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6 16:51:50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泰戈尔:“鸟儿想变成一朵云,云儿想变成一只鸟。”
英国古诗:“笼外的鸟向往笼里的安逸舒适,笼里的鸟向往笼外的自由翱翔。”
萧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有人认为,人生就应该怀着企求的心态去追求你喜欢的东西。也有人认为,珍惜眼前的拥有,才是大智。
对此,你有何感受和想法?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提示:淡化企求心态是当今社会尤为重要的话题。面对欲望与诱惑应理性地对待,以免成为欲望的奴仆。得失共存,祸福相依,一个人不可能拥有一切美好。学会知足,学会放弃,学会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是否达到企求的目标,生活就会海阔天空。从另一个角度看,企求的心态也是人生不断进取的动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作文(60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种种选择。有的选择很简单,无需动脑;有的选择却很艰难,需要智慧……
请以“选择的智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选择的智慧
小蝌蚪之所以长成了青蛙,是它舍弃了一条漂亮的尾巴。——题记
人生中,充满责任(也可说是没有选择)和欲望(也可以称为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此。如果放弃了所有,人生会没有意义。知足长乐是骗人的话,宁愿受骗就是学会了放弃,因为没有人真正做到了知足,区别在于追求相异而已。名者为名,利者为利,无名无利即为空,谁人闲得住?如果把所有都背负起来,就是累死了也到达不了想要的目的地。选择就是一种放弃,选择了此必是放弃了彼,因为生活中没有全选。
生活原本是纯朴、简单的。人,因为不懂得舍弃才会有许多痛苦。当自己有了舍弃时是释放出了新的空间,兼容性越高兼得的可能就越大。天地因此豁然开朗,生命会向你展现出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景致。
放弃是生活时时面对的清醒选择,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度过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卧虎藏龙》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继续为了“兼得”而不做舍弃,这就不是智者的行为。
精明者敢于放弃,聪明者乐于放弃,高明者善于放弃。人,其实天生就懂得放弃,但放弃非盲目的,而是选择放弃,重在选择,次在放弃,不轻言弃。而是放弃失落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耗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虚名的争夺———放弃的是烦恼,摆脱的是纠缠,收获的就是快乐,拥有的就是充实。
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放弃是一种超脱,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升华,一种境界。
学会选择就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明智的选择胜于盲目的执着。
选择是力量而行的睿智和远见,放弃是顾全大局的果断和胆识。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惟一的导演,只有学会选择和放弃的人才能彻悟人生,笑看人生,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本题解析:本题题目属于偏正式短语,写作时要把重点放在智慧上,突出选择这方面你如何展示了智慧。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着,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在坚强之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在是非面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③自主选择文体(不能写成诗歌)。
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参考高考作文评卷标准。
此外特别注意以下要求:
1.卷面凌乱不洁,字体不规范,整体书写效果差的作文一律40分以下评分。
2.标点不规范扣1-3分。
3.缺标题扣2分。
4.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5.不足800字(篇幅在2/3以上),每少50字扣1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半开放性的作文,即有一定的方向性,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灵活发挥。自己可以根据自己想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议论文。
点评:这类的作文,可以拟一个别开生面的文题,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浓缩,作者观点的提示,也是文章的眼睛。在拟题时我们可以引用或置换诗歌词句、流行歌曲,使流行语更流行,引起共鸣;化用名著标题,相互嫁接体育、地理、金融等术语,产生风趣效果以激起阅卷老师思想的波澜;运用修辞(对偶、比喻),逆向思维,试用悬念等方法使标题别开生面引人注目发人遐思。同时要让标题紧扣文章内容,符合体裁风格,简洁凝练,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一位禅师问他的徒弟:“这个房间里你最喜欢什么?”机灵的徒弟指指酒杯——酒杯是用黄金和大理石制成的。“那好,拿走它吧。”禅师说。徒弟立刻用右手紧紧抓住了那个酒杯。
“你不想放开它吧?”禅师接着问,“别的你还喜欢吗?”徒弟承认,桌了上的那个胀鼓鼓的钱袋,也不惹他讨厌。“没关系,你也拿去吧。”禅师说。于是徒弟又欣喜地用左手抓过钱袋。
“现在呢?”徒弟有点紧张地问禅师。“现在你挠挠自己看。”禅师说。
徒弟当然做不到,除非他能放下自己紧紧抓住的东西。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让心灵自由地飞翔
太多的时候,我们被外物所困,被心中的欲望所困,就如那禅师的徒弟,双手纂着酒杯和钱袋,他还能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抓着自己的欲望,呆呆地,站成那里。
所以,放开一些外物的纠缠,让心灵自由地飞翔。
庄子就是这样一个不为外物所扰的人。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淡,淡得让人无以回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美之。这就是庄子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不愿涉足尘世,不愿绊于名利,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他了解濠鱼之乐,蝶舞之愉,他让人感受到了清净澄澈,感受到了超脱外物。读庄子,让我们仿佛碰触到了清与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来是这般美好。
李白就是这样一个自由飞翔的人。
也许他也曾如禅师的徒弟那般追逐名利,他也曾煌极一时——力士脱靴,贵妃捧墨。但他那天真耿直的性情如何见容于这明皇宠妃,力士遮天,国忠掌权的污浊朝廷,于是他离开了这“一醉累月轻王侯”的奢靡之地,于是,我们说,大气的他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传奇的他挽着飞瀑落九天,豪放的他凌波在大江之上去不还,重情的他捧起了桃花潭水,重义的他欲唤回远影的孤帆。读李白,让我们感受到浪漫,感受到豪情让我们也随着他的心去自由地飞翔!
