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6 16:54:16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农民培养孩子的三句话:
1. 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2. 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
3. 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
城里人培养孩子的三句话:
1. 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爸爸妈妈来办;
2. 宝贝,记住不能吃亏;
3. 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你的感受和思考,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定,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富豪如何调教接班人
在中国社会,父母总觉得让孩子开口闭口都提到钱,是很市侩的事情。今时今日,我国不少人已有此高瞻远瞩,甚至,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到国外。
许多富二代,却往往因“炫富”而造成其他问题。这跟国人的财商教育,是不是有点关系?
去年,在伦敦掀起了一连串针对我国留学生的偷、抢热潮,最轰动的一起是七名中国留学生合租的三层房屋被贼人洗劫一空,大量现金被抢了不说,连笔记本电脑、照相机、iPad、iPhone全部拿光。当地的媒体其后追访了一些中国富二代留学生,发现他们自成一个圈子,吃喝玩乐、买手表玩名车。
而可怜的是,他们不是不想结交其他圈子的朋友,只是那些清贫的学生都忙于打工赚生活费,没时间陪他们玩。
除了是“受害人”,中国留学生有时也会饰演“加害人”。同样在英国,一位中国硕士学生因为论文差几分没及格,从口袋掏出5000英镑向教授“买分数”,不得逞后还故意从外套里掉出一把手枪以作威吓。学校报警处理,结果这位一边读书一边在父亲公司工作、年薪高达230万人民币的富二代,被判入狱1.5年。“富二代”留学生的诸多问题,不光影响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人,甚至引起了中国人的内讧。近日先后有一起中国女留学生遇袭的案件,一起在法国著名产酒区波尔多,6名中国女生因噪声问题而被3个暴徒袭击,其中一人严重毁容。人,总有恻隐之心,听到同胞遇害,理应义愤填膺、谴责凶徒;但是网民对这两起案件却有迥异的反响,有人表示对法国极度失望,立誓以后不喝波尔多红酒,也有人认为她们反正是“富二代”,死了也活该!
是什么造成这种撕裂现象?是不是有不少人都受够了“富二代”、甚至是“富一代”的气?
天下乌鸦,也不是一样黑。上文提到的伦敦媒体对中国“富二代”留学生的追访中,也找到好些低调勤劳、自力更生的“富二代”。例如一位来自深圳的女生,父亲是金融和房地产巨子,她却一直很低调,毕业后留在当地过上班族的生活。她说她也有不少“富二代”同学,毕业后立即回国继承父业,立即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她也表示,即使家里有钱,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事业理想。
这要归功于什么?就是家庭教育、财商教育。
说到底,近年中国“富二代”留学生在世界各地引起的热议,不过是家教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富二代”呢?且听听这个故事:在德国汉堡有一个富有家族,他们已经很多代人无须工作,单靠财富滚存已能过超豪华的生活。在孩子18岁的时候,做爸爸的吩咐他独自出去旅行最少一个月,给他的旅费却少得不能想象——结果这儿子40天后回来,家人用最名贵的香槟、美食为他举行欢迎派对,庆祝他成为大人。
这位富家子看着满室的名酒美食,回想起过去40天吃面包、喝白开水,晚上叩门借宿,有时只能睡马槽的日子,这时桌上任何一杯香槟的价格,都足够他整天的花费了。他把想法告诉父亲,父亲对他说:“我花的是我的钱,你花的,也是我的钱。”那一刻,他真正长大了,父亲已经将人生真正的“财富”传授给他了。
如果父母不懂得“富”的真义,只懂得在子女临上飞机到外地留学时把钞票往他们口袋里塞,富二代的负面问题,只会无休无止。


本题解析:
这三句话的对比,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强调育儿理念;第二,讽刺社会现实。
一、育儿理念
1、父母是否能够放手让孩子充分“独立”?
