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泰戈尔:“鸟儿想变成一朵云,云儿想变成一只鸟。”
英国古诗:“笼外的鸟向往笼里的安逸舒适,笼里的鸟向往笼外的自由翱翔。”
萧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有人认为,人生就应该怀着企求的心态去追求你喜欢的东西。也有人认为,珍惜眼前的拥有,才是大智。
对此,你有何感受和想法?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提示:淡化企求心态是当今社会尤为重要的话题。面对欲望与诱惑应理性地对待,以免成为欲望的奴仆。得失共存,祸福相依,一个人不可能拥有一切美好。学会知足,学会放弃,学会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是否达到企求的目标,生活就会海阔天空。从另一个角度看,企求的心态也是人生不断进取的动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作文(60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种种选择。有的选择很简单,无需动脑;有的选择却很艰难,需要智慧……
请以“选择的智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选择的智慧
小蝌蚪之所以长成了青蛙,是它舍弃了一条漂亮的尾巴。——题记
人生中,充满责任(也可说是没有选择)和欲望(也可以称为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此。如果放弃了所有,人生会没有意义。知足长乐是骗人的话,宁愿受骗就是学会了放弃,因为没有人真正做到了知足,区别在于追求相异而已。名者为名,利者为利,无名无利即为空,谁人闲得住?如果把所有都背负起来,就是累死了也到达不了想要的目的地。选择就是一种放弃,选择了此必是放弃了彼,因为生活中没有全选。
生活原本是纯朴、简单的。人,因为不懂得舍弃才会有许多痛苦。当自己有了舍弃时是释放出了新的空间,兼容性越高兼得的可能就越大。天地因此豁然开朗,生命会向你展现出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景致。
放弃是生活时时面对的清醒选择,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度过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卧虎藏龙》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继续为了“兼得”而不做舍弃,这就不是智者的行为。
精明者敢于放弃,聪明者乐于放弃,高明者善于放弃。人,其实天生就懂得放弃,但放弃非盲目的,而是选择放弃,重在选择,次在放弃,不轻言弃。而是放弃失落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耗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虚名的争夺———放弃的是烦恼,摆脱的是纠缠,收获的就是快乐,拥有的就是充实。
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放弃是一种超脱,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升华,一种境界。
学会选择就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明智的选择胜于盲目的执着。
选择是力量而行的睿智和远见,放弃是顾全大局的果断和胆识。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惟一的导演,只有学会选择和放弃的人才能彻悟人生,笑看人生,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本题解析:本题题目属于偏正式短语,写作时要把重点放在智慧上,突出选择这方面你如何展示了智慧。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着,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在坚强之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在是非面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③自主选择文体(不能写成诗歌)。
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参考高考作文评卷标准。
此外特别注意以下要求:
1.卷面凌乱不洁,字体不规范,整体书写效果差的作文一律40分以下评分。
2.标点不规范扣1-3分。
3.缺标题扣2分。
4.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5.不足800字(篇幅在2/3以上),每少50字扣1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半开放性的作文,即有一定的方向性,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灵活发挥。自己可以根据自己想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议论文。
点评:这类的作文,可以拟一个别开生面的文题,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浓缩,作者观点的提示,也是文章的眼睛。在拟题时我们可以引用或置换诗歌词句、流行歌曲,使流行语更流行,引起共鸣;化用名著标题,相互嫁接体育、地理、金融等术语,产生风趣效果以激起阅卷老师思想的波澜;运用修辞(对偶、比喻),逆向思维,试用悬念等方法使标题别开生面引人注目发人遐思。同时要让标题紧扣文章内容,符合体裁风格,简洁凝练,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一位禅师问他的徒弟:“这个房间里你最喜欢什么?”机灵的徒弟指指酒杯——酒杯是用黄金和大理石制成的。“那好,拿走它吧。”禅师说。徒弟立刻用右手紧紧抓住了那个酒杯。
“你不想放开它吧?”禅师接着问,“别的你还喜欢吗?”徒弟承认,桌了上的那个胀鼓鼓的钱袋,也不惹他讨厌。“没关系,你也拿去吧。”禅师说。于是徒弟又欣喜地用左手抓过钱袋。
“现在呢?”徒弟有点紧张地问禅师。“现在你挠挠自己看。”禅师说。
徒弟当然做不到,除非他能放下自己紧紧抓住的东西。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让心灵自由地飞翔
太多的时候,我们被外物所困,被心中的欲望所困,就如那禅师的徒弟,双手纂着酒杯和钱袋,他还能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抓着自己的欲望,呆呆地,站成那里。
所以,放开一些外物的纠缠,让心灵自由地飞翔。
庄子就是这样一个不为外物所扰的人。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淡,淡得让人无以回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美之。这就是庄子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不愿涉足尘世,不愿绊于名利,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他了解濠鱼之乐,蝶舞之愉,他让人感受到了清净澄澈,感受到了超脱外物。读庄子,让我们仿佛碰触到了清与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来是这般美好。
李白就是这样一个自由飞翔的人。
也许他也曾如禅师的徒弟那般追逐名利,他也曾煌极一时——力士脱靴,贵妃捧墨。但他那天真耿直的性情如何见容于这明皇宠妃,力士遮天,国忠掌权的污浊朝廷,于是他离开了这“一醉累月轻王侯”的奢靡之地,于是,我们说,大气的他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传奇的他挽着飞瀑落九天,豪放的他凌波在大江之上去不还,重情的他捧起了桃花潭水,重义的他欲唤回远影的孤帆。读李白,让我们感受到浪漫,感受到豪情让我们也随着他的心去自由地飞翔!
