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①上乃下其事问公卿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B.①万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地 ②间以诗记所遭 C.①臣敢以死争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①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1)如今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空占职位、白领俸禄而不理事(3分)
(2)这个臣子向来以狂放正直而闻名于世。假如他的话说的对,就不能杀他;他的话不对,本来也应该宽容他。(4分)
(3)有时乘牛车使诸生跟从(或带领诸生)出门,经过的地方的人们都对他很敬重。(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 (“厉”应解释为“警戒”。)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D(前一个“因”是“于是”;后一个是“通过、经由”。A项中两个“乃”均为副词,译为“于是”。B项中两个“所”均是所字结构。C项中两个“以”均为介词,译为“用”。)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小题3:试题分析:C(①属别人的评价,④说的是朱云的一个动作,⑥虽体现鲠介的一面,但忠正未体现,其余均可。)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鲠介忠正”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朱云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鲠介忠正”,有的可能能体现“鲠介忠正”,却是别人的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D(朱云婉言谢绝宰相邀他做官事,文中从朱云话的语气和后文“宣不敢复言”看,并非婉言,同时,宰相并没言明让他做官。)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匡”指匡扶,“亡益”是指不能有益,尸位素餐指都空占职位、白领俸禄而不理事,各一分。(2)这个句子中“素”指向来,“著”是以……闻名的意思,“是”指对,“固”是本来的意思。这四个关键词各占1分。(3)这个句子中“从”指跟从,“所过”是经过的地方的意思,,这两个关键词各占1分,句意完整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参考译文:
朱云,字游,鲁国(治今山东曲阜市东)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交结轻捷豪健的侠客,帮助侠客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侍奉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授《周易》和《论语》。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而很看重他。
汉元帝时,华阴县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治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忠正而有智谋,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试任御史大夫,以尽显他的才能。”元帝于是把这建议交付公卿研究,征询意见。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国家的股肱,是万民景仰的对象,圣明的君王都谨慎地选择。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狂妄地互相称颂举荐,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这种欺诈行为不能助长,应该交给有司查验以明了他的好坏。”嘉竟因此获罪。
到成帝时,丞相、原来的安昌侯张禹以皇帝师傅的资格破格提拔,很被尊重。朱云上书求见,皇上召见他时,公卿大臣都在旁边。朱云说:“如今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职位、白领俸禄而不理事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目光短浅的人不可以辅佐国君’,‘如果担心失去宠幸俸禄,就会言行僻邪,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臣希望皇上易给我尚方斩马剑,斩断一名奸臣的头来警戒其他官员。”皇上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回答说:“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说:“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指责长上,在朝廷上侮辱我的师傅,罪死不赦!”御史拖朱云下殿,朱云死死攀住殿前的栏杆不走,结果栏杆被他拉断了。朱云喊道:“臣能到地下和关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交游,已经心满意足了!只是不知道国家前途会怎样?”御史终于拉着朱云走了。这时候左将军辛庆忌摘下帽子,解下印绶,在殿下叩头说:“这个臣子向来以狂放正直而闻名于世。假如他的话说的对,就不能杀他;他的话不对,本来也应该宽容他。臣 敢用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成帝的怒气逐渐消解,终于免了朱云的死罪。等到后来修理栏杆时,成帝说:“不要调换了!照原样补好它,用来表彰刚烈正直的臣子。”
朱云从此以后不再做官,经常住在鄠田(鄠县的乡下),教育后生,传授学业,有时乘牛车使诸生跟从(或带领诸生)出门,经过的地方的人们都对他很敬重。薛宣做丞相时,朱云前往拜见。薛宣尽备宾王之礼相待,于是留朱云住宿,从容对朱云说“您在乡下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小生(我到你这里来)难道想做丞相(你的)小吏吗?”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
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生不喝药。立下遗嘱说,穿着身上的衣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埋葬在平陵城的东门外。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选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12?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士不可不弘毅 ?(?)?(2)威而不猛,恭而安?(?)
小题2:根据本段文意,请概括什么是“君子之风”?(4分)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1)意志坚定;(2)安详
小题1:①以仁为己任,不怕任重道远;②既要有纯真的品质,又要注重外表的文饰,做到文质彬彬。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节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谓不忝尔祖矣/忝:辱没
B.妻以宗室女/妻:妻子
C.累迁江夏内史/迁:升职
D.时竺超民执义宣/执:捉拿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⑥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返,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译文:?
(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译文:?
参考答案:1.B
2.B
3.B
4.(1)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
(2)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名句名篇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