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①七岁而孤,笃学自力?②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 ③公笑不答?④东人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 ⑤遂请老不已?⑥敦尚契旧,葬死养孤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
2、阅读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贾元春被封为贤德妃,为迎接元春省亲,贾家花了大把银子建造豪华的大观园。元妃元宵节归省,骨肉相见千言万语,化作辛酸泪。元妃游了园子,筵宴上还题了匾额,又命宝玉和众姐妹做了诗,之后再通宵听了几出戏,凌晨就回宫中了。
B.京官后代王狗儿沦落乡间,因祖上曾和王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求助。在周瑞家的的引荐下,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这时贾蓉奉父命来凤姐处借玻璃炕屏一用,刘姥姥看到了凤姐的威严和气派,听了凤姐说到家事的难处,最后得了二十两银子满意而去。
C.贾妃回宫,荣宁二府人人力倦各各神疲,众人多正休整。宝玉在东府看戏无聊,与茗烟偷溜出府到晴雯家中玩,受到礼遇。晴雯以赎身之说试探宝玉并规劝宝玉。
D.宝钗生日会上,吃酒看戏,凤姐说贾母喜爱的小旦龄官像一个人,大家都猜到了,都笑着,黛玉不吭声,湘云说这个人就是宝钗,宝玉也跟着呼应,结果惹得黛玉不高兴。
E.黛玉因记挂着宝玉被父亲叫去,晚上来怡红院看望。由于晴雯正闹脾气,且又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烦躁得很,没有开门。这不禁动了黛玉的身世之悲,开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又听得宝玉、宝钗笑语之声,越发动了气。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末七月十六日也。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节选自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
5、对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已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
B、四龄失怙?失去父亲
C、芸既长,娴女红女孩化妆
D、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斜眼看
6、下列划线字的意义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A、刺绣之暇,渐通吟咏 / 知寿夭之机此已伏矣
B、王衡挤身而入? / 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
C、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 /?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
D、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 / 乃藏此专待汝婿耶?
7、下面句子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同类的一项是:(?)
A、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B、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
C、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 D、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
8、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复幼年先与金沙于氏订婚,于氏八岁夭折,所以陈芸是第二位与沈复缔结婚约的女子。
B、沈复十一岁时,因堂姐出嫁而随母归宁,第一次见到比自己长十个月的表姐陈芸,为其娴雅聪慧所吸引,一见倾心,并对母亲誓言:“非淑姊不娶。”
C、文中“窃恐其福泽不深”“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以及“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知寿夭之机此已伏矣”等句,似意在暗示陈芸今后之命途多舛。
D、文中“藏粥待婿”一事,既写出了陈芸的体察入微与善解人意,也写出了沈陈二人的两情相悦与纯真无嫌,充满生活意趣。
9、断句与翻译。(共11分)
(1)用“/”给文言文段最后一句断句。(4分)
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3分)
2 .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4分)
4、阅读题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严光传
范晔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
A.乃令以物色访之 物色:指形貌
B.区区欲即诣造 诣:前往,去
C.陛下差增于往差:相差很多
D.阿谀顺旨要领绝领:脖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4分)
A.光以足加帝腹上 盖以此得名也
B.愿因日暮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C.于是升舆叹息而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乃投札与之 而有万尺之势
小题3:下列各项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翻译:光武帝怀疑是严光,就备了小车,拿了厚重的礼物,派使者聘请严光。
B.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翻译:严子陵说话太咄咄逼人了,难道就不能出来帮助我治理国家吗?
C.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
翻译:第二天,太史上奏说有客星冒犯皇帝的御座,情势很紧急。
D.霸得书,封奏之。
翻译:侯霸收到回信,封好转呈给皇上。
小题4: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严光淡泊名利的一组是(4分)
①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②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③复特征,不至? ④除为谏议大夫,不屈? ⑤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严光是光武帝的少年同学,有学问,有才干,但淡泊名利,决不阿谀奉承,在光武帝即位后,就改名换姓,隐居富春山。
B.光武帝对严光的才干和品质非常了解,所以对于严光的不拘礼节和恃才傲物,他丝毫也不计较,可见他的宽宏大量。
C.在文中,和严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侯霸,他自称公务繁忙,要严光去拜见他,得了严光斥责他的信,又赶快禀奏光武帝,想在光武帝前败坏严光的名声,可见此人的骄矜傲慢和阿谀奉承。
D.严光用“巢父洗耳”的典故来表明自己不愿入官场,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武帝只能无奈地登上车,叹息着离开。
5、阅读题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名句名篇默.. |