农村人说“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表面上,是一种无奈,出于生活窘迫的无奈,爸爸妈妈就这么呆在穷山窝里辛苦一辈子,没什么钱,不能给你什么好的条件,不能帮你什么,所以,你只能靠自己,你一定要争口气闯出去。然而,这种无奈,却在无形之中造就了农村孩子独立、坚强、勇敢、自食其力、负责任的性格。这正是我们现在积极倡导的育儿理念:放手。
城里人说“你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不用自己洗衣服、不用自己做饭,甚至连早晨刷牙的牙膏都是妈妈挤好的。毫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离开父母的羽翼保护,根本无法立足。孩子没有自己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困难的机会,于是日后经不起任何挫折,因为以前都是父母把难题解决掉的。而且,不独立的孩子也没有责任心,一旦遇到障碍只会抱怨别人。
2、“好好学习”是不是最重要的事?
城里人反复提到“好好学习”,确实有一些这样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就给孩子填压很多知识、灌输很多技能,上各种培训班兴趣班,等孩子上学读书以后,只盯着考试和成绩单,只关注100分,认为“好好学习”是唯一的出路,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好孩子的唯一标准。
“学习”,确实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儿;“学习能力”,也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但是,这绝不仅仅是指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在校园里学习科学技术、考试成绩得了多少分,而是指生活的各个组成部分,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不断的思考和学习。
现代社会,“保鲜期”越来越短,知识如此,爱情如此,如果不想被竞争大潮所淹没(与同行的竞争、与第三者的竞争),不想危机重重四面楚歌(经济危机、事业危机、婚姻危机等),那么,一个人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使自己不断地“增值”,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所以,育儿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学习了多少知识或技能。只要拥有了“学习能力”,就能很快适应环境,掌握技术,领悟真谛。
3、做人,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是斤斤计较不吃亏?
“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和“记住不能吃亏”,我暂且不分农村人和城里人,因为这两句话未必是农村人和城里人的区别,好像所有农村人都很善良、所有城里人都很势利,未免太偏激了。实际上,不同性格的父母就会对孩子有不同的导向。
有些父母非常善良、纯朴、忠厚,所以教育孩子也要踏踏实实做人,要正直,对得起良心;而有些父母自己平时就喜欢斤斤计较,咄咄逼人,不能吃一点亏,自然教育出来的孩子也是比较蛮横的。
吃亏不吃亏的问题,各人有各人的道理,我不罗嗦。但是我想说一点,吃亏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很多人误以为吃亏就是无原则的退让。
4、父母的“爱”,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这句话听了实在让人感动,放手让孩子去闯,充满了鼓励和信任,让孩子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同时,家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爸爸妈妈,永远是你温馨的港湾,遇到风啊浪啊过不去了,别忘了你还有一个家!
“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首先是上面的第2个问题,是不是只有好好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拿“没饭吃”来威胁和吓唬孩子,是想让孩子为自己负责吗?是想激励孩子努力上进吗?也许,这种“激将法”对一部分孩子管用,但是,却把父母的“爱”变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换取你的学习成绩好。有条件的爱,还是“爱”吗?反正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冷冰冰的,不如上面那句温暖人心。
二、讽刺社会现实
“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
现在这个社会,光靠自己?没用!就算努力读了书、上了学,飞上枝头也未必变成凤凰,因为你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看看那些官二代、富二代,有权有势走遍天下都不怕啊。
“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
其他事,都是什么事儿啊?拉关系、走后门、找靠山、入门潜规则?当某个灭绝人性的肇事者理直气壮地喊着“我爸是李刚”的时候,诸多网友义愤填膺,同时还有很多人羡慕嫉妒恨,哎,不是所有爸爸都叫李刚!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花对果说:"我比你漂亮."果回答:"你说得不错,我的确没有你漂亮,可我知道,任何一个果都曾经是花,而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为果."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限文体;字数800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参考答案:
花和果的启示
有闻这样一则材料:花对果说:“我比你漂亮。”果回答:“你说得不错,我的确没有你漂亮。可我知道,任何一个果都曾经是花,而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果。”
我感为颇深,如此精炼短小的对话竟折射出了人生的大道理。花和果不正是我们生活中的两类人吗?
