个历史兴衰、人世沧桑,抒写昔盛今衰、人生无常的慨叹。(3分)(只回答引起下文、过渡,未加分析的得1分)
小题3:⑴老舍或舒庆春;⑵《欧也妮?葛朗台》;⑶①卷起千堆雪,②潦水尽而寒潭清,③乾坤日夜浮,④漫江碧透。


本题解析:第一小题属诗歌鉴赏题中的分析意境型,要求就曲中的两句简要赏析。分析意境型的答题步骤一般为: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或营造的意境;概括景物特点(一般为两个双音节词)或点明表达技巧;分析作者的情感或表达效果。“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两句很明显是纯名词组合,可以展开想象描述画面,扣住几个意项也很容易概括出意境寂静、萧条、冷落的特点,伤感之情就不言自明了。
第二小题问“神仙环佩今何在?”这句在曲中结构上的作用,并提示“使得全曲意脉贯通,浑然天成。”只要理解句意,并扣住标题,便可以分析出该句在结构上,主要起到了由前面的废圃引起下文的作用,只要结合诗句来分析即可,紧扣“叹”字可以领悟到作者由废圃而兴发的昔盛今衰的感慨。
第三小题重在考查文学常识及名篇名句的记忆、默写,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对所学课文涉及的重要文学常识及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记忆积累,解答本题就得心应手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馆
[宋]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①穿云翠,畲田②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①岫:山。②畲田:焚烧田里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
在首联、颔联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境遇、情怀?试作具体分析。 ?
答:?


参考答案:“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徊寻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