历史的河流奔流赴海,冲刷出多少自由飞翔的人,我们敬佩“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南山下守着他的淡淡菊香;我们欣赏柳宗元正襟危坐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雪中,独钓一江寒冷;我们更钦羡苏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达观超然,诠释出无人望其项背的神话——他们皆不为外物所扰,都让心灵自由地飞翔。
然而我们还看到了什么,我们还看到了秦桧为一已私利而陷害忠良的丑恶嘴脸,看到了汪精卫贪生怕死投敌卖国的发指行为,更看到了重庆打黑案中,原司法局局长及若干位人大代表,政要官员与黑社会串通一气,谋取私利的恶行——追求到了外物,却失去了自己。
人的一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所以不要太执着于外物,放开一只手,让心灵自由飞翔。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酒杯和钱袋可理解为财富或者某种东西,徒弟两手都紧紧的抓住酒杯和钱袋,可理解为对财富的贪欲之强或者对某种东西看的过重。徒弟做不到挠自己,可理解为受到束缚,无法做事情。所以可参考以下立意:
1.要学会放下,不要看的太重
2.贪欲不要太强,适得其反
3.要学会释放,让心灵自由放飞。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以“走向彼岸”为题,写一篇文章。
《现代汉语词典》对“彼岸”的释义有:①(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②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脱生死的境界(涅槃)好比彼岸。③比喻所向往的境界。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走向彼岸
春风如约而至恪守承诺,唤醒万物,获得了人们的爱恋;腊梅身处寒风从容面对,吐露芬芳,获得了人们的礼赞;暖阳发光发热照耀大地,恩泽万物,获得了人们的追求。诚信、从容与奉献——人生永恒的话题,永远追求的彼岸。走向诚信、从容与奉献的彼岸,人生风光更怡人,人生价值得到升华。
越过失信,走向诚信的彼岸,感受承诺的尊严。没有一诺千金的豪情,怎能奏出易水相送的壮歌?荆轲恪守诺言,无畏入秦,视死如归,他得到人们的敬重。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没有山盟海誓的诺言,怎有蝶舞永相随的美丽?梁祝矢志不渝,坚守爱情的忠贞,生死相伴,他们得到了千古的佳传。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舞姿。没有清正廉洁的保证,怎有中国崛起的丰碑?中国政府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己守法为人民谋幸福。诚信——中国政府尊严的承诺。
摒弃失信的无耻,走向诚信的彼岸,人格得到肯定,人生得到升华,自我的价值在诚信中得以彰显。
越过失意,走向从容的彼岸,感受淡泊的幸福。面对官场的浊浪排空,仕途的不如意,陶潜选择走向从容的彼岸,过着“采菊东篱下”的惬意生活,怡然自乐。面对官场的排挤,李太白选择走向从容的彼岸,怀着不羁的心情梦游天姥山,过着诗仙般的生活,令人向往。面对多遭贬谪,苏轼没有失意,他选择走向从容的彼岸,在赤壁下低吟浅唱。
放下失意的困顿,走向从容的彼岸,那有庭前的花开花落,天上的云卷云舒。如此生活,不亦乐乎?
越过自私,走向奉献的彼岸,感受付出的快乐。徐本禹放弃城市里的安逸,选择到大山深处支教,点燃大山里的希望;谭千秋张开大爱的双臂,付出生命保护臂下鲜活的生命,我们将铭记于心;李春燕这只灵动的燕子飞进穷乡僻村,为人们解病除痛,我们将永记那展翅。他们都在默默地奉献着,不言回报,生活得充实快乐。
放下自私,走向奉献的彼岸,那充满了人性光辉的芬芳,人格得到熏陶。
诚信、从容和奉献的彼岸是人生中的另一境界,在走向的路上,我们能得到精神的激励。到达后,一个大写的人生将在波澜壮阔中屹立不倒。
本题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命题者引述《现代汉语词典》,对文题中关键词“彼岸”作了解释。要全面理解题意,我们还须进一步对文题中的“走向”的意义加以明确——“走向”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一种进行中的行为,它展现的是一个过程,反映的是现实的努力和奋斗。
考生可以利用命题者的提示,根据词典对“彼岸”的释义进行构思。如果依“彼岸”的第一个义项构思,我们可以取“彼岸”的比喻义将其设定为某种具体的目标,一个理想中的目标、一个正在追求的目标,那么,记叙“走向”的过程,或是阐述“走向彼岸”的意义和方法等,都是顺理成章的。如果依“彼岸”的第二个义项构思,我们就应该围绕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进而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哲理思考以及对“如何实现生命价值”的现实思考形象地表现出来,或有条理地阐述清楚。如果依“彼岸”的第三个义项构思,我们将获得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因为“境界”可以界定为众多的抽象事物,例如理想、高尚、宽容、博爱、民主、自立等等;但是要注意的是:第一,文章一定要给“彼岸”的内涵作一个明确界定,第二,行文中应力求化抽象为具象,避免空洞说教。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