像果的人方能正大器。他们曾经拥有过花般的美好,但并没因此沾沾自喜。相反,他们遮隐了些眩目的光,默默地经受“风霜雨露”,几经磨砺,终酿成了甜美的“果”。居里夫人还不太为我们所知时,曾获得皇家科学院授予的勋章,她并不因为这一点小小的成绩而满足——她知道,科学的探索之路无穷无尽。居里把勋章送给女儿当玩物,自己则远离了这荣耀的光芒,独自安静地在实验室中潜心研究。十几年过后,她终于发现了镭。正是由于她当初没有因为小小的成绩而自满,苦心钻研,终成为世界上唯一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不因花的美丽而懈怠,而因果的甜美而辉煌。
这样伟大的人还有很多,我们熟知的爱迪生也是其中一位。对于灯丝的研究可花费了他不少功夫。一日他偶然发现一种材料,并用它制成灯点亮了120个小时。如果此时他像花一样对众人炫耀那120个小时的光亮,那么恐怕我们就感受不到持续不断的光亮了。爱迪生像果一样,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五万多次的实验,终于为世界电亮了“明灯”。像果的人不骄,苦心磨砺,收获更大的成功。
像花的人终一事无成。我们可惜方仲永的才华横溢,我们悔恨他父亲的骄傲与不明智。假使他的父亲不把孩子天性中的那点智慧当作炫耀之处,而是培养方仲永继续深造,也许又是一位天才的诞生。有许多像花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长成果的能力,而是过早地显露了成就,可惜花的美丽凋零,我们看不到果的丰收华实。
花和果是两种人生,两种境遇。有花的人不一定有果,有果的人一定有花。人若偏爱“昙花一现”的惊艳,很快便香消玉陨;人若敬仰“果实累累”的华实,便获得大丰收。当我们成为一朵花时,不要骄傲于自己的美丽,不要满足于目前的现状,而要像《生命颂》中的歌赞:永远地去追求,永远地去收获!成为自己满意的“果”!
点评:文章将“花”与“果”对应人生,采用对比论证手法,并列举了爱迪生、居里夫人等典型事例。文章结尾不露斧痕迹地援引了材料,又突出了主题,可见作者对考场作文的技巧运用得当。
话题拓展:重外表更要重内在、不舍的追求
青春如花,人生如果
“云想衣裳花想容”,人们总是以你比喻美好的事物。花,或华贵或绮丽地开着,自我享受着一种优越。于是花对果说:“我比你漂亮。”果答:“不错,可你可知,任何一个果都曾经是花,而并非任何一朵花都能成为果。”
诚然,姹紫嫣红是美丽的,但更是短暂的,它可能就那样飘然落地后再无声息,但经过在开花中的积蓄与磨砺,它可能成为硕果。
这不正像青春与人生吗?青春是美好而短暂的,好好把握,你将换得一个美满的人生。
青春如花之绚烂,也如花之短暂,我们要把握好青春,使它成就美好人生就要懂得在青春中积蓄能量。“悬梁刺股,荧囊映雪”是中华大地上的古人为后人留下的千古佳话。青春只有一次,为何不就此一博?上年毛泽东一心报国,发奋读书。抒发“何时缚住苍龙”之感的青年人终于创造了新中国。少年周恩来在青年时就为国忧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使他在青春年华中积累了知识与才干,成为了世人景仰的总理。在青春中积蓄能量,是美满人生的基奠。
青春如花之绚烂,但奈何风雨无情,落红遍地。我们要把握好青春使它成就美好人生,就要懂得在青春的磨砺中成长。海伦的青春是黑暗而无声的,但同样是充满光明与绚丽的。漆黑与死寂,这对于一个正处在如花般青春的少女来说该是多么大的磨难。然而她敢于迎接青春的挫折,面对青春的挑战,在磨砺中走向美好的人生。在青春中经受住磨砺,是美好人生的契机。
青春如花,人生如果。对于今天正处于青春的我们,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蓄能量,在挫折面前不言弃,敢于再次尝试与挑战,用自己的理智与热情书写自己美好的青春,翻开美好人生的篇章。
青春,如花般美丽,却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一日。
