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6 17:00:41 【

1、写作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作文
作文(任选一题)(30分)
(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0到18岁的人为儿童。正处在不断走向成熟、理性年龄阶段的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是一个“儿童”呢?是否感受到有些宝贵的东西正与你渐去渐远?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2)67年前,记者爱德华·肯尼迪和16名同行同时获得二战德军投降的消息后,只有他一个人违背军方要求,对全世界发布了消息。他坚持,“真相可以等,但绝不是为了政治”。结果,他被美联社扫地出门。如今,美联社公开道歉,承认他才是对的——“当战争结束,消息就不应被控制,世界需要知道真相。”只可惜,肯尼迪永远听不到这些告白。他死于1963年的一场车祸。
读了以上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1)本题意在提醒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那些与儿童性相关的可贵的生活状态、精神品质,如童心、童趣、纯真、天真、活泼,求知欲、好奇心、想像力甚至“野蛮”等。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对这些或某一种与儿童性相关的宝贵东西的追求,或是对成长过程中这些或某一种宝贵的东西与自己渐去渐远的反思。写作要围绕“儿童性”展开,以“我”或“我们”为叙述主体。本题要求写成记叙文。
(2)? 1. 材料的整体把握
这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是爱德华·肯尼迪为了“真相”违背军方命令向世界发布德军投降的消息,67年后美联社为了“真相”向爱德华·肯尼迪道歉。材料的关键词是“真相”。
2. 立论的角度选择
从“真相”的角度:给世界真相、尊重真相、我们需要真相、我们有知情权、尊重真相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真相与政治的关系等。
从爱德华·肯尼迪的角度:坚持职业操守、坚守信念、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先知者的孤独等。
从爱德华·肯尼迪与其他同行对比的角度:批评不负责任的屈从等。
从美联社的角度:不负责任的屈从、知错能改的勇气等。
从军方的角度:控制民众的知情权是对民众的不尊重等。
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也许你曾到过海边,也许你在荧屏、银幕上见过大海……
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11月16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垃圾箱内发现5名男孩死亡。这些儿童小的9岁,大的也只有13岁。警方确认,他们在垃圾箱内生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毕节留守儿童的冬天由此受到关注。
不久,一张名为《毕节的冬天》的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在贵州毕节一个崭新的垃圾箱上,喷着红色字体“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并用黑色喷漆标明设立单位是七星关区何官屯镇人民政府。
网友称,毕节城区所有垃圾箱都被喷上了该警示语。而“5儿童闷死垃圾箱”事件前,当地垃圾箱上的标语是“人人动手参与创建”。
照片上网后,网友批评这样的警示缺乏人文关怀,既漠视生命,又推卸责任,让人心寒。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这也是一篇材料作文。正如材料后面的要求所说:要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材料中关键在于镇政府新设的垃圾箱上喷涂的“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的标语。虽有严禁,但人畜能否杜绝入内?一旦人畜入内,政府就不担责了。换个角度来说,畜生违规入内,一旦造成恶果,畜生自己负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是政府明显推卸责任的行为。说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没有从事故中吸取教训,而是想方设法的推脱责任。所以在审题立意的时候,应该围绕“责任”二字来做文章。前国家领导人说过责任重于泰山这样的话,可是我们政府的有关部门并没有记住它。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一个立意来写。如果从受害者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监护人的责任,父母的责任的角度来写,但这不是最佳立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河北省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的普通农妇林秀贞,30年如一日,克服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这位朴实的农妇,用自己坚持不懈的行动,让九州动容。
许多青年人大都心怀高远理想,意欲成就不朽功业,但由于不能坚持行动,终于只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有人说,持续行动可以影响你的未来,可能影响中国的未来。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题作为给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作文。试题的指向性明确,选取与青年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事件或话语,旨在警示“口头巨人,行动矮子”的学生,他们基于高远理想的坚持不懈的行动,不仅可以关涉其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关涉家国、民族甚至人类的美好未来。
青年人应该认识到,光有远大理想是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踏实持续的行动,在点滴小事中发展自我,奉献自我,像蜡烛的燃烧,像星辰的闪耀,传递光辉和温暖,比所有的思考和言语都重要和有价值。行动的目的如果只是局限于个人的成就,境界不免狭小,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思考应担负的时代使命,并付诸持续的行动。可选择持续行善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确定一个有益于世界的目标为之行动终生等具体的小角度切入论述。
【素材金库】
◎用行动体现青春的价值,用微笑传递人间温情,用爱心去传递爱心。青年志愿者用无言的行动感染着别人,阐释着青年的责任。
青年志愿者以默默的不懈的行为感染了我们。其实有许多人需要我们帮助,有许多事需要我们青年去做。青年志愿者是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行动唤醒了许多年轻人的责任和良知,带动起更多的人去帮助别人,让爱心不断传递。徐本禹等志愿者爱那些需要关怀需要别人帮助的人,甘愿让青春的花朵在贫瘠的土地上光荣的绽放……因为有爱,所以给予;因为给予,所以快乐。
◎有的时候,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也就仅仅在于是否能够持续行动坚持到底。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他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或达到一个奋斗目标,除了不懈行动、积极地进取以外,还要注意拼搏的方式或手段。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认准目标,不为外物所动,持之以恒,必获成功。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