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 小题3:下面对这篇赠序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的“文眼”即为“迂阔”二字,全文议论紧紧围绕“迂阔”二字展开。 B.文章首段极力铺陈藻饰黎安二生文才,正是为了说明后面的“不迂”,从而显示世俗的谬误。 C.作者行文的意图是为了表明对世人讥笑的这种“迂阔”,自己是矢志不渝的。 D.本文也是作者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写的,议论咄咄逼人,心中愤懑一泻无遗。 |
3、阅读题 孟子①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②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两段文字分别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注] ①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②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③耨:nòu,锄草。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夺不餍餍:满足。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悌:孝敬父母。
C.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务:努力从事。
D.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序:依次序整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B.①夫谁与王敌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C.①南辱于楚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D.①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小题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孟子的仁政主张的一项是(?)
①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②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③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④故曰:“仁者无敌。”
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⑥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C.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和这些统治阶级是合不来的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D.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选文第一、二段所体现的即是这种思想主张。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卒群剽城邑抢劫
B.擒贼,斩以徇巡行
C.谓败,知河南府担任……知府
D.诏不许,然甚壮其意认为……豪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B.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C.周怀政之诛,帝怒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其狗不知而吠之
小题3: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B.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C.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D.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②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养狸述
[唐]舒元舆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①。其体趫②、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有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暂黾倪跧③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钍④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闺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钍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向之韫椟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瘠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豸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醲鲜肥,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呜呼!覆焘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故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千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节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①爱:通“瑷”,隐蔽。②趫:行动轻捷。③黾悦跧:黾(mǐn):勉强。悦(luō):狡猾。跧(quán)蜷缩。④钍:油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裨:帮助
B.未顷,则椟又孔矣——孔:打洞,咬穿
C.见轩首引鼻——轩:轩昂
D.鼠不独耗吾物——耗:损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近乎正且勇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B.①与役夫更吻驱呵 ②竖子不足与谋
C.①甚于鼠者有之矣 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①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②玉盘珍羞直万钱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新昌里客舍老鼠“恣横”的一组是(?)
①或暂黾悦跬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
②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
③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
④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
⑤张爪呀牙,划泄怒声
⑥甘醲鲜肥,又资鼠口腹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作者认为野生的鸟兽可以驯养了来帮助人类,这是他从狸猫的身上得出的一个道理,作者开篇即明确表明他喜爱狸猫的原因在于狸猫性格“憎鼠”。
B.作者人住新舍后,果然遭到严重的鼠患。老鼠们常常白天成群出没,虽然敲打拍击呵斥吓唬,它们一点也不畏惧,作者颇为忧虑,以至于得了痒病。
C.自从得到了那只狸猫后,效果极为明显,只有半年的时间,狸猫不用再抓老鼠了,原先藏在柜子里的衣物,都随便放置,没有被老鼠损坏的。
D.文章结尾,作者用讽喻手法指出,若不任用君子来端正方向,就会如同老鼠盗窃时却不知道用狸猫遏止,放纵小人横行和暴戾,就会祸害人间。
(5)将文言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迨夜始背钍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名句名篇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