而在青春积累与磨砺下的人生,如果般平凡,却终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一时。
我似乎听到那花悠悠地对果说:“你说得不错,但我会从今天起积蓄能量,面对磨砺,终究会成为你……”
点评:本文以花和果这两个不同的阶段喻人生的青春和人生,将材料具象化、人格化,使作文有了一个较高的切入点;文章列举了毛泽东、周恩来、凯勒等名人的事例,论据典型,有说服力。文笔优美,文采斐然是本文的另一大亮点。
话题拓展:如花人生、青春、奋斗
从“花”到“果”
有一则故事是这么说的:一朵花对一枚果说:“我比你漂亮。”果回答:“的确是这样,可是所有的果都曾经是花,而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为果。”这里所说的从花到果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种从表面华丽到内蕴深厚的升华。
是的,每一个果都曾经是花,因为内蕴的深厚一定是曾经的华丽虚浮经过沉淀而得到的结果。我们知道,麦穗在空空如也的时候腰杆挺得最直,似乎是最为朝气蓬勃,可随着养分在体内的积累,麦粒的增大,头自然就垂下去了。这一定是一个从轻浮到深沉的过程。我们也知道,南唐后主李煜早年是写过不少描绘宫廷糜烂生活的华美乐章,可他诗词艺术价值的肯定却是在他国破家亡之后那些悲凉凄冷的挽歌上,因为那些作品才真真正正地挖到寂寞哀愁的人性深处。所以说,沉郁深厚的“果实”的形成其实是曾经华美空洞的躯壳经过生命的犀利与磨砺后凝结成的更为透彻、更为纯粹的存在。没有人能一生下来就悟出出生命的真谛。所以,“花”到“果”的过程是不可少的。
可是有些花永远也变不成果。就说战国“名将”赵括。此人与其父对答兵法可是漂亮的很呐,可一上战场,遇到真正的名将就露了马脚,最后被后人扣上了个“纸上谈兵”的大帽子。可依我看来,哪个将领不是在年轻的时候轻狂自得,意气风发,成天梦想着建功沙场?关键的是要接受战争的洗礼,以战养战,胸中那些华而不实的兵法自然就融会贯通了。可赵括时运不济,人生第一仗就遇上了令山东小儿闻其名而不敢夜啼的“人屠”白起,那些积累沉淀的过程全部省略,上来就与高手过招,自然一败涂地,这也是为什么赵括这朵“花”未能结成“果”。
事实上,当今不比古代,恐怕社会不会给人们那么多时间“开花结果”,有时候“花”还未开完全就要贡献出东西来,否则就要被社会淘汰。因此,我们只好尽力寻找合适的机会成就自己,至少不能像赵括那样“出师为捷身先死”。可是,那些生命沉淀的过程却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必然会经历的。所以,有时我们也要透过那些浮华的表面,探寻一下更为深层的东西。
点评:本文以“花”与“果”喻人生,将花样人生历经风雨后的结果进行了剖析:或得成正果,或中道凋零,且均以事实或道理进行论证。结构清晰,条分缕析,比喻精当,这些亮点使本文堪称佳作。
话题拓展:追求、奔跑、发现自己、过程与结果


本题解析:
审角度 :花、果、花与果;审含义:表面信息与深层信息。例如:
花 :"我比你漂亮"我(花)和(果)你"比":?比什么 (优势与劣势,"形"与"实") 怎么比 (不对等,不公平) 拿自己的优势与人劣势相比,妄自尊大; 人各有千秋(优势),不可厚己薄人. 只开花,不结果,华而不实. 只有美丽的绽放,没有果实的成熟,虚度此生.
果:承认不足,认清优势,不妄自菲薄. 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他人. 客观地评价他人,正确地认识自己. 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只求一时虚荣(繁花似锦),会因此断送自己的一生. 春华秋实,是一个完美的过程. 华而不实便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贪恋一时的繁华,会失去成熟的机会.
花——果:一个完美的生命历程,既有繁华似锦的美丽绽放,又有果实充盈饱满的成熟. 经历完美的生命历程,享受充实完美的人生.