历史的河流奔流赴海,冲刷出多少自由飞翔的人,我们敬佩“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南山下守着他的淡淡菊香;我们欣赏柳宗元正襟危坐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雪中,独钓一江寒冷;我们更钦羡苏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达观超然,诠释出无人望其项背的神话——他们皆不为外物所扰,都让心灵自由地飞翔。
然而我们还看到了什么,我们还看到了秦桧为一已私利而陷害忠良的丑恶嘴脸,看到了汪精卫贪生怕死投敌卖国的发指行为,更看到了重庆打黑案中,原司法局局长及若干位人大代表,政要官员与黑社会串通一气,谋取私利的恶行——追求到了外物,却失去了自己。
人的一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所以不要太执着于外物,放开一只手,让心灵自由飞翔。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酒杯和钱袋可理解为财富或者某种东西,徒弟两手都紧紧的抓住酒杯和钱袋,可理解为对财富的贪欲之强或者对某种东西看的过重。徒弟做不到挠自己,可理解为受到束缚,无法做事情。所以可参考以下立意:
1.要学会放下,不要看的太重
2.贪欲不要太强,适得其反
3.要学会释放,让心灵自由放飞。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以“走向彼岸”为题,写一篇文章。
《现代汉语词典》对“彼岸”的释义有:①(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②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脱生死的境界(涅槃)好比彼岸。③比喻所向往的境界。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走向彼岸
春风如约而至恪守承诺,唤醒万物,获得了人们的爱恋;腊梅身处寒风从容面对,吐露芬芳,获得了人们的礼赞;暖阳发光发热照耀大地,恩泽万物,获得了人们的追求。诚信、从容与奉献——人生永恒的话题,永远追求的彼岸。走向诚信、从容与奉献的彼岸,人生风光更怡人,人生价值得到升华。
越过失信,走向诚信的彼岸,感受承诺的尊严。没有一诺千金的豪情,怎能奏出易水相送的壮歌?荆轲恪守诺言,无畏入秦,视死如归,他得到人们的敬重。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没有山盟海誓的诺言,怎有蝶舞永相随的美丽?梁祝矢志不渝,坚守爱情的忠贞,生死相伴,他们得到了千古的佳传。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舞姿。没有清正廉洁的保证,怎有中国崛起的丰碑?中国政府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己守法为人民谋幸福。诚信——中国政府尊严的承诺。
摒弃失信的无耻,走向诚信的彼岸,人格得到肯定,人生得到升华,自我的价值在诚信中得以彰显。
越过失意,走向从容的彼岸,感受淡泊的幸福。面对官场的浊浪排空,仕途的不如意,陶潜选择走向从容的彼岸,过着“采菊东篱下”的惬意生活,怡然自乐。面对官场的排挤,李太白选择走向从容的彼岸,怀着不羁的心情梦游天姥山,过着诗仙般的生活,令人向往。面对多遭贬谪,苏轼没有失意,他选择走向从容的彼岸,在赤壁下低吟浅唱。
放下失意的困顿,走向从容的彼岸,那有庭前的花开花落,天上的云卷云舒。如此生活,不亦乐乎?
越过自私,走向奉献的彼岸,感受付出的快乐。徐本禹放弃城市里的安逸,选择到大山深处支教,点燃大山里的希望;谭千秋张开大爱的双臂,付出生命保护臂下鲜活的生命,我们将铭记于心;李春燕这只灵动的燕子飞进穷乡僻村,为人们解病除痛,我们将永记那展翅。他们都在默默地奉献着,不言回报,生活得充实快乐。
放下自私,走向奉献的彼岸,那充满了人性光辉的芬芳,人格得到熏陶。
诚信、从容和奉献的彼岸是人生中的另一境界,在走向的路上,我们能得到精神的激励。到达后,一个大写的人生将在波澜壮阔中屹立不倒。


本题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命题者引述《现代汉语词典》,对文题中关键词“彼岸”作了解释。要全面理解题意,我们还须进一步对文题中的“走向”的意义加以明确——“走向”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一种进行中的行为,它展现的是一个过程,反映的是现实的努力和奋斗。
考生可以利用命题者的提示,根据词典对“彼岸”的释义进行构思。如果依“彼岸”的第一个义项构思,我们可以取“彼岸”的比喻义将其设定为某种具体的目标,一个理想中的目标、一个正在追求的目标,那么,记叙“走向”的过程,或是阐述“走向彼岸”的意义和方法等,都是顺理成章的。如果依“彼岸”的第二个义项构思,我们就应该围绕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进而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哲理思考以及对“如何实现生命价值”的现实思考形象地表现出来,或有条理地阐述清楚。如果依“彼岸”的第三个义项构思,我们将获得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因为“境界”可以界定为众多的抽象事物,例如理想、高尚、宽容、博爱、民主、自立等等;但是要注意的是:第一,文章一定要给“彼岸”的内涵作一个明确界定,第二,行文中应力求化抽象为具象,避免空洞说教。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