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A.帝爱其不欺其可怪也欤 B.延范仲淹以教后生焉用亡郑以陪邻 C.当世知名之士蚓无爪牙之利 D.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窃为大王不可取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1)向太后奏事的大臣,需隔着帘子汇报,使太后在帘子内听政,不能看到他们是谁。(得分点:群臣奏事太后者,定语后置句式1分;其他两小分句,句意通顺,各1分。)
(2)晏殊平日喜爱交游贤士,当世知名之士,比如范仲淹、孔道辅,都出自晏殊门下。(得分点:平,平日,平素;好,喜爱,喜欢;其,代他,指晏殊各1分,句意1分)
(3)我是老毛病犯了,马上就要好了,不值得让陛下担忧。(得分点:疾,病;行,将要,就要;愈,痊愈,好的意思,)
(4)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5)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本题解析:
小题1: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词意。规译为获取更为合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可采用联想推断法,更多为联系上下句推断其逻辑关系,即代入原文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也可根据对偶、对比、并列等结构特点来推类词义。
小题2:本题要联系原文,一一分析推断。A项第一个是代词,代晏珠,第二个是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B项连词,来;C项第一个助词,的,第二个是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第一个为是做,第二个是认为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因虚词一词多义性,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语境意义不同。所以答此类题,可采用如下方法:1推断语境,2关照全句,3观察句位,4分析搭配,5代入检查。最后达到语意畅通则说明正确。
小题3:①说的是请范仲淹教学生,④说的不是宴殊。⑤与其他人一起被任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答此类题读题时关键,在明晰题意的基础上,一项一项的排除即可。
小题4:
点评:本题比较难。此类题有的是对原文的理解,有的是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答此类试题
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人物”不对号,侧重点有所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
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小题5: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得分点:群臣奏事太后者,定语后置句式1分;其他两小分句,句意通顺,各1分。(2)得分点:平,平日,平素;好,喜爱,喜欢;其,代他,指晏殊各1分,句意1分(3)得分点:疾,病;行,将要,就要;愈,痊愈,好的意思(4)得分点,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知通智。(5)是故译为因此。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
点评:本题比较难。翻译时要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莫断章取义。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10分)。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日,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钩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蚤食后,出门而望 “蚤”:通“早”
B.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 “间”:中间
C.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诣”:到
D.问之常钓家,率如是“率”:大概,大致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与 “注意以取之” 的 “ 注意 ” 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忌不自信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钓者未得鱼希冀得鱼,钓得小鱼又期盼大鱼的心理变化过程。
B.“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这一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
C.钓者虽然钓技不高,但他自得其乐。
D.文章叙述了钓者一次钓鱼的详细经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钓鱼之乐。
小题4:文言文翻译。( 10分)?
⑴、翻译上文画线的句子
①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 5分 )?
译:?
?。
②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5分 )?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
1)不久,手脚乏力,(于是)把钓竿靠放在岸边,(人)从远处观看它,(钓竿)还是象原来一样没有动静。(5分)
2)等到饭后仍然出去,改变地方,到别的池塘去寻找钓鱼的地方。等到傍晚回来,钓得的鱼还是和午前差不多一样。(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收:拘禁?
B.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怜悯? ?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多:称赞?
D.恢谢不与通?谢:感谢?
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④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
⑤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
C.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C
4.(1)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2)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6分)
①子日:“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送而送天。能近取譬①,可谓仁之方②也已。”(《论语?雍也》)
②孟子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近取譬:就近以自己作比。②方:方法。
小题1:填空。(2分)
这两个语段,孔子和孟子都用了?的方法来倡导自己的主张。
小题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推己及人(意思对即可)
小题2:孔子侧重于帮助他人践行仁德,追求人生目标;孟子侧重于从自身做起,推行仁德。(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经典阅读的题目,按着大纲的规定详细阅读,答题时在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即可,一般不会太难。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也要让别人能站得住,自己想做到通达也要让别人通达。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②孟子说:“敬爱自己的长辈,而推广到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