果:承认不足,认清优势,不妄自菲薄. 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他人. 客观地评价他人,正确地认识自己.凡事客观冷静,才能正确判断. 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只求一时虚荣(繁花似锦),会因此断送自己的一生.断送自己的前程. 春华秋实,是一个完美的过程. 华而不实便失去了人生的意义.贪恋一时的繁华,会失去成熟的机会。综上分析,可以立意为:
1、一般是先开花,后结果,开花又是结果的必经之路。从这里我们可以由时间过程联想到社会人生的青春---夕阳,奋斗---成果---。对这两者之间的种种关系,我们又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如果把“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为果实”立意文章的主旨,让长者对后生的自恃进行一种教导,一种训诫。能道出一些人生哲理,一般人可以想到。
这样做没有跑题,但多了一些迂腐说教之嫌,保本分容易得,但得高分就有些难了。
2、鲜花之美让人赏心悦目,这美来自她的外表形式;果实能对人类生活有所贡献,根于它的实质内涵,对形式内容的种种关系,我们又能多方面解读,这样做立意就比上面深了一些,得高分的可能性就大了许多。
3、花漂亮的身姿给人以喜悦,果实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实实在在的用途,开花又是结果的必然过程,能结成果实的花,对人类有贡献;没结成果实的花,也曾为这个世界增彩添色。它们在不同层面为扮靓一个美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两者各有千秋,但都是美的。少一些自恃,宽一些胸怀。此立意暗合了包容、和谐。较有新意,组织材料也较容易,得高分的机会又大了许多。
【名人言论】
1、流星虽然陨落了,却用美丽的光芒划破夜空,乐曲虽然结束了,却用激昂的旋律振奋人心。
2、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飞不到高空。想象力是翅膀,客观实际是空气,只有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显著成绩。
3、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也与美好在一起。挨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挫折原来是成功的一块基石,可以垒出希望的丰碑,只要你决不退缩;真诚原来是沟通的一把钥匙,可以开启人们封闭的心扉,只要你坚持到底。
4、鸟儿爱美,不仅需要羽毛之美,还需要鸣声婉转之美;鱼儿爱美,不仅需要鳞甲之美。还需要浮沉活泼之美。人爱美,不仅需要服饰居室之美,还需要心灵品德之美。
【最新素材】
1、懂得双赢
醉心戏剧的某人,不顾亲朋的反对,毅然选择一处并不热闹的地区,兴建了一所超水准的剧场。奇迹出现了。剧场开幕之后,附近的餐馆一家接一家地开设,百货商店和咖啡厅也纷纷跟进。没有几年,那个地区竟然发展得非常繁荣,剧场的卖座率屡创新高。
“看看我们的邻居,一小块地,盖栋楼就能出租那么多钱,而你用这么大的地,却只有一点儿剧场收入,岂不是太吃亏了?”那人的妻子对丈夫抱怨,“我们何不将剧场改建为商业大厦,也做餐饮百货,分租出去,单租金就比剧场的收入多几倍!”某人想想确实如此,就草草拆除剧场,贷得巨款,改建商业大楼。
怎料楼还没有竣工,邻近的餐饮百货店就纷纷迁走,房价下跌,往日的繁华不见了。更可怕的是,当他与邻居相遇时,人们不但不像以前那样对他热情问候,反而露出敌视的眼光。 某人终于想通了,是他的剧场为附近带来繁荣,也是繁荣改变了他的价值观,更由于他的改变,又使当地失去了繁华。
双赢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也是一种处事为人的策略。人们常因建设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改变自己。在这种改变中,不能忘记的是它的初始。否则,不但会迷失你自己,也会失去被你造就的事物。
适用话题 “双赢”就是懂得合作、为人着想、利人利己。
2、认错的勇气
麦奎尔是美国20世纪末最伟大的全垒打王。他在大联盟十六年,打出583支全垒打,是棒球史上第七名;他每10.6次打击,就能打出一支全垒打,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名。
2000年的一天,密苏里州议会通过决议,将该州马克?吐温公路的其中一段,改称为麦奎尔公路。这可谓是麦奎尔的最大荣耀。
对棒球员而言,进入名人堂是终生追求的目标。进入名人堂必须获得至少75%的会员同意。但日前在美国举行投票时,麦奎尔竟连25%的同意票都得不到。原因是传闻他曾使用类固醇。事实上,当时美国并没有禁止使用类固醇。但麦奎尔最大的错误是前几年在美国国会作证时,不直接回答是否使用过类固醇,只说:“我不是来这儿谈过去的事的。”
这句话,使他从一代英雄坠落成羞耻的棒坛人物。近代没有任何一位棒球球星,声望如麦奎尔般急速下降,因为美国人认为做错事没有关系,但要有勇气承认错误。
