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6 16:51:50 【

1、语言运用题  在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联系社会和自身实际,请以“解读痛苦”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2)一位哲人曾说:成功或失败都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从零开始”,才可能有永远的新天地。另一位哲人则说:一个人可以弃旧图新,可以再接再厉,却不能“从零开始”,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请以“从零开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会遭遇到例如关爱、珍惜、感恩等许许多多美好的情愫。它无须轰轰烈烈,也不必惊天动地,却是总是在不经意之中触摸到你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这种让我们突然间泪流满面的力量被称作“感动”。它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
一位诗人说:只要上路,随时能与美相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许读书和旅行正是在不断赶赴一次次盛宴,而我们一路行来,总有一些动心的片刻,美好的瞬间,让我们的心霎时充满了喜悦。
请以“与美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要求:注意选好记叙的角度,兼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以展现人物的个性或事件的波澜。


参考答案:
与美相遇
下午四点后,太阳就开始落山了,整个黑板一半藏在墙脚的阴影中,一半沐浴在橘红的余辉之下。
这时老师还有我们,无暇去理会不断消溶的黄昏,自顾自的思考、授业、讲课。迟钝如我一时跟不上节拍,看着问题在张牙舞爪,不经意的开个小差,却发现蜷缩在桌角的昏光。
我不敢再开小差 ,却又不忍与这一点小小的光辉失之交臂,便将一只手置于最后的伶仃之下,仿佛与夕阳握手。
时间流动得飞快,转眼间便下课了,手心也已经空空如也。第一次的相遇如此短暂,忙里偷闲与美接触一番,又何难?
书上写太阳是一枚银灰色的硬币,那是在冬天,金秋的太阳自然不同,像经火焰掠过的黄金,不变其色,像水一般荡着美丽的光晕。你不去找它,它却会来找你,悄悄从你身上爬过,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遇了无声无息的美丽却混然不知。
与美相遇,是你经意或不经意间达成的,这美学之中,是诗情画意、是弦歌雅意,易逝的如白马过隙,长久的,像海枯石烂,由不得你去追寻去挽留。
“雄伟的风景”、“世间有大美”之类,都是确实存在的,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娘》,恬淡中透着淡淡的哀伤,正如他们的国花,美丽易逝的樱花,只有十六夜的生命,在夜间开放,飘零在阳光之下。
我刚只有手上这缕阳光,虽是每天都有太阳,但倘若你用手托一缕在掌心,你会感觉到不同于昨日的温暖,像生命的火焰,在掌心跳动着,随着脉搏均匀起伏着,让你感到新的一天有新的希望,演绎着更新的美。
美,美在短暂,美在长远,美在相逢而不相识,美在相遇而不相知。
最后的阳光也化为蝴蝶的金翅飞走了,留下灯火通明的街上的天上地下的街灯,像牛郎织女般的星月神话。原来,世界一切都可以是美的,只是在等待着与你相遇。


本题解析:写好这篇作文的前提是要正确理解“美”的含义。可以从不的角度对“美”的内涵进行阐释,如:(1)具体事物:如校园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某人也美丽等,人、事、物、景。(2)精神层面:正面理解——坚强的美丽,和谐之美,心灵之美,合作之美等。(3)逆向发散理解——平凡的美丽,孤独的美丽,挫折的美丽等。
理解了“美”的含义后,要理解本题的结构“与美相遇”,即发现了“美”,因此,本文可以转换成一个更为通俗的题“我发现了美”。这样审题立意就容易多了。
体裁上既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但相对来说本题写记叙文更好,通过写人记事发现人物的心灵美。通过写景抒情发现某地景物之美等。点评:本题的题目很好,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既是写作需要,而是情感教育。本文话题广泛,学生有话可说,文体灵活,更显公平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两朵花都争向那一缕冬日的阳光时,一朵花悄然转身,这是成全;当两只手同时伸向一本喜爱的书时,一只手陡然放下,这是成全;当茶叶忍受沸水的煎熬,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杯香茗时,这是成全。成全是生活中的和风丽日,展现出一道道优美独特的风景。
请你以“成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的一天,我去医院看一位生病的同学,因为是周末,所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正好和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扶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女儿困难地为父亲挡着拥挤的人们。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着没关系,你坐吧!”女儿也说:“谢谢你啦,不用了,我爸爸身体硬朗着呢,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是这样,有些尴尬,两只手局促地搓了搓,再次说:“您坐吧,大爷!您看车上太挤了!”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他走到座位前微笑着有点行动迟缓地坐了下去,那位姑娘脸上流露出笑意。我发现那个女儿却明显地用不高兴的眼神看了她一眼,好像责怪她似的。让我很疑惑。
公交车突然一下子加速,又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手扶前面座位的椅背,微微欠了欠身子,皱了皱眉头,好像在努力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就不知要遭多少罪了。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准备给同学打电话,问清他住哪个病室。也正因为停了一下,我才听到了这样的对话: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这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善良!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个话题作文,首先考生要弄清话题内涵。“成全”一词,在工具书里的含义有两个:帮助他人使其实现某种愿望,使自己完美无缺。审读话题作文的提示语,不难看出“成全”的内涵,即是帮助人(物)使之实现某种愿望,成全他人就意味着有时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和奉献帮助有一定的联系,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但和一般的写奉献的不同,这个话题,还要能写出成全者的胸怀。成全是一种奉献,一种牺牲,意味着一种更深的责任,一种更大的担当。也许成全的背后,是隐忍,是淡泊,是谦卑,但同时又是胸襟。成全别人等于成全自己,成全了别人,也美丽了自己。“成全”,意味着在照亮了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一个人懂得成全别人,无疑会大大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完善自己。其次,要根据话题内涵选择符合内涵的素材了。这个话题作文选材虽然宽泛,但符合上述内涵的素材也不是可以信手拈来的,要求学生视野开阔,关注那些真正体现成全内涵的素材。如,汶川地震中,废墟下的母亲在自己断奶的情况下,咬破自己的手指,让婴儿吸食自己的血液。这是母亲在极度危险中对孩子的成全。同时。这个成全,还应当是成全别人美好善良的愿望,是合理合法的愿望,切不可理解为现实中被扭曲的不分好坏善恶的“成全”,因为成全换来的是世间的美好与和谐。只要符合这些,“成全”这一话题,可以选取一个小的角度来写成记叙文或小小说故事,也可以从大的角度来写成议论文、历史散文。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请以“道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横向或纵向展开议论,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