适用话题:人生、修养、悔过
3、谦虚是一种自省
央视10套《大家》栏目不久前做了一期特别节目,对一年来采访过的杰出老人作了一个回顾,特别摘取了主持人采访丁肇中、彭桓武、陈省身等大科学家时的情景。
主持人问试验物理大师丁肇中:“有人说您是一个少见的天才,您自己怎么看?”丁肇中回答:“不是。”主持人又说:“您很有天分,对不对?”丁肇中说:“不,我只是刻苦而已。”主持人采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彭桓武:“您觉得自己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起过怎样的作用?”这位曾获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老人说:“我只是其中的一员。中国的两弹一星就像一栋房子,我是大门前那两个石头狮子。”节目最后,主持人采访数学大师陈省身。主持人问:“您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您的老师——几何学大师嘉当?”陈省身回答:“我并没有超越他。他的数学能力绝对比我高。”
适用话题:人生、品质、修养
4、一只猫的非常死亡
2006年3月份,当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女子踩死猫的全过程在网络上以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出现的时候,引起了数万网民强烈的义愤和声讨。从图片上看,杀猫者是一位时髦女郎,并且毫不在乎地面对镜头。残忍杀猫的场景由一组图片组成。大致顺序是,先是一位时髦的中年妇女微笑着抱着一只可爱的小猫,场面温馨,接着该妇女将小猫放到地上轻柔抚摩,接着她用尖尖的高跟凉鞋鞋跟踩进小猫的嘴巴和眼睛,小猫吃惊绝望地回头,最后小猫的脑袋被踩碎死去,中年妇女若有所思地眺望远方。
每天都有许多动物死去,有的死于人为,有的死于自然,有的死于意外,然而,从没有一只猫的死亡像这次一样激起了人们如此强烈而广泛的关注。因为它死于一双高跟鞋。这次的“踩猫事件”对我们的爱心的确是一次巨大的拷问。
适用话题:尊重生命、爱心、换位思考、唤醒良知、宠物、心灵的距离
5、超越自我
雅典奥运会上,在男子双人500米划艇决赛中,中国选手杨文军和孟关良因为不习惯与平时训练不一样的比赛开始号令,起划和前200米明显落后。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两人调整心态,协调动作,一左一右奋力划动,冲到了前四名,但相对来说没有多大优势。最后50米,两人配合更加协调,动作更快,观众肉眼看到他们和6号位的古巴选手同时到达终点。观看照片,精密数字显示中国队快0.072秒,裁判宣布中国选手获得冠军。
中国选手杨文军和孟关良在明显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他们的动作越来越协调,速度越来越快。他们获胜,靠的是高超的技术,靠的是处于劣势却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和齐心协力的合作精神。
适用话题:成与败、苦与乐、英雄、合作、亮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请以“人的底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主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不要套作,不要抄袭。(5)字数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大作文(50分)
阅读下面材料,以“我生活在?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要求:①从材料中选择一个划线的词语或另外选择一个词语补全题目;②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共60分)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古往今来,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是很多的。他们的成就和荣誉,往往令人敬佩、羡慕,人们也常渴望着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然而,怎样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呢?这个问题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正确回答的了。每个人的理想有所不同,有的远大,有的现实,但无论哪个有志者,都应该牢记住这句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意要观点鲜明,论据有力,材